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教育与数字艺术创新实践探索

2024-10-29 00:00:00吴高宇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4年9期

摘 要: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美术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而是逐渐向数字化、多媒体化方向发展。数字艺术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和表现手法,为美术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随着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美术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培养具有跨界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美术人才。因此,跨界融合成为美术教育与数字艺术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美术教育;数字艺术;跨界融合;创新实践;数字技术

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美术教育面临空前的转型压力。数字艺术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成果,它给美术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创作工具与表现手段。跨界融合已经成为促进美术教育和数字艺术协同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旨在通过对高校美术教育和数字艺术创新跨界融合实践进行探究,并分析其中对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创新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及价值。

一、高校美术教育和数字艺术跨界融合教学的价值

(一)开阔创作视野

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高校美术教育和数字艺术跨界融合,正以空前的速度开阔学生创作视野。传统美术教育注重对学生绘画技巧、色彩感知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数字艺术的融入给这个领域带来了全新的生机和可能。

借助数字技术的应用,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前无古人的创作工具和媒介,例如3D建模、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这些手法在丰富美术创作表现形式的同时,也大大突破了其界限[1]。

数字艺术给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素材库,在互联网这片海洋里,学生很容易就能获得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资源——无论是古典名画、现代设计、自然景观还是人文风情都有。这些大量材料不仅能给学生以创作上的启迪,而且能使学生以全球视野进行艺术探索和创造。

另外,数字艺术突破了传统美术创作物理上的局限,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的空间里畅所欲言,创作出超越实际的艺术作品。数字艺术推动美术和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在跨界融合语境中,美术不再是孤立存在的艺术门类,它和计算机科学、设计学、传播学等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和实践,学生可以在美术创作时融入不同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进而创造出视角独特、内涵深刻的作品。这一跨学科融合在开阔学生创作视野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

(二)造就复合型人才

在社会飞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复合化,高校美术教育和数字艺术跨界融合,恰恰是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的主要措施之一。高校通过跨界融合教学实践可以培养兼具深厚美术素养和先进数字技术掌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一是跨界融合教学实践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传统美术教育中学生往往重视绘画技巧训练与艺术理论学习,对数字技术把握较为薄弱。而跨界融合教学模式突破了这种限制,把数字技术和美术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既能学到美术知识又能掌握高级数字技术。这一综合性学习经历在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发展其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二是跨界融合教学实践有利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当今社会单一技能型人才很难适应市场需求。而兼具美术素养与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市场中稀缺的资源。在跨界融合教学实践中,高校可以培养既有传统美术创作能力,也能利用数字技术艺术设计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就业市场竞争力强,发展空间大。

三是跨界融合教学实践有利于促进艺术和科技融合。艺术和科技这两个表面上相互独立的范畴,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和相互作用。高校通过跨界融合教学实践可以在艺术和科技间架起一座桥梁,推动两方面的沟通和融合。这一整合既有利于促进艺术创作的革新和发展,也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在艺术领域中的运用和推广。

高校美术教育和数字艺术跨界融合对复合型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和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也促进了艺术与科技的深度结合与共同进步。这一跨界融合教学模式既顺应时代潮流与发展趋势,又为高校美术教育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二、高校美术教育和数字艺术跨界整合的现实途径

(一)增设数字艺术课程

在促进高校美术教育和数字艺术跨界融合发展的同时,加入数字艺术的相关课程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这些课程既有助于学生对先进数字技术的掌握,又能指导学生把传统美术知识和现代科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创造出富有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2]。

比如说,高校可以推出名为“数字绘画基础”的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教授学生运用数字绘画软件来进行基础创作活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够理解数字绘画和传统绘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学会使用数字画笔和调色板这类工具来完成作品。另外,该课程可将色彩理论、构图原理及其他美术基础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掌握数字技术,又能对美保持敏感与创意。同时,学校可在基础数字绘画课程基础上,结合专业方向与市场需求,设置更为先进的数字艺术课程。如“3D建模和渲染”这门课程能够使学生熟练掌握三维物体建模与渲染的技巧。

(二)融合虚拟展示技术

将虚拟展示技术融入美术教育是促进高校美术教育和数字艺术跨界融合发展的另一种重要实践手段。虚拟展示技术可以突破传统展示方式的限制,在给美术作品带来更为生动立体的展示效果的同时,给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创造与展示空间[3]。

以“虚拟美术馆”为例,学校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创建线上虚拟美术馆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学生美术作品的上传和虚拟展示,学生可通过穿戴VR设备,也可利用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进入虚拟美术馆参观、鉴赏。这一展示方式既能使观众沉浸在美术作品魅力中,又能增强作品曝光度与传播力。另外,虚拟展示技术也能和数字艺术创作结合在一起,产生更独特的效果。以“虚拟现实装置艺术”这一课题为例,学生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创造新的装置艺术形式。受众戴上VR设备就能“走进”设备内探究体验。这种宛如身临其境的展示方式既能使观众更加深刻地了解作品主题与内涵,又能激发其创造力与想象力。将虚拟展示技术融入其中,高校美术教育既能增强作品的展示效果与传播力,又能给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创造与展示空间。这一跨界融合实践方法既有利于促进美术教育创新发展,也能给数字艺术领域带来全新的生机与理念。

(三)使用网络软件绘画创作

数字时代下,运用网络软件创作已成为高校美术教育和数字艺术跨界融合最主要的实践途径之一。网络软件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工具和功能,还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交流和分享平台。网络软件的使用,让学生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及受众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能更灵活多样地展现他们的思想及理念。

高校美术教育要建构网络软件绘画课程的体系,它并不只是指介绍几种流行的绘画软件为教学工具,而是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内容,从该软件基础操作界面开始,循序渐进地对各工具进行功能介绍、使用技巧和实际案例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需重视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仅要使学生熟练掌握软件操作技能,还要引导学生了解其背后所隐藏的艺术原理以便能灵活地运用于创作。之后,高校美术教育要鼓励学生进行跨领域的学习,开阔眼界。数字艺术是集计算机科学、艺术设计和媒体传播多学科知识于一体的高交叉性学科领域,所以在运用网络软件绘画创作时,要求学生既要具备绘画技能,又要懂得有关数字技术、媒体理论和市场动态。各高校可通过设置跨学科课程、举办学术讲座、邀请行业专家入校交流学习等形式,向学生提供多元学习资源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与创造力。与此同时,高校美术教育也应该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数字艺术显著特征之一是它具有高度创新性与实验性。在利用网络软件绘画创作中,应鼓励学生尝试各种创作手法、风格及技术手段,敢于打破传统艺术桎梏,寻求全新艺术表现形式。教师可通过建立项目制学习、举办创作比赛、建立展示平台等来给学生施展才能的机会,调动其创作热情与自信心。另外,高校美术教育也应该加强同企业和行业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数字艺术产业发展迅速,企业人才需求不断改变。各高校可采取与企业合作、联合研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联合举办展览等措施来实现教育和产业深度融合。这既能使学生更深入了解行业动态及市场需求,又能给学生提供实习、就业等机会,有利于其职业发展。

(四)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将高校美术教育和数字艺术跨界融合已经是不可逆转之势。高校要迎接这一挑战,就必须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培养既有美术知识又有数字艺术知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是高校要主动出击,主动引进行业内实践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人才。例如,一个著名的艺术学院成功地吸引了一名曾在全球知名游戏公司担任首席美术设计师且经验丰富的专家加入其教育团队,该专家不仅带去前沿的游戏美术设计理念及技巧,更以设立专题讲座及工作坊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自己的职业经历及创作心得。学生在其引导下既能接触行业真实案例,又能了解市场需求及行业动态,对其今后职业规划与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

二是高校要加大现有教师培训与晋升力度。由于美术教育和数字艺术跨界融合涵盖了诸多领域知识与技能,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对自身知识体系进行研究与更新。在此背景下,某大学美术学院同国内外几所知名数字艺术学院达成合作,经常组织教师参与学术交流研讨等,使教师开阔了学术视野,提高了专业素养。同时,学院也鼓励教师参加到实际项目中去,通过实践促进自身教学水平及创新能力的提高。这些举措切实推动了教师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也为美术教育和数字艺术跨界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另外,高校还应该重视教师跨学科合作能力的发展,美术教育与数字艺术跨界融合要求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整合,所以教师要有跨学科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某所高等教育机构的美术学院为了加强教师间的跨学科合作,特别成立了一个跨学科研究中心,以激励教师们围绕共同的研究目标进行合作性的研究活动。教师通过跨学科合作交流,既可以在自身领域中获得更加深入的成果,又可以推动学科间的相互交叉、相互融合,为美术教育和数字艺术跨界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

(五)融入行业美术案例

在高校美术教育和数字艺术跨界融合进程中,将行业美术案例融入进来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及就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行业案例的介绍,学生对市场需求及行业趋势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促使其在专业技能方面得到有的放矢的学习与提高。因此在高校美术教育和数字艺术创新实践的过程中,要科学地选择对应的教育案例来启发学生的美术学习思维,认识到美术和数字艺术之间的关系,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高校美术教学的效果,同时高校也要具备动态化的教育思维,根据行业的动态不断更新和调整美术案例,并且与实际课程教育情况相互协调,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

高校要重视行业案例在课程教学中的整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根据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行业案例加以分析说明。通过指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创意构思、技术实现及市场效果分析,有助于学生对行业需求及趋势进行深刻理解。同时教师也可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案例创作当中去,并通过实践操作促进其技能水平与综合素质的提高。该行业案例导向教学模式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造力,又能促进其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各高校也可通过组织行业竞赛、展览等方式促进学生同行业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例如某大学美术学院定期组织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毕业作品展,并邀请业内专家、企业代表到该校进行考察、辅导。这些活动既给学生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与机会,也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市场需求与行业趋势。学生在与行业专家、企业代表进行交流互动中,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的长处与短处,以便有的放矢地对学习方向、职业规划进行调整。

三、结语

跨界融合,是高校美术教育和数字艺术联合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增设数字艺术有关课程,融合虚拟展示技术、运用网络软件开展创作和师资队伍建设,能促进美术教育和数字艺术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今后,在数字技术不断进步、应用领域日益扩大的背景下,美术教育和数字艺术跨界融合会展现出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尹艺.数字化语境下高校美术教育的挑战与突破[J].肇庆学院学报,2024(3):69-73,116.

[2]丁文静.现当代艺术内容融入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方法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10):58-59,65.

[3]周媛.美育视域下高校美术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3):43-45.

作者简介:

吴高宇,硕士,南京传媒学院中级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绘画、造型艺术、视觉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