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环形商城内侧,红绿色的霓虹灯在昏暗中映照着几家小旅馆的门面,灯光之上压着几层黑漆漆的楼。偶有脚步声在商场里响起,很快又被无形的沉默吞噬。1996年,这座环形商城建成的时候,没人想过它会与昏暗冷清沾上边,它的外侧,隔着一条马路,是将在1997年正式通车运营的合肥火车站。
这座紧邻火车站和汽车客运站的商城名为新鸿安商城,占地面积约24.5亩,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产权被分割成多份对外销售,售价一度炒到每平方米8000元,那时合肥市的普通商品住宅每平方米售价是五六百元。但310户业主没能等来商城开业。建筑刚建成,开发商资金链断裂,为业主办理好房产证后就注销了公司,商城变成一座未通过消防验收、产权结构复杂的烂尾楼。
商城烂尾了,但交通枢纽人气旺盛,每天都有无数从安徽去往外省打工的人,或是从外省来到安徽的人经由合肥火车站和客运站中转。商城一层和负一层的业主将店铺装修、出租,开起旅馆和餐馆,二三楼的店铺被当成仓库,或改造成小隔间出租给外来的打工者。商城门口还聚集了大片沿街摆摊的商贩。
庞大的人流量、每日更换的面孔,商城的流动性暗藏危险,也提供了一种隐秘的保护。老潘在火车站附近流浪,白天混迹在人群中找食物,晚上睡在新鸿安商城的通道口,跟他一起流浪的还有一名来自亳州的残疾小伙子。几年下来没有人知道老潘的身份,直到一张偶然拍到他的照片在网上发布。
2012年,淮南的潘春天发现,一张烂尾楼报道配图中的人疑似自己的父亲,在摄影师的带领下,他来到新鸿安商城找人,经过辗转打听,终于见到了老潘。老潘原来经营客运班车,经济收入不错,后来客车卷入一场重大车祸,他赔得倾家荡产,还欠了很多外债。他经受不住打击,离家而去,没想到儿女们会找到他。潘春天说,家里债务还清了,日子也变好了,只想要老潘回家。
潘孝坤在一楼通道边隔断出的房间里住过近十年,是商城少见的常租客,他的双胞胎儿子就在房间里出生长大。商城租金便宜,地处闹市,潘孝坤不仅自己租住,还租了铺面开饭馆,几年后将饭馆改成旅馆,旅馆只有8个房间,面积小的六七平方米,大的十几平方米,价格从30元到80元不等。虽然价格便宜,但旅馆开在新鸿安商城的内侧,往来旅客很难发现。
每天傍晚,潘孝坤的妻子拿着牌子在火车站前的广场招揽客人,他则时常去外侧的旅馆门口等待找不到住处的人。旅馆经常住不满,让潘孝坤发愁,“即使住满了,一晚也就三四百元收入,除掉水电费和房租,也仅够全家四口人的生活。”
2014年合肥南站启用后,老火车站的人流少了大半,新鸿安商城的生意更加萧条。正经生意难做,有些商贩不惜铤而走险。在新闻报道中,旅客在商城小旅馆遭遇色情敲诈的事件时有发生,2016年的招嫖事件轰动全城。这里还曾发生多起涉毒刑事案件。新鸿安商城像一块附着在城市光鲜表面上的日渐腐烂的疮疤。
有关部门决定对新鸿安商城进行集中清理整治,2016年10月23日,商城正式关停。封停时,整个商城共有小旅社43家,小超市、小美容店、小餐饮饭店35家,办公机构、培训学校、仓储等104家,住户等其他用途用房93家。
2024年,新鸿安商城正式拆除。8月底,合肥市公示一份瑶海区站前路与胜利路交口东南角控制性详细规划,原新鸿安商城用地规划为商住用地。烂尾近30年,被称为“合肥第一烂尾楼”的新鸿安商城在拆除后将迎来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