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明清山水画的演变,既是画家个人艺术追求的体现,也是当时社会文化变迁的折射。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人们对美术市场的需求逐步增加。很多画家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现实生活和山水上,使山水画在题材上有了更大的拓展,风格也更加多样化。到了清代,政治安定,经济发达,文化和艺术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的画家在继承明画的同时,又加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了以“四王”为代表的艺术流派。
关键词:明清山水画;风格演变;“南北宗论”
明清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绘画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明代中期到清代前期,山水画在继承宋元传统的同时,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流派。明清山水画无论是在笔墨技巧还是布局上,都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意蕴。特别是明代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的重要思想。其提倡的美学思想对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画家以此为基础,将山水画的形式与内涵进行深化与拓展。本文以明清山水画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艺术风格的演变过程,揭示其在绘画技法、构图和题材选择上的创新与传承。
一、明代山水画的演变与发展
(一)明代早期山水画的演变
明初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不仅在技法上表现出了创新,而且在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体现出了深厚的思想内涵。在宋元绘画的影响下,明代山水画家继承了宋代“三远法”——平远、深远、高远,以巧妙的布局使山、水、树、楼等浑然一体,营造出一种层次感[1]。在创作山石的过程中,画家大多采用斧劈皴、披麻皴等技法,巧妙地进行融合运用,将细节细腻地展现出来。同时,明初山水画在用色方面也别具一格。在这个时期,虽然水墨绘画是主要形式,但是画家们已经开始尝试使用淡色,使画面更生动、更具画面感。淡墨和淡彩相结合的方式,使画面层次更加丰富,不仅保持了传统水墨画的典雅,还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从表现手法来看,明初山水画家注重写意与写实相结合,他们不求形似,而求神似,以简单的笔墨、形象表达对自然的感悟。明初山水画家往往用简单的线来画山,再采用点染和渲染手法使画面具有写实的真实感和深远的意境。另外,明初山水画家在题材的选择上,也独具特色。画家在选择题材时,使山水画成为其抒发思想感情的重要载体。因此,明初山水画在构图、用色、用笔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明代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与艺术追求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传统韵味的山水画。从这个时期的作品adksm6wx4zYZ3/iLZdJtZ5XzgUVQnUF37AFIwzCTkC0=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画家们精湛的绘画技巧,还可以感受到他们对自然、生命的感悟。
(二)明代中期山水画的发展
明代中期山水画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明代中期以来,画家大胆地突破传统,注重体现个性及精神,使山水画不再仅仅是描绘山水,而是承载着自己的精神世界与哲学思考。
这个时期,沈周、文征明、仇英等都是注重笔墨表现的画家,他们既注重构图及笔情墨趣,又注重诗、书、画的结合[2]。沈周的山水画有着厚重华滋的特点,他的作品《庐山高图》层峦叠嶂,结构分明,雄浑壮阔,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气势。沈周的画中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这是他崇尚自然、热爱人生的一种表现。文征明以细腻、淡雅著称,其山水画用笔细腻,色彩淡雅,作品《浒溪草堂图》的画法秀润,布局严谨,画面清新雅致,颇具韵味。文征明尤其注重细节的展现,旨在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淡泊的山水意境。他的绘画风格继承了宋元文人画的传统,又在技法上有所创新,具有极强的装饰性特征。仇英的山水画以工笔重彩见长,他的作品既有工笔画的细腻,又有山水画的大气磅礴之气。
明代中期的山水画,不但在形式上有了新的发展,而且在内容上得到了丰富,这为后世画家绘画提供了借鉴。这个时期的山水画,不仅仅单纯地描绘大自然,更是画家内心世界的写照,反映了他们对自然、人生、艺术的理解和不懈追求。
(三)明代后期山水画的发展
明代后期,山水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其表现形式多样、手法丰富。山水画家在继承前人技法、风格的同时,又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探索。这一时期的江南经济和文化高度发达,为山水画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于是山水画迎来了创作高峰。众多画家云集于此,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各辟蹊径。董其昌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提倡“南北宗论”,肯定了南宗文人画在艺术上的地位。他的山水画风格古朴典雅,注重笔墨韵味,多用淡墨描绘山水,构图简练,意境深远。他的作品《霜林秋思图》中的山石用笔简洁,墨色淡雅,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
此外,明代后期山水画还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化倾向。以陈洪绶为例,其山水画风格奇崛怪诞,构图粗犷,线条刚劲有力,色彩对比强烈,极具特色。从他的《凭江远眺图》可以看出,山石多用粗线勾勒,有棱有角,又有细线勾勒,错落有致,构图奇特,整幅作品富有动感与张力,显示出作者强烈的个性与创新精神。这个时期的画家在传统笔墨技法之外,也尝试了将各种材料、技法运用于自然山水之中。如蓝瑛的《秋壑霜林图》,他在创作中添加了青绿色,使画面色彩更加丰富而不失雅致。该作品山水景物层次分明,层峦叠嶂,富有生机与节奏。这种以色彩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山水画,于明代后期逐渐崛起,成为晚明山水画的一个重要特征。由此可见,明代后期山水画的风格特点是多元化的,画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探索新的表现方法,将山水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这种多元化的发展,不但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手法,而且对后世画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二、清代山水画的传承与创新
(一)清初山水画的承袭与转型
清前期山水画继承了明代传统,逐步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既凸显了对前人的尊重和继承,又表现出创新和变革的精神。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家在继承明代文人画传统的基础上,又在技法、构图和意境上进行了许多转型和探索。明末社会动荡,很多文人画家为了避开世俗的喧嚣,进入隐居的清静意境,潜心于山水画创作,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清初[3]。
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这四人在继承董其昌“南北宗论”的基础上,注重笔墨之美与文人精神,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就王翚而言,他在构图上多用高远、深远、平远的手法,讲究层次和意境,用笔灵活多变,注重气韵生动,显示了他对山水的深刻认识和领悟。但清初山水画并不是一味地模仿、继承前人的笔墨,而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王翚提出“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的观点,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其作品兼具元人笔墨的细腻及宋人构图的宏大开阔。
在题材、表达方式等方面,清初山水画家有了较大的创新。以浙江画僧弘仁的作品《西岩松雪图》为例,他突破了传统山水画严谨的法度,使作品气势雄伟,视觉效果极强,表现出对山水的独特感受和感悟,给人以闲适、淡雅的静穆之感。清初山水画在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中,不仅在技法、风格等各方面进行了探索,而且在意境表现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石涛也是清初山水画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思想,主张师法自然,注重个性的表现。其作品《搜尽奇峰图》,构图奇特,用笔别具一格,表现了作者对自然风景独特的感悟,饱含了个人情感的抒发和艺术创作的激情。
综上所述,清前期山水画继承了前代文人画的传统,在技法、构图、题材、意境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每位画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笔墨也有着不同的内涵。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既是对前人艺术精华的继承和发扬,又体现了一种勇于突破、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清中期山水画的繁荣与创新
清中期山水画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同时,呈现出繁荣与革新并存的局面。这一时期,画家们既继承了传统技法,又对表现手法和风格特点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唐岱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他的绘画风格既有对传统的深刻认识,又有自己独特的创新。
唐岱的山水画往往追求宏大气势,注重整体布局的平衡和层次。其代表作《仿古山水册》即是其中的代表,画面主体是山和水,远景和近景互相呼应,山高水远,云遮雾绕,给人以无限广阔的空间感。唐岱擅长用笔的粗细变化,利用墨的浓淡对比,把山石的肌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山水画的意境更加鲜明生动。唐岱的笔墨技法继承了董其昌“南北宗”之说,注重笔墨神韵和意韵的表现。他的《十二月令图》,用笔娴熟,观察景物入微。画中用笔简洁却又不失厚重,树木枝叶用笔细腻有层次,整个画面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这种笔墨技法的运用,既是唐岱对传统技法的把握,又是对传统技法的一种创新。同时,唐岱在用色方面也颇有独到之处,他常以墨色为底,配以淡彩,使画面更显丰富、典雅。其另一幅作品《晴峦春霭图》,层次分明,用笔浑朴秀劲,墨色变化丰富,画面富有古典韵味又不失清新。墨色不但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立体感,而且给人带来一种视觉冲击。唐岱的山水画在表现主题方面亦有所创新,他不仅擅长描绘传统山水,也擅长捕捉大自然的瞬间之美。因此,清中期的山水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经过历代画家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风格特点。
(三)清末山水画的多元化发展
清末山水画呈现出一种空前的多元态势,画家们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任颐(1840—1896年)、黄山寿(1855—1919年)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不仅继承了清画的精华,而且在形式与内容上都有独到的创新,显示出清末山水画的多元与复杂。
任颐,字伯年,号小楼,清末著名画家。他的山水画受到了lw4dpACXPSnbvEYwHUoG3A==明代董其昌及清初“四王”的影响,但又不拘泥于传统,大胆融合了人物画的表现手法,使山水画的叙事色彩更加浓厚,感情色彩更加浓郁。他的《春江渔父图》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秋景的静穆与苍劲,并借助人物的姿态与动态,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与故事性。另外,任颐还擅长用色、光、影的变化赋予山水画新的视觉效果,使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增添了几分现代气息。
黄山寿的山水画有其独特之处,不仅继承了传统笔墨技法,而且在构图、意境等方面有所创新。黄山寿的山水画作品以描绘黄山为主,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黄山的壮美与变化。黄山寿在山水画创作上大胆尝试,以题诗、落款等方式,提升了其文化底蕴与艺术品位。
综上所述,清末山水画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不仅表现在技法、风格上的创新,还体现出画家对社会变化与人文关怀的关注。以任颐、黄山寿为代表的画家,将个人情怀与时代精神融于其作品之中,其山水不只是山水之景的再现,也是对人生情感与哲学思索的深层表达[4]。清末山水画经过一系列的探索与创新,在传统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当代中国画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任伯年、黄山寿等人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同时,也在技法、风格、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明清山水画对后世的影响
明清山水画不仅是中国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后世美术创作与理论的影响非常深刻。明清两代山水画在技法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以董其昌为代表的南派画家,注重笔墨的简洁与意境的营造,使山水画不仅是一门视觉艺术,还是一种精神的表现。这一技法和观念,为后世画家所借鉴和发扬,在中国画坛形成了一股潮流[5]。此外,明清两代山水画在题材、主题等方面都对后世山水画创作内容奠定了基础。明清画家在描绘山水时,注意把个人情感、哲理感悟融入绘画之中,他们以山水变幻、云蒸霞蔚,抒发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及对生命的感悟[6]。这种诗画结合的艺术形式,对后世画家的创作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特征。
四、结语
回顾明清山水画艺术风格的演进,既可窥见中国传统文化在历代画家笔下的传承与创新,又可窥见社会变迁对他们创作的影响。由明至清,体现了山水画在技法、意境、思想三个层面的多种变化。通过对明清山水绘画的艺术风格演变进行研究,我们不仅可以认识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可以从中汲取文化智慧,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志强,郑曦.明清画意叠山与山水画皴法比较研究[J].风景园林,2022(5):124-129.
[2]高黎,韩芬.明清山水画发展脉络的当代传承与发展[J].百花,2021(12):23-28.
[3]刘紫荆.明清社会与写意山水画的演变过程[J].艺术大观,2021(19):48-49.
[4]赵青.明代山水画风格演变的审美机制研究[J].现代园艺,2020(9):136-137.
[5]魏辉.中国山水画点景研究[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21:176.
[6]吕道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人文意蕴与传承[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9:152.
作者简介:
刘靖贤,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