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9 00:00:00宋新生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24年4期

娘是那根撑起我们天空的坚强柱石,她虽不识字,但她拥有一颗识大体、坚毅不屈的心。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母亲是一位勇者,用她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未来的坚定信仰,在我们的心田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她相信教育能够改变命运,每当我们对学业懈怠时,她总是第一时间察觉并用她的方式给予鼓励或警示。娘的决心坚如磐石,她坚信只有教育才能打开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母亲那不曾动摇的信念仿佛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人生道路。她没有华丽的言辞,没有显赫的地位,但她给予了我最宝贵的财富——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追求。这份来自母亲的教育,深深植入我的骨血之中,成为我人生中最坚实的基石。

娘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经历了苦难的岁月,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母亲与家人一起流亡他乡,饱尝了乞讨的辛酸,这也塑造了母亲坚韧的性格。娘善持家,她十分聪慧,虽不识字,但会算账,会把家庭的一年到头的生计安排得妥妥当当。不管多么困难,娘总是会让一家人在中秋节吃上月饼,春节吃上水饺,还备好节后走亲戚的礼物,及招待四方来的亲戚所需的酒和菜。每逢过年过节,吃饺子时都要摆上在外工作、上学的子女的碗和筷子,让全家人记住在外的人也要吃上饺子。

娘会纺线织布,还会酿酒。用柿子、软枣等酿的果酒堪称一绝。平时,娘把鸡蛋攒下来,把春季我上山抓的山蝎卖了的钱统一管起来,再把砍的柴、收获的谷秸卖了,把这些七凑八凑的钱集中统一管理,用到刀刃上。我小时候体弱多病,那年我还不到十岁,大腿外侧长了个大痈,鼓起一个大包,痈越长越大,里面已经发炎,我疼得睡不着觉。当地的医院治不了,只能到更大的医院去。娘用攒下的钱,让人把我抬到五井医院,去的路上要翻越好几座大山,过一条大河,医生为我动了手术,我的腿疾很快痊愈。还有一年,我叔夜间突发高烧,上下牙打架,眼看奄奄一息,村医己无办法。娘迅速决定让人把叔用小车推进了公社医院,经医院检查确诊叔得的是破伤风,若再晚点到医院,人就没法救了,就这样,娘把叔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次花钱不少,但娘靠着平时积攒的钱渡过了难关。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娘作为村里的妇救会长,领着队里的社员在村里办起了食堂。开始时食堂办得红火,得到社员们的赞许。不巧,那些年连年自然灾害,食堂很快断了炊。最困难的时候,娘把家里的半顿谷糠贡献出来,收集各家的干地瓜秧磨成粉,掺上少量地瓜干面,硬是让大家挺过了一个冬天。娘总能在困难的时候想出办法,克服诸多困难。她用行动告诉我们:即使生活再艰2dcefe816d17ab13983d8e8ba26fef8e难,也不能放弃希望。

娘没有上过学,也不识字,但是,娘有远见,无论生活如何困难,在让我们这些孩子上学这件事上她毫不动摇。那时因为生活艰难,村里都不让孩子到外边读书了,连家境好的学生都辍了学,村里的女孩子更是没有一个上学的。但娘还是坚持让我姐姐把书读下去。那时姐姐正上初中,学校离我们村八里地,必须住校,娘只得摘下南瓜让姐姐背着去上学。姐姐把南瓜切成块,放到学校的大蒸笼里蒸着吃,姐姐从小懂得上学的重要,生活再难也撼动不了她要上学的意志。姐姐在班里学习成绩总是第一名,后来,她上了师范院校,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为国家培育人才做出了贡献。

那时候,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统销,人民公社、村和生产队三级核算,以队为基础。全队劳动力出齐了有三十多号人,可是每每下坡干活,也不过十五六人,遇到特累和特脏的活,出工的也就七八人。我十五岁高中毕业,回乡担任民兵连长、团支部书记,还兼任了生产队会计。在生产队里,我那担粪筐是最重的,有九十五斤,那时我个子小,挑起粪筐两头刚刚离地,即使这样,我也是当时队里出全勤的人,因为娘从小就教育我,要能吃苦,看长远,不要怕受累吃亏。那时我家劳动力少,妹妹们小且都在上学,粮食不够吃。娘把平时姐姐寿敬老人的钱和卖鸡蛋、柴秸、谷子等攒下来的钱,托沂水马站的亲戚买成粮食,以解决一年之需。如今,我已经走出小村庄,踏上了更广阔的舞台,但无论走到哪里,娘的教诲都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