摘 要:探讨书法临摹的概念、种类及其操作过程、创作的核心理论等内容,提出书法学习需要经历深入一家、广博拓展和风格定型三个阶段,而临摹是书法学习的重要方法。在临摹过程中,需要注意多版本对照、查找资料、笔法训练、比较研究和观察分析等方法,同时要注重移情入境、单字临摹、整体性,还要掌握记忆法和意临的技巧。在创作方面,提出集字创作、模仿创作、融合式创作和主题创作等多种方法,并强调书法创作需要注重笔法、结构、墨法和章法等方面的表现,同时要体现出书法家的个性和情感。
关键词:书法;临摹;创作;实临;背临;意临;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史,是一部批判地继承和不断创新发展的历史。书法学习离不开临摹和创作。当今很多书法学习爱好者,由于没有明师指导,不了解临摹和创作的关系,不知道怎么去临摹,往往临得不像,或者只会临摹,不会创作,问题多多。古代书法文献大都是古人采用摘记和杂感的形式完成的,虽寥寥数语,却是肺腑之言,足以使我们领略其旨趣,发人深省。遗憾的是,古代书学理论汗牛充栋,但语焉不详、有失真意、主观想象、贻误他人之处等,亦屡见不鲜。笔者最初也深受不懂临摹与创作方法之苦多年,因此,系统地整理临摹与创作方法,去芜存精,便是撰写这篇文章的宗旨。
一、明确书法学习的三个阶段
孙过庭《书谱》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孙过庭把书法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其划分代表个人观点,不能一概而论,尤其是初学分布,但求平正的阶段。笔者学习书法就是从《张猛龙碑》入手的,其风格特点就是“险峻”。不过话说回来,孙过庭划分三个阶段还是有一定的科学性,笔者认为其阶段性可以分划分为两种方式:
第一种:第一阶段为深入一家阶段。此阶段一般从隶书或者楷书入手,掌握一个碑帖的笔法、字法、墨法和章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阶段需要依靠明师指导,明师难寻,要靠机缘。此外,也要注意“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第二个阶段为广博阶段。此阶段要拓展书体。毕竟第一个阶段学得再好,也只是一个碑帖,技法相对单一,脱离不出来,就不能形成个性化的风格。此阶段需要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相应的碑帖进行学习,但最好是篆、隶、草、楷、行都要涉猎,因为每种书体的技法不同,作用也不尽相同。学习篆书,解决的是线条质量问题和字法根源问题。篆书从甲骨文开始,到商周青铜器铭文、春秋战国文字、简帛书、先秦古玺、汉印,一直到现当代的篆书、篆刻。其技法之丰富多样,真是包罗万象。系统性文字从甲骨文开始,一直到楷书,其演变发展有迹可循。掌握篆书的字法,在写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时候就不至于会犯字法的错误。隶书学的是风格变化。隶书是一碑一奇,掌握多种隶书风格,对于其他书体的风格创作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楷书解决的是结体问题,通过学习楷书,解决结构不严谨的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说楷书不可以进行风格性创作。行草书解决的是性情问题。行草书尤其是狂草,书写时,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任情恣性,充分表达书者的情感。篆、隶、草、楷、行五种书体可以互相影响。xQG/ydDF3kY6sOxdoAMSa8Owju2E6nDP8sRyTslTdtk=这一阶段需要靠明师指导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第三个阶段是风格定型阶段。此阶段是人书俱老的阶段,要靠学养才能达到书法创作的高峰。
第二种:第一个阶段即学习书法的初期,以笔法为主,不以某一家碑帖或者某一种书体为深入研究学习的对象。此阶段最好也是从隶、楷经典中的一个碑帖入手,五体常见碑帖都要有所涉猎,其目的是培养对书法的初步感受和热爱。这一阶段要依靠教师的指导。第二个阶段为明确主攻方向阶段。此阶段在第一阶段掌握各种书体笔法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种书体作为主攻方向,其他书体作为辅助学习。此阶段包括深入一家学习和广博拓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小楷和行草书是必须学好的书体。因为小楷的作用是练习笔法和结构的精准性,也就是说练功夫,实用性很强。不管主攻哪种书体,一般创作都要用到行草书落款,而且行草书能培养人的性情,能开发人对字形结构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是楷书,尤其是晋唐楷书所不具备的。单练晋唐楷书,容易写成“馆阁体”,俗不可耐,而且不容易表现气韵生动。所以,行草书必须学好。这一阶段以自学为主。第三个阶段是形成个人风格阶段,此阶段也要靠学养才能达到书法创作的高峰。
w35WCbqzXoM20DqRIR9PHQygbShm1qU+CA1znenYMHQ=二、临摹的概念、种类及其操作过程
孙过庭划分的三个阶段,都离不开临帖。临,会意字。如图1所示,金文“临”字,右边是人,左上角像人的眼睛,下方像众多的器物,整个字形像人俯视器物的样子。其本义是指从高处往低处察看。临帖是眼睛看着碑帖,照着碑帖中的字去临写。《说文解字》云:“摹,规也。”摹,指用描红纸或者硫酸纸等半透明纸,蒙在原碑帖上用笔双勾。临帖分为实临、背临和意临。实临就是忠实地再现原碑帖的笔法、结构、墨法、章法,即精确临帖。孙过庭《书谱》云:“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南宋姜夔《续书谱》云:“唯初学者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然后可以摹临。”背临是指把在不看字帖的情况下,凭记忆写出所学的碑帖的字来。意临是通过学习者对书法艺术原理的理解,改造原来的碑帖。古人虽然指出临摹的方法,但寥寥数字,语焉不详。如何做到“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呢?这是个大问题,必须对临摹的整个过程有所考察。笔者认为过程和方法如下:
第一,多版本对照法。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唐太宗《帝范》卷四云:“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初学从哪种书体、哪个碑帖入手,这是前提。有些碑帖传世的拓本精良程度不尽相同,这涉及铭刻学,比较复杂。首先,要听取明师的建议,选择好的范本,毕竟初学者没有太多的经验,自己选择的不一定就是最适合初学的。其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审美的碑帖,学书者喜欢它,就容易入帖,能较快地掌握范帖。书体上一般先由隶、楷等正书入手。
第二,查找资料法。要查找有关所学碑帖的资料,对其作者的生涯做个梳理,做到大致了解。如果可以的话,还要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历史、社会背景、风土人情等。因为要想了解一个碑帖,乃至一个书家,必须对其所处朝代的历史有所了解。要想了解一个朝代,必须了解中国整个的历史。当然,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有难度。初学者可以仅就所学碑帖的历史背景、释文、作者简介做个大致的了解即可。历史,是学习者研究书法所必须深入的领域。临摹不是单纯地临字形结构,结构只是表相而已。
第三,笔法的训练。书法分为笔法、墨法、字法和章法。笔法是基础,也是核心。通过训练笔画来学习笔法,通过笔法来训练字形结构、墨色变化、章法,这才算是书法学习的正确入门手段。如果不掌握笔法,只是去临摹字形结构,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般。笔法的学习,必须由明师指导,对于初学者来说,这尤为重要。
第四,比较研究法和观察分析法。对于初学者来说,刚开始的学习以培养兴趣、爱好为主,不建议一开始就从单字的精确临摹入手,因为精确临摹难度很大,很吃力,往往会给人造成书法太难的印象,生望而却步之心。建议先从大字的临摹开始,待有一定成绩和兴趣之后,再强调单字的精确临摹就比较容易了。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时候切记不能抄书式临摹。抄书式临摹好比走马观花一般,观察得不够细致入微,收效不明显,不利于初学者学习,适合于对笔法、字形结构、章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采用。
刚开始临摹,一天最多两个字,这就是少食多餐法(或者称为反复实践法)。这样的学习,看似是很慢的,其实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观察所临之字,分析每个点画的特点:起笔、行笔、收笔,点画之间的位置关系,线条之间的力度、节奏变化,字形结构的特点,等等。如果可以的话,需要摹帖。南宋姜夔《续书谱》云:“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边勾边观察其特征,做到印象深刻,然后思考所观察之字的笔法、墨法和字形结构的原理,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处理。最好是把所临之字放在整幅作品中去观察,思考作者为什么把结构这么处理。如图2所示,其左图是《乙瑛碑》的“书”,中间图是摹字,字上画有横向辅助线、边廓线和重心线。通过观察得知:“书”字的字形结构略扁,上大下小,上开下合;八根横线均为俯横,左边不对齐;端点、点画、转折均不相同;横向线看似等距,其实线间的空白并不相同。我们从中可以悟到“和而不同”之理。中间竖线在重心线的左边,重心基本平稳。第二根横向带有雁尾,字的右下方有一比较大的空白。整个字的所有点画均是动态的,从中得出8ea325e61a8fd01240313e05cd6b9b4c的结论是,该字是静中求动的。然后对其进行临习,如图2之右图。
待一个字临出来以后,还要继续观察,比较其与原帖的字有什么不同,找到不同的原因,加以改进,直至所临之字与原帖中的字相似度达到95%以上。比较好的方法有三种:一是调整角度观察法。正着看不出临摹是否准确,可以把字旋转90 °或者180 °,这时候看的就不再是脑子里固有的字形结构,而是“图案”了。然后去对比原碑帖字与临摹的字之间的差异,再做调整。二是画轮廓线临摹法。按照原碑帖的字形结构,先用线画一个相应的轮廓,然后往轮廓里面填字形。由于有辅助线的帮助,能有效提高临摹的准确度(图3)。三是画线填墨法。可以用半透明纸蒙在碑帖上,用铅笔在点画中间画线,然后按照线的走向去临摹(图4)。对于初学者来说,临帖和摹帖最好结合运用,能提高临摹准确度。在这里再次强调:读帖比临帖更重要!
在所临之字与原帖之字的字形结构几乎一样之后,还不算完,因为虽然字形结构与原碑帖的字形结构相似度很高了,但这只是小心翼翼、用笔比较缓慢地描摹出来的字形结构,还要进行反复临习,目的就是熟练,熟能生巧。在这期间,可以运用背临的方式训练,把所学之字,背着写出来,然后与原帖的字相比较,分析背写的字有哪些地方与原帖之字不符,然后改正过来,继续反复临习,有助于加强记忆。
第五,移情入境法。忠实临摹的最大意义在于通过精准的书写而达到与古人接近的书写状态,同时还要考虑古人书写此碑帖的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心理活动,这非常重要。
汉扬雄《法言·问神卷第五》:“书,心画也。”宋朱长文《续书断·神品》:“鲁公可谓忠烈之臣也。”“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扬子云以书为心画,于鲁公信矣。”举一个本人的经历,笔者曾有一次阅读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读着读着,眼泪盈眶,因为从字里行间的线条的变化,读懂了颜真卿当时书写此稿的悲痛欲绝的心境,感同身受。后来又有一次,笔者无意间看到一位当今书坛比较知名的书家临摹的《祭侄文稿》,虽然其临摹的功夫很好,字形结构与原帖非常相似,但就是读不出其所临作模仿出的颜真卿书写《祭侄文稿》的悲愤之情。从其中可以悟到,要想完全模仿出所学碑帖,除了笔法、墨法、字法和章法之外,还要仔细揣摩作者的心理活动,在临摹时要带着作者的心理活动去临摹,即移情入境,这样才能比较好地再现原作的内涵。
第六,单字的临摹。刚开始比较慢,有时候甚至比较枯燥,这要求学习者克服烦躁,甚至厌恶的心理问题,坐住“冷板凳”。待这样临摹过大约100个字后,就能对所学碑帖有感觉了。这时候,学习笔法、字形结构等的速度会逐渐加快。当然,通过临摹,精准掌握字形结构的能力是逐步提高而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在临摹过一段时间和一定字数之后,回过头来看以前临摹的字,又会发现之前临摹的存在诸多问题,这就要重新复习临摹。这样的过程,会持续一段时间,但这一阶段非常重要,目的就是要突破结体关。再三强调“功夫”的重要性绝不过分,这里涉及“性”与“功”的问题,没有功夫,再高的艺术领悟力(悟性)也不能很好地表现自己想要达到的艺术创作高度。
第七,记忆法。在这里要特别提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计划表。通过此表,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复习,能有效提高记忆力。一般字形结构记住后,在5分钟后重复一遍,20分钟后再重复一遍,1小时后,12小时后,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就会记得很牢。
第八,意临。实临的目的好比计算机数据的输入,背临好比计算机数据的输出,二者之间不可分割,可以交叉运用。意临并非追求与原帖在外形上的高度相似,而是侧重于领会原作的神韵、意境、风格等内在特质。它更强调书法家在临摹过程中加入自己的理解、感悟和创造力。
意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种类。
首先,分项意临。所谓分项意临,是将范本中的元素进行分解和分类,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临习。通过这种方法,学习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范本的特点和技巧,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中。分项意临可以从笔法、字形结构、墨法、章法等方面着手。笔法方面包括:藏露、顺逆、方圆、粗细、提按、厚薄、徐疾、裹破、滑涩、刚柔、绞捻、拖顶、中侧、俯仰、曲直、转折等。比如:端点的意临训练。最简单的端点应为尖、圆、方、斜,也指藏锋与露锋。查找书法资料,研究尖笔到底有哪几种,找到几个典型的范例进行训练。把所掌握的尖笔运用到没有尖笔的笔画处,进行改造式的临摹训练,目的是强化训练,有助于记忆。其他的端点也是如此训练。字形结构包括:线条的长短、轻重、肥瘦、巧拙、大小、欹正、动静、纵横、揖让、伸缩、收放、避就、聚散、虚实、疏密、主次、参差、开合、呼应、增减、正反等。比如:观察范字,确定其线条的长短、主次、藏露、字势等,可以适当夸张其结构特点进行训练,目的是加深结构变化的对立性。也可以考虑采用反结法。反结法是把原有的字形结构进行反向设计,以拓展字形结构,为将来的创作进行铺垫。墨法包括:干墨与湿墨、浓墨与淡墨、焦墨与涨墨,还有宿墨。比如:通过研究每个字的墨色变化,找到规律,进行墨法训练。在此基础上,两个以上的字或者一行字进行墨法训练,目的是找到墨法变化的承接关系。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以及落款、钤印、作品形式感的方法。比如:字与字之间存在着大小、轻重、开合、欹正、疏密等变化。在训练时,着重某一项内容进行,然后把此特点运用到别的字组当中,改造原来的局部的章法。这样就把章法学“活”了,而不仅仅只是把字帖临习得像作为标准。
其次,组合意临。组合意临是将范本中的多种元素进行组合和创新,以创造出具有主观意识的临摹习作。这种临习方法强调对范本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通过将不同的元素进行组合和变化,表现出个人的创意。
在组合意临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选取元素:选择范本中具有代表性的形式元素,如笔画、结构、墨法、章法等。二是分析理解:深入分析所选元素的特点和规律,理解其在范本中的表现形式的原理和目的。比如分析具有开合、收放、摆动、错位关系的字组,然后找范本中有这种特点的字组,强化训练这些特点。三是学会举一反三:将选取的元素进行组合和创新,尝试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处理手法,然后与范本比较,看其风格或者味道是否相符,相符即说明创新的是正确的。四是注重整体性:在组合意临时,要注重整体性,使各个元素相互对立、变化和统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五是熟能生巧:通过反复实践和练习,不断探索和完善组合意临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组合意临是一种富有创意的临习方法,它可以帮助学习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同时,组合意临也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书法基础和艺术素养,以及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再次,总结规律式的意临。前面谈论的实临与背临是深入一家的临摹初级阶段。此阶段也是打基础的阶段,目的是要突破结体关。待结体关突破以后,临摹碑帖的时候,就可以考虑运用总结规律式的临摹方法。分析字帖,确定笔法、字形结构的特点,总结笔画有多少种,比如有多少个不同的“点、横、竖、撇、捺、钩、挑、折”,然后按照其风格特点去临摹。此时不再是亦步亦趋式临摹,而是紧紧抓住其风格特点去临摹。由于记住了其基本笔画和字形结构变化的特点,这样去临摹,乃至创作,就不会偏离所学碑帖的味道。具体操作如下:把当下所学碑帖中与所研究的字相同和相近的字找出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找到规律,然后进行临摹。临摹不必非要按照字帖中的顺序去临摹,而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速掌握所学的技法。之前所谓的实临和背临只是机械式地学习,问题是简单重复式的临摹会带来弊端,即写着写着,就不动脑子思考了。不思考是很浪费时间的,而且效率非常低,临帖很像,一创作就不会写了。如果所学的字不尽早地运用的话,那所学的字也是“死”的,慢慢也会忘掉的,这正是所谓的“用进废退”原理。上面这03bda329201a61c98d63ff8b8474c2259c0e44822ed23b87fd1e5c449d163867种训练方法的目的,就是要找到所学碑帖的笔法、墨法、字形结构的规律,按照规律去改造原来字的笔法、墨法、字形结构,乃至创造出帖中没有的字的结构来,把它们与原碑帖进行比较,如果能够融入进去,就说明能熟练地掌握碑帖的技巧了。这时候的临摹或者创造出来的字形结构与原碑帖的字形结构不尽相同,写出来字的味道与原碑帖相符就是正确的,也就是“融会贯通”和“遗貌取神”。这个主观的想法就有很多文章可做,这就是深入一家的创作,也是学以致用。《弟子规》云:“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学书法也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手到。
最后,风格改造式的意临。风格改造式的意临指的是改变原有碑帖的风格。具体操作如下:用以往所学的临摹方法,再掌握一个碑帖的艺术风格,然后把两个碑帖相互之间进行改造式的临摹。比如《乙瑛碑》与《曹全碑》:《乙瑛碑》的风格是庄重,端庄、凝重;《曹全碑》的风格是秀美,秀丽、美好。在进行改造式的意临时,可以看着《乙瑛碑》,写出《曹全碑》的感觉出来,反之亦然。此训练方法的目的是强化并拓展两个碑帖的艺术风格。这种训练方式还是初级阶段,进一步就是尝试把这两个汉碑的风格进行融合。再进一步,还可以再学一个碑帖,比如再学《张迁碑》,把《乙瑛碑》《曹全碑》《张迁碑》相互之间进行改造式意临,可以用《张迁碑》的线条去写《乙瑛碑》《曹全碑》,用《乙瑛碑》《曹全碑》的线条去写《张迁碑》,还可以包含以上三种汉碑风格的书写等,但最终的效果必须以和谐为前提。
三、创作的核心理论
书法创作是书法家运用笔、纸、墨等工具,结合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感悟、技巧,通过书写文字来表达特定的思想、情感、意境或主题的一种艺术行为。
书法创作主要有以下类型:
(一)集字创作
集字创作即从字帖中选取合适的字,重新组合成新的内容。集字创作的方法主要包括:第一,确定主题,先明确自己想要创作的内容主题,比如一首诗、一句名言等。第二,选择书体风格,根据主题内容、创作风格和个人喜好,挑选合适的书体风格。市面上有关某一碑帖的集字创作的资料很多,可以作为创作学习的范本。集字创作最适合初学者学习。第三,确定创作形式,根据内容、书体、字的大小等因素,确定创作形式,如条幅(横式、竖式)、斗方、扇面、楹联、中堂等。现成的集字作品已经确定好形式,就可以直接按照其预先设定好的形式去创作。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创作形式。第四,设计结构,仔细研究单字的结构特点,确保集字时能保持字的准确性和协调性。第五,安排章法,考虑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等,使作品在整体上和谐统一。可以参考全国书法展中优秀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也可以加入自己的创意。第六,设计小样,可以先在草稿纸上设计小样,进行多次尝试和修改。第七,适度变化,在不违背字帖风格的基础上,按照艺术原理对某些字进行适度的改造,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性。第八,反复调整,在初步集字完成后,要反复观察,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调整修改,力求达到最佳效果,确定最终方案后再正式书写。第九,书写实践,按照确定的方案,认真书写完成作品。
集字创作的好处包括:第一,加深对经典法帖的理解。通过集字,可以深入研究某一家的书法风格,从而更好地领会经典作品的精妙之处。第二,提升临摹效果。在集字过程中需要反复观察原帖,这有助于强化对字帖的临摹能力,提高临写的准确性和细致程度,并加深记忆。第三,激发创作灵感。为集字而思考字形结构、章法布局等,能启迪创作思维,为自主创作打下基础。第四,增强自信心。当完成一幅集字作品时,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而提升继续深入学习书法的信心,鼓励自己在书法道路上继续前进。第五,丰富创作手段。它是一种进入书法自由创作王国的必由之路,让创作者逐步掌握书法创作的方法和技巧,丰富创作的手段和途径。第六,弘扬传统文化。通过集字创作,可以更好地传播和弘扬优秀的书法传统文化,让更多人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二)模仿创作
在深入学习某一书家风格的基础上,按照其书法特点进行创作。上面提到的集字创作,它也是模仿创作之一。但集字创作有个局限性,即所集的字皆是碑帖里面有的字。而这里强调的模仿创作,有的内容所涉及的汉字是碑帖里面没有的,这就要查找资料,找出其他碑帖的字或相同部首、部件的字,按照所学字的特点进行创作。如果遇到帖中没有的字,那就要查字典,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其他碑帖的字。如果有的话,就把字形结构改造成所学碑帖的味道来;如果字典中也没有范例,那就想办法查找字帖中的所创作单字的部首、部件,甚至笔画,然后想办法重新组合成一个字,使其味道与所学碑帖味道相符,并符合艺术原理,然后选择自己喜爱的创作形式,合理地设计章法进行创作。
(三)融合式创作
所谓融合式创作,是在深入一家风格创作的基础上,把两种风格或多种风格,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运用艺术原理,进行有机的结合式创作。这种创作的前提是对所学的碑帖风格要有比较深的了解。融合式创作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笔法不变,改造结构;第二,结构不变,改造笔法;第三,笔法、结构均发生改变;第四,适当夸张,突出特点;第五,增加行草书笔意,表现生动;第六,改变章法;第七,调整节奏,抒写性情;第八,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以求创新。
(四)主题创作
根据特定的主题或情境进行书法创作。这种创作属于高级阶段的创作,它要求书写者有比较高的书写技巧,同时还要掌握非常多的碑帖风格,此外,还要对国学有比较深的研究,这样在创作时,才能心手双畅。
例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述的是泰山的雄伟,以及诗人的豪迈情怀,可以归入雄浑一路的风格。如果创作这一主题,最好选择汉碑当中古朴、厚重一路的风格,如融合《西狭颂》《郙阁颂》《张迁碑》的风格,作品纸张采用仿古宣,大字书写,单字在一尺以上,字形结构以动态为主,用印最好用大写意的古玺风格,表现外拓的张力。再如“小桥流水人家”,这句描绘江南水乡的那种细腻、柔美的景致和生活气氛,给人以祥和宁静、悠然自得的感觉,与雄浑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创作这一主题,最好采用邓石如风格的小篆,纸张选用浅蓝色蜡染纸,印章选用静态一路的元朱文和满白文,表现内擫的风格。
综上所述,本文较系统地阐明了书法临摹与创作之间相关的理论和方法,为书法学习者提供了参考意见,强调了在书法学习中临摹与创作的紧密关系,以及学养在书法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振濂.大学书法专业教学法[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2]陈振濂.大学书法篆书临摹教程[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3]陈振濂.大学书法楷书临摹教程[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4]陈振濂.大学书法行书临摹教程[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5]陈振濂.大学书法草书临摹教程[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6]陈振濂.大学书法隶书临摹教程[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7]陈振濂.大学书法创作教程[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8]张继.隶书研究[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4.
[9]刘小晴.小楷技法指南[M].上海:上海书店,1992.
[10]李杨.临摹在书法艺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技巧分析[J].美与时代(中),2021(11):113-114.
[11]林峰.论书法临摹的似与不似[J].中国书法,2022(8):159-161.
[12]杨吉平.书法临摹及创作五议[J].中国书法,2022(8):150-153.
[13]孙璘.书法临摹与创作体会[J].中国书法,2022(4):177-181.
[14]方玉杰.书法的临摹与创作[J].人民公安,2022(8/9):70-73.
[15]杜战锋.书法临摹与创作转换方法之探析[J].江苏教育,2021(39):26-28.
[16]杨帆.古人书法临摹观及对我创作的启发[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21.
[17]赖荣泽.书法艺术中临摹与创作的探究[J].今古文创,2020(43):67-68.
[18]韩焰生.浅析书法临摹与创作[J].书画世界,2020(8):93-94.
[19]任娟.关于书法临摹与创作的几点思考[J].艺术评鉴,2020(7):35-36.
[20]穆范正.论青少年书法学习中的临摹与创作[J].新智慧,2020(23):32-34.
作者简介:
赵培峰,硕士,大庆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书法、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