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人物画的发展与影响研究

2024-10-29 00:00张孜影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4年9期

摘 要:作为齐白石作品中占比较少的一类,齐白石的人物画凭借兼具工笔与写意的画法,在中国20世纪人物画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齐白石的人物画中隐含了齐白石优秀艺术造型与特性的由来,在某种意义上影响了画家的花鸟画与鱼虫画,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研究价值。梳理齐白石人物画发展的早期、中期与晚期,着重说明齐白石人物画的发展历程及其对齐白石绘画生涯与其他画作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齐白石;人物画;影响

齐白石是20世纪中国画坛的一代宗师,他的人物画创作尤为引人注目。齐白石的人物画继承了文人画的精髓,又融入了时代气息和个人情怀。他以质朴的笔触、夸张的造型、生动的表情,塑造出了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更为重要的是,齐白石开创了一种平民化的文人画风格,他打破了文人画高古典雅的程式化桎梏,将画笔对准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这种革命性的突破,拓宽了中国画的表现空间,让艺术走进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拟从历史渊源、艺术特色、时代影响等方面,对齐白石人物画进行分析,以期揭示这位民族艺术大师的创作理念和历史地位,为新时期中国画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一、齐白石人物画概述

齐白石人物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在继承文人画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风俗画”,开辟了一个平民化、世俗化的绘画天地。齐白石的人物画,既有传统士大夫文人画的神韵,又饱含着现代艺术的生机活力[1]。他以一个农村子弟的质朴之心,在文人画早已僵化的规范中注入了真情实感,把高古玄奥的画风拉回人间烟火,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齐白石以思想、学问、才情、人品见长的文人画特质,成功塑造出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的人物画笔墨简练而不失细腻,夸张变形却传神写照,极富表现力。齐白石将日常生活中的芸芸众生搬上画板,用富于韵律感的线条、干湿浓淡的墨色,刻画出鲜活灵动的普通人形象,表达了画家对人间冷暖的悲悯情怀。这种亲民的艺术追求,提升了中国画的表现力,是对旧时文人画的一次革命性突破。

齐白石因晚年的“衰年变法”,在写意人物画领域独领风骚,他游刃有余地驾驭着传统笔墨,同时又勇于创新,形成了雄浑豪放、活泼生动的个人画风。他以渊博的学识、深厚的功力,将质朴与高雅融为一体,使文人画美学重新焕发生机。可以说,齐白石以非凡的艺术才情和感人至深的人格魅力,开创了中国现代人物画的新局面,在美术史上树立了不朽的丰碑[2]。他使近乎僵化的旧式的文人画获得新生,为后世画家指明了一条继承民族艺术、面向现实生活的创作之路。

二、齐白石人物画的重要性

齐白石的绘画生涯始于人物画创作,这一创作主题贯穿了他的整个艺术人生。尽管人们常常认为齐白石最初的作品是花鸟虫鱼,但事实并非如此。正如齐白石在自述中所言,他最早的画作是一幅雷公神像:“雷公的嘴脸,怪模怪样,谁都不知雷公究竟在哪儿,他长得究竟是怎样的相貌,我只依着神像上面的尖嘴薄腮,画来画去,画成一只鹦鹉似的怪鸟脸了。”[3]这段自述揭示了齐白石早期人物画创作的起点。

齐白石人物画的艺术特点集中体现了他绘画风格的多个侧面。他早期的人物画工笔细腻,人物衣着和面部刻画严谨传神,堪比工笔重彩;晚期的人物画则笔墨纵横,形态夸张,通过简练概括的手法,生动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神韵。这种风格演变反映了齐白石艺术的丰富内涵和多元表现,是齐白石艺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齐白石现存画作中人物画占比相对较少的情况不同,在他的诸多画稿手迹中,人物形象的身影频频出现。这一现象说明人物画在齐白石创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他在画作背后付出了大量时间进行反复的构思和推敲。这些数量可观的人物画稿和创作草图,不仅体现了齐白石在人物造型方面的潜心研究,也显示出他在适应市场需求方面的努力。与当时许多画家独善其身、不愿迎合世俗品位的情况不同,齐白石在创作中兼顾了艺术性和市场接受度,体现出职业画家的现实考量。大幅人物画的创作和反复的人物造型练习,极大地提升了齐白石的构图能力,同时扎实的人物画功底让他在花鸟画创作中游刃有余,其布局章法和形象塑造无不体现出深厚的功力和缜密的思考。由此可见,人物画的训练对齐白石各个画科的艺术表现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较花鸟画更多体现齐白石的艺术造诣,人物画则更多反映了齐白石的性情气质和精神世界[4]。透过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我们能够管窥这位艺术大师的内心世界。齐白石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凡人,单纯将他视为技艺高超的画家而忽略他的为人,难免会使研究变得肤浅。因此,在关注齐白石的艺术成就时,我们更应留意他作为一介画师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唯有将技与人统一起来考察,才能真正读懂齐白石的艺术。

三、齐白石人物画的发展脉络

追溯齐白石人物画艺术的发展脉络,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启蒙老师萧芗陔。萧芗陔,名传鑫,湖南湘潭朱亭(今属株洲渌口区)人,出身纸扎匠家庭。尽管家境贫寒,萧芗陔还是凭借过人的绘画天赋和不懈的努力,成了湘潭地区颇有名气的画家,尤其擅长山水和人物画。1888年,萧芗陔收齐白石为徒。在师徒相处的日子里,萧芗陔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绘画技艺传授给齐白石,为他日后在人物画领域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拜入萧芗陔门下之前,齐白石并非没有绘画经验。事实上,早在1888年以前,齐白石就已经开始尝试绘画创作,只不过当时的主要内容是神像画。受家庭信仰的影响,齐白石自幼就习得了绘制神像的技艺,并以此为生。在绘制神像的过程中,齐白石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能力得到了初步锻炼,这为他日后的人物画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尽管神像画与后来的写实人物画在题材和风格上存在差异,这一时期的创作实践对齐白石而言却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绘制神像,齐白石对人物形象的比例、结构、动态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培养了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娴熟的绘画技巧。

19世纪8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政治文化都在被西方文明冲击的阶段,相比于之前,更多的西式文化占据了市场,挤占了一小部分传统文化的位置,而齐白石当时所绘的神像,例如门神、财神爷、灶王爷还有雷公电母,正算在其中。图1便是齐白石早年所绘的《红线盗盒图》,这类公共装饰性画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抹亮色,其根本源于人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膜拜,但大多作于传统节日,用于辟邪祈福、迎新贺岁。同时,一次作画可以用上几年,比不过西方新传过来的描容肖像画。“描容”是一种擦炭法肖像画,类似于当今的素描,属于写实主义画派的一支,晚清在湖南地区格外流行。以这种画法画出来的画格外真实,堪比当时并不盛行的照片,也更加便捷,无论是日常还是遗像的选用都可以应用,再加上是新鲜事物,市场也极其庞大,在各个阶级都很受欢迎。

于是拜传鑫为师后的齐白石自然而然走上了画人像这一条路,在这段时期,齐白石的人物画像能力有了极大提高,对于人物面部及着装的钻研也更加深入。也是在这个时期,他琢磨出了一种比当时市场上更加精密的画法,即能在画像人物的纱质半透明衣物里透出下层袍褂上的团龙花纹,这是一项绝技。虽齐白石早期使用这种画技留下的画作未能流传下来,但我们现在也能从他后期画蝉虫(图2)的膜翅上透出的身躯中看出这种绝技使用的一二。也正因此,画肖像画成了齐白石早期重要的润笔来源。

齐白石的画像作品享有盛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从写实风格转向了并不被大众青睐的写意画风。这一转变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通过一段时间的写实人像创作,齐白石获得了丰厚的收入,不仅改善了家庭的经济状况,甚至达到了仅凭一人之力就能养家糊口的地步。经济压力的缓解,使得齐白石能够放手去探索和尝试新的绘画风格,不再拘泥于迎合市场的需求。与此同时,齐白石遇到了两位对他影响深远的老师——胡沁园和陈少蕃。在他们的引导和启发下,齐白石接触到了不同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手法,眼界得以开阔,画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胡沁园和陈少蕃不仅传授给齐白石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引导他探索自己内心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在这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齐白石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走上了写意创作的道路。虽然这种新的尝试并不被当时的主流市场接受,但齐白石凭借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对绘画的执着追求,最终在写意画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胡沁园,原名庆龙,字云涛,爱交朋友和收藏画作,自己也懂作画作诗,还给家后院的莲花池起名叫“藕花吟馆”。陈少蕃,又称陈作埙,是胡家延聘的教读老夫子,是湘潭有名学士,知识渊博。这两人收齐白石为徒后,一人教画,一人教诗,更是为齐白石取了号,别号“白石山人”。正因胡沁园庞大的社会关系,齐白石才能融入当地的名人雅士圈,为他后期“衰年变法”所需要的眼界打下了基础。也同在这一时期,“扬州八怪”式鲜明怪异、奔放古拙的画法在文人圈极为流行,文人圈瞧不起亦步亦趋的写实画匠,也同样瞧不起齐白石[5]。在这种背景下,齐白石开始走向大写意的人物画创作,由世俗的画匠转向了大写意的文人画家,最终成了伟大的绘画大师。

到晚期的时候,齐白石对写意人物画的研究已格外深入。齐白石的人物画也遵循了他“似与不似之间”的思想,不完全遵从人体解剖的位置,更多是借放纵大胆的笔触表达人物的姿态,栩栩如生。如《钟馗搔背图》一反钟馗鞭笞小鬼的时代图,反而让小鬼为钟馗挠背,格外惬意,极其贴近普通人民的世俗生活。再看这题款:“不在下偏搔下,不在上偏搔上。汝在皮毛外,焉能知我痛痒。书丙寅诗题钟馗掻背图第五回也。”由于消费者需要,齐白石有众多为满足市场所绘的同一题材或是名字相同,但姿态摆放不同的画作。

虽然齐白石大部分人物画情态肆意,但大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贴近世俗[6]。这些将传统工艺拉下了神坛的题材,融入了世俗的新鲜血液,推动绘画进入了新的境界,这正是齐白石为中国绘画所做的主要贡献。齐白石晚年的绘画饱含思想,不乏睿智的幽默与宣泄的讥讽。画家以写意人物来发声,通过对普通事物的发掘,以另一种方法转化语言的沉默[7]。正如我们所说,艺术的高度与成就不能以画作本身的外在大小和题材而论,要透过齐白石画作中微观的造型结构,意识到画家在作品中想向我们表现的爱憎情怀与思想基石。

通过对齐白石人物画本身及其对其他画作类别影响的系统研究,可以深入理解齐白石绘画艺术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脉络,对于推动中国近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4]娄师白.我的老师齐白石[J].中国美术,2024(2):5-20.

[2]马明宸.借山煮画:齐白石的人生与艺术[J].荣宝斋,2024(2):198-199.

[3]温中良.齐家手段:齐白石人物画造稿浅析[C]//北京画院.齐白石研究:第7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204-220.

[5]陈立果.不因五斗折腰忙:齐白石1894年前后写意人物画研究[J].美成在久,2022(4):55-66.

[6][7]齐白石.齐白石作品[J].荣宝斋,2023(11):252-258,278-279.

作者简介:

张孜影,湖南科技大学学生。研究方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