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现有初中一、二年级833个班、39918名学生。近年来,我们在与区教育局联合资助特殊困难家庭子女上学过程中了解到,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特别是留守青少年、孤儿、重组和单亲家庭学生,有不少存在学习压力大、精神压抑、没有合适的情感倾诉渠道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铜山区黄集镇中心中学有二组数据:一组:全校2438名学生,在“一表五清”调查统计中“离异”或者“单亲”的学生共有147人,39个教学班,每班大约3个这样的情况。二组:学习压力大、精神压抑或者处于疑似辍学的学生,初二855人、初三650人,平均每班1-2人,两个年级20多人左右。这些学生,家长不敢问、中老年教师不敢管、青年教师不会管,学校管理难度加大,学生问题接二连三出现。如何破解,一直是我们和教育局致力探索的课题。2023年5月,我们得知广州“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以下简称“蓝信封”)的“童心陪伴”项目很有意义,就主动与中华慈善总会“幸福家园”项目组和“蓝信封”联系,争取到“幸福家园·童心陪伴”子计划在铜山区搞试点。一年来,从试点到铺开,“幸福家园·童心陪伴”子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精心策划 试点先行
2023年6月,我们与区教育局多次沟通协商、召开学校负责人研讨会,就“幸福家园·童心陪伴”子计划实施的可行性进行调查研究,形成一致意见。7月,我们与中华慈善总会建立合作意向,共同策划实施铜山区“幸福家园·童心陪伴”子计划。为了明确合作各方的责任与义务,我们与中华慈善总会多次协商,并会请区法制部门审核把关,起草了合作协议。在此基础上,召开了线上意见交流会。8月底,中华慈善总会、徐州市铜山区慈善总会、广州市“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签订了三方协议。区慈善总会、区教育局联合印发《关于实施铜山区“幸福家园·童心陪伴”项目的通知》(铜教﹝2023﹞112号)。前期各项充分、细致地准备工作,有力保障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2023年秋季学期,我们在全区选择5所校园慈善文化建设示范中学,试点实施“幸福家园·童心陪伴”子计划,9月5日,在棠张镇中心中学举行启动仪式。经过动员和自愿报名,537名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参加。首批试点过程中,“蓝信封”共招募了205所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与我区参加“童心陪伴”的学生一对一书信交流。
实地走访 专项调查
为了保证“幸福家园·童心陪伴”子计划的顺利实施,2023年11月,我们与区教育局一行6人,赴广州“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实地走访调研学习。详细了解了“蓝信封”运作流程、志愿者招募要点、学生通信案例等,并针对保障通信质量与缓解孩子困惑展开了讨论。实地走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进一步认识到该项活动开展的意义和价值,坚定了做好此项活动的信心。
子计划实施一段时间后,我们对首次参加“童心陪伴”活动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一是基础部分,主要从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主要抚养人、家庭结构(①完整家庭②单亲家庭③重组家庭④其他家庭)、是否有留守经历五个方面了解学生个人及家庭概况;二是自我评价,主要从自我认知角度,评定学生对家庭关系、人际交往、心理困惑、回信收获、参与兴趣等方面的内心认知情况;三是主观题,参加童心陪伴活动所带来的感受、收获、建议。
棠张镇中心中学共有167名学生参加“童心陪伴”活动,截至2024年5月,七年级已通信四次,八年级通信五次。从性别上看:男生54人,占32.3%;女生113人,占68.2%。女生参加比较积极,说明女生的心理比较细腻,很容易在心里有小秘密。从家庭结构上看:学校第一次有意让“一表五清”中的学生参加,但是这部分学生参加主动性不高,反而那些活泼大方的学生愿意参与;第二次学校有意让班主任和心理教师动员有心理偏差的、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等“一表五清”特殊群体的学生参加,但是从结果看,这部分学生人数虽有增加,但态度不够积极,后续需要继续激励。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总体上学生们对“童心陪伴”活动兴趣浓厚。他们感到能有人倾听自己的心声,有个可以吐露心声的朋友,内心很愉悦,感受到了温暖、激动、兴奋,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了解了新的学习方法,收获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树洞”、得到了心理支持,同时感受到了情绪的宣泄与内心压力的释放。
分层实施 稳步推进
试点经验得到了徐州市慈善总会的充分肯定,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于2023年12月15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徐州市“幸福家园·童心陪伴”子计划的通知》(徐慈发﹝2023﹞43号),在全市范围推广铜山经验、实施此项目。我区在学校自愿申报的基础上,确定黄集镇中心中学等12所初中学校为2024年实施单位,并根据学校人数将800个招募指标全部下达学校。今年2月27日,在清华中学举办了“幸福家园·童心陪伴”子计划第二批实施单位集中培训。截至6月底,铜山区共有16所学校、1391名学生参加“童心陪伴”活动,通信9192封。
作为全国第一家县区级慈善总会组织实施“幸福家园·童心陪伴”子计划的单位,我们这项工作得到了中华慈善总会和省、市慈善总会的大力支持,三级慈善总会领导多次到铜山调研指导。今年4月15日,在中华慈善总会组织的“童心陪伴与慈善共同体” 第一期沙龙上,我们和区教育局分享了经验和体会;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市区多家媒体等先后对我区童心陪伴活动进行报道;全市“幸福家园·童心陪伴”子计划推进会议上,我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棠张镇中心中学校长和娇山湖中学的两名通信学生先后进行了分享交流;省内外多家兄弟单位先后来铜山区调研交流,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市诗词协会的十几位作家走进校园,开展了别开生面的“童心陪伴”采风及捐书活动,为参与活动的学生们带去了一场心灵的盛宴。
实施“幸福家园·童心陪伴”子计划,收获多多。一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对于学生特别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恰当的情感倾诉渠道,能有效引导他们走出阴霾、树立正确三观,预防极端心理危机个案发生。二是团队合作和专业力量的重要性。学校活动实施团队中有分工、有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学会倾听、耐心指导,能有效推动活动顺利实施、开花结果。从校长到老师要掌握相关心理学知识和技巧,不断积累经验和技能,这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乃至整个初中教育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是活动启发了教育系统师生沟通的新角度,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方法。对慈善组织从传统救助模式向链接社会组织资源模式拓展,提供了新路径。四是用协议明确中华慈善总会“童心陪伴”项目组、“蓝信封”、区慈善总会和区教育局的各自职责,形成一个项目牵动四方的工作机制,为慈善共同体建设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