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已从覆盖建设到提质增效阶段,通过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需求的调研,总结其存在社区空间资源受限、功能布局不足、育人力量下沉不深、政策保障不足、育人资源供给缺乏、载体联动不足等问题,为此,提出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做好社区空间保障;以育人合力为支撑,加强社区政策保障;以资源下沉为重点,提升社区育人质量;以学生组织为纽带,完善社区治理能力,旨在进一步明确“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育人目标与育人功能,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关键词:一站式学生社区;学生管理;育人实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大兴调查研究,学校坚持以生为本,把调查方向聚焦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上,深入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需求调研,努力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打造以服务为主阵地,以学院学生党支部为育人主阵地,学生寝室为管理主阵地的“1+5+N”学生社区架构,将学生社区建设成为“三全育人”的前沿阵地,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一、问卷设计
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背景下,学生的活动空间、场域文化、治理模式等发生了变化,从而构建了育人的新形态。本次问卷分为社区的空间形态与功能定位、队伍下沉、育人力量、需求服务与活动拓展四个部分。通过分析学生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对生活关心、学业帮扶、个人成长、校园设施与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所想、所求,不断满足学生对美好校园生活的需要,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育人体系。
二、调研对象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通过网上发放问卷,共回收问卷1800份,有效问卷为1743份,有效回收问卷率为96.83%,其中男生340人,女生1403人,大一大二占比9161054bf8029c16350bc05cd530fcdf为92.5%,大三占比为7.5%。
三、调研内容
(一)社区的空间形态与功能定位
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面对学生日益多元化需求的现实状况,如何通过线上和线下共享空间的构建,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打造成为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育人新场域。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学生在党团活动室、交流研讨室、小型报告厅、功能志愿服务站、自习室、文化交流室、心理咨询室等空间有需求,说明社区的空间不仅要有物理空间属性,还应具备分众化的多功能空间属性。
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功能定位上,67.53%的学生认为是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62.36%学生认为是提供便捷的生活,62.25%学生认为要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60.76%学生认为要营造社区的文化,53.13%的学生认为要提供自我服务平台。说明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环境、设施、平台等硬件的建设,也要加强制度、文化等软件的发展,实现社区各类因素的最优值。在社区育人成效的导向上,67.3%与63.05%的学生分别认为社区要促进其文化素养、道德情操的提升,说明社区的生活化属性具有天然的“浸润环境”,便于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与正能量的价值观,这种浸润性的教育方式更容易得到学生认可。超过或接近六成的学生认为社区要在创新创业、动手实践、专业实践、人际交往方面提供提升的平台,学习能力与就业能力也有52%的学生需要进行提升。说明当前学生重视个人专业素质与就业实践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社区要整合实践育人资源,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类育人力量,建设学生实践锻炼的成长平台,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
(二)社区的队伍下沉
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各职能部门、各学院负责老师应进驻社区,了解同学们所需、所想,帮助大家解决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四成的学生希望学生工作处、各学院、宣传部、组织部、党政办公室、校团委;三成七的学生希望图书馆、后勤处到社区了解、征集其诉求。在诉求征集的频率上,36.37%学生认为一月一次比较合理,19.51%学生认为一学期一次,18.7%学生认为两周一次,12.91%认为一周一次。在征集的方式上,随机走访交流与召开座谈会是学生较为喜欢的方式。说明现代大学生逐渐呈现出诉求内容不断多样化,诉求方式日益活跃,对自身利益与价值的关注度高,诉求解决的期待值也不断增强,职能部门、各学院进驻学生社区,是拓宽学生利益表达渠道的一个重要形式。
(三)社区的育人力量
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学校各方育人力量下沉到社区一线,立足于学生成长,凭借自身的人格、学识和人生经验对同学们进行成长成才和自身发展等方面的指导,打造思政工作、服务育人的新阵地,形成全员参与的育人合力。调查结果显示,在育人力量的选择上,65.86%的学生希望辅导员下沉到社区一线,其后依次是校院两级领导、心理健康老师、班主任、优秀校友、企业高管等校外优秀群体、专业教师、思政教师,最低的思政教师也有42.86%。在育人力量的帮助内容上,75.22%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够指出其发展道路,说明在当前社会环境与经济压力下,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比较迷茫,需要职业生涯上的指导,这也是学生选择优秀校友进社区的重要原因;63.68%学生希望得到学业上的帮助,这一方面契合我校医学生课程门类繁多、学业压力大的特点,一方面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在学习动力、学习方法与自主学习能力存在欠缺。62.59%学生需要进行必要心理辅导,说明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与网络的虚拟空间,大学生的环境适应、人际关系、学业与就业等心理问题越来越普遍。接近60%的学生需要生活、当下问题的解决,说明学生对校园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较高,现实与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提醒我们要加大队伍入驻,与学生进行学习生活、职业规划、心理辅导、活动指导等方面的互动,形成多主体共同服务学生的全员育人格局。
(四)社区的需求服务与活动拓展
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学生需求已经从生活的单一元素向学习、服务、交流、心理的多元化转变。在事务管理服务项目上,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学生将火车票优惠卡补办、充磁、乘车区间更改,学生青果系统、今日校园等密码找回,食堂卫生/物价反馈,学生证补办服务列为需要帮助的前四个项目;接近六成的学生认为失物招领服务、学生公寓基础设施报修是必须的;近五成的学生认为成绩单打印盖章、学生在校证明开具、学生心理健康咨询预约服务、学生公寓建议与意见收集反馈服务、学生活动教室借用登记五个项目是需要存在的。说明社区的学生需求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将学生公共事务进行“一站式”的整合,分类别、分层次、分区域利用,提高事务的效率,深化育人水平。
“一站式”学生社区推动了“五育”的空间延伸,成为学生成长重要的第二课堂平台。调查结果显示,体育、心理健康、美育类型的活动排名前三,是学生比较喜闻乐见的活动;近五成多的学生喜欢德育、劳育、智育活动。说明学生越来越重视个人的身心健康,通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不断完善“五育”并举的社区育人体系,有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成为主课堂的有益补充。
四、存在问题
(一)社区空间资源受限,功能布局不足
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对社区空间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当前学校囿于空间限制、资金不足,一方面社区的建设比较滞后,空间功能也比较单一,文化交流室、小型报告厅以及相应的行政办公等空间暂时无法实现,基于学生成长发展需求改造的空间不足;一方面空间布局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精诚公寓,惠世公寓依托党建活动室,但空间的实际利用效率比较低,受众面小,许多活动的开展还未下沉到社区一线。
(二)育人力量下沉不深,政策保障不足
学校今年5月下发《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洛江校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实施方案》,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一方面学校目前尚未设立社区管理机构进行统筹,传统科层制束缚部门的协作,社区工作往往成为牵头部门的事,其他部门主动作为不明显,学校职能部门、各学院等多方育人力量未能真正下沉到社区一线服务学生;一方面学校缺乏对育人主体的评价与激励机制,相关的政策配套不足,未能有效激发各个育人力量的内驱力。
(三)育人资源供给缺乏,载体联动不足
根据调查“一站式”学生社区承载服务学生与第二课堂实践的载体作用。基于学生需求的事务服务项目未能有效整合,及时高效解决学生困GrjIET7sflnG7S5MAW1LXQ==难,让学生“少跑路”的能力有待提升。在活动开展上,一方面各项育人资源下沉不够,资源供给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结构上不匹配,活动覆盖面、学生参与度不高;一方面第一课堂与社区开展的实践教育未能有效配合,存在脱节现象。不同部门、不同活动载体与平台之间的联动不足,影响协同育人的实效。
五、解决对策
(一)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做好社区空间保障
“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物理空间由若干栋楼宇组成的宿舍群、分众化社区空间和全校性公共事务区域共同组成,应包括生活、学习、服务、文化、虚拟空间五个部分。洛江校区因场地等因素,功能空间保障不够。一是打造优化物理空间。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在南安校区学生公寓设置一定面积的公共物理空间,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大厅、辅导员中心、心灵驿站、党建活动室、团学活动室、学生温书室、易班工作站、休闲区等。打造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公共物理空间,满足学生学习、师生交流、生活服务、活动开展等需要。二是重视空间的文化浸润。通过公共空间与个人空间的布局,融入传统文化、医学人文等元素,聚合空间环境育人的效应,使学生社区的各项设施符合学生生活和社区的参与的特性,创新开展学生社区“一楼一品”校园文化项目,打造具有医学特色的志愿服务文化等,以丰富的空间文化浸润学生成长。
(二)以育人合力为支撑,加强社区政策保障
一是加强领导统筹机制。学校要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大局。通过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与管理队伍,形成以学生工作处副处长负责,包括党政、组织、学工、后勤、教务、学院等相关院部,统筹全校育人力量与经费预算,抓实社区的日常管理运营、监督与评价,形成“共同育人、优势互补、分工明确、协同工作”的社区管理育人格局。二是强化激励发展机制。通过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党支部书记、社区辅导员、生活老师、校内导师等任期满后,进行工作考核,表现情况作为工作量认定、职务(职级)晋升、评优评先重要参考,推动育人队伍下沉一线。三是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在评价对象上将学工干部、后勤管理人员、社区辅导员等管理队伍纳入评价主体,通过构建实施—监督—评估—激励—反馈—改进闭环,实现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改进、及时解决。
(三)以资源下沉为重点,提升社区育人质量
一是做好智慧服务。在南安校区建立互联网+宿舍管理系统、宿舍门禁系统,推出“云”业务办理,依托学工平台实现社区日常管理的信息化和功能化,实现网上选房、调寝、查寝、晚归、请假、报修、考核、评优等“全要素”资源为一体的智能育人管理平台,让数据多走路,学生少走路,进一步提升“ 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管理水平。二是打造课程品牌活动。以社区为起点,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中医药文化、爱牙日、防艾宣传进社区等活动,贯穿到学生成长的各个环节,集合不同类型的活动,形成品牌育人项目,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三是探索技术赋能。建立学生大数据分析与服务平台,将学生基本信息、社团活动、校外活动等数据融入“智慧校园”平台,通过群体共性发现、群体差异性分析、特征关联分析等构建大学生“数字画像” “主题画像”,实现大思政—大平台—大数据的贯通。
(四)以学生组织为纽带,完善社区治理能力
一是建立“学生组织+”工作机制。通过自管委、团委会、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管理中心、易班工作站等团学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结合重点节假日,在社区开展文艺活动、文化宣讲、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反诈骗宣传教育等活动,激发学生自主管理团队的活力,丰富社区文化生活,赋能学生成长成才。二是完善学生组织管理制度。一方面建立学生社区日常生活、党团、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制度体系,以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保障学生组织育人的规范性与系统性;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组织的自治能力,给予学生足够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通过建立动态利益诉求的回应与解决机制,避免或减少利益诉求的非线性表达。三是突出网格化管理。通过建立宿舍—楼层—楼栋—学院—社区的五级网格管理体系,学生组织在网格化体系中可充当楼层或楼栋的角色,担负社区管理承上启下的意义,建立管理协同、学生自治、民主参与制度。发挥学生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效能,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育人共同体。
参考文献
[1]马成瑶.整体性治理视域下推进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2(3):96-101.
[2]刘学茹,唐艺军,赵书颖.“三全育人”下高校思政教育资源协同育人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J].现代职业教育,2022(01).
[3]叶星.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问题指向及实践逻辑 [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3,06(37):61-65.
[4]柯征,胡昊.新时代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模式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2).
[5]叶星.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问题指向及实践逻辑 [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3,06(37):61-65.
[6] 吴林桂.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建设路径探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3,43(06):34-39.
本文得到以下项目支持:福建省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基于学生组织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研究”(ZC202345)。
(作者单位: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