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将在语文魔法学校正式进行学习。乔蓬蓬学到的第一个技能是比喻。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比喻还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如此复杂,该怎样区分呢?跟着乔蓬蓬一起去看看吧!
走近古堡,远远地看见一间教室。乔蓬蓬和谭嘟嘟走过去一看,这间教室,就像一间大大的画室。
乔蓬蓬和谭嘟嘟在靠近窗边的两块画板后面坐了下来。
偌大的教室里,零零散散地坐着十几名学生。其中,既有卖鸡蛋的小贩,也有戴大盖帽的警察、推着婴儿车的阿姨,甚至还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
“嘿,你们语文魔法学校的学生真是千奇百怪。”乔蓬蓬小声对谭嘟嘟说。
“这有什么。”谭嘟嘟笑道,“上个月我还跟一个加勒比海盗做过同桌呢。后来我一不留神,他就把我的铅笔偷走了。”
乔蓬蓬挠挠头,朝前方一指:“那位老师是教画画的吗?”
“不。他是修辞学院比喻系的教授。比喻是最常见的修辞手法,而他是修辞学院最专业的教授。你要学修辞,最好从他讲的比喻课开始学起……”
比喻系教授
教室里很安静,教授望着大家,清清喉咙说:“比喻,俗称打比方,就是利用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用一种事物去说明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f41f8bd797e52a24856fe972290da3ea说完,教授一挥手中的魔杖,他面前的三块画板立刻拔地而起。乔蓬蓬仰头看去,画板分别是红色、黄色、绿色的,在空中一字排开,就像三盏巨大的交通信号灯。
“通常来说,比喻由三部分组成,就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教授继续讲道,“本体是我们要描述的事物,比如‘小明’。”
他刚说完,那块红色的画板上就浮现出了“小明”两个字。
“哈哈!没想到这里的老师也爱用‘小明’来举例子。”乔蓬蓬偷笑。
“瞧,你又少见多怪了。”谭嘟嘟说,“语文魔法学校和我们人类世界一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说过的每一句话、写过的每一个字,都会在这里呈现出来。”
教授犹如一位指挥家,左手拿着魔杖,右手在空中轻轻舞动着:“喻体就是把本体比作的事物,比如‘猴子’。”很快,那块绿色的画板上就冒出了“猴子”两个字。
“而比喻词,是指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我们常用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如’‘似’‘若’‘好比’‘如同’‘仿佛’‘恰似’‘犹如’等等。”
教授的话音一落,那块黄色的画板上就出现了一个醒目的“像”字。
“现在,我们把本体、喻体和比喻词连起来,看看是一个什么句子。”
教授一挥魔杖,三块画板突然撞到了一起,只听啪的一声,炸出一个句子来小明像猴子。
“喏,是不是很简单?”教授笑着问。
两个捣蛋鬼
同学们纷纷点头,正要举手发问,却又听到砰的一声,教室的门被撞开了。顿时,婴儿车里的小宝宝被吓得哇哇大哭,那位阿姨连忙把她抱起来,又拍又哄;小贩的竹篮子里也跳出一只受惊的老母鸡,它咯咯地叫着,满屋乱窜。
就在一片混乱中,两个男孩儿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他俩一高一矮,一胖一瘦,胖子肩上扛着棒球棍,瘦子手里提着滑板,看上去既滑稽又嚣张。
“那高胖子叫鲁大智,矮瘦子叫皮小休,他俩是我们语文魔法学校出了名的捣蛋鬼。”谭嘟嘟低声对乔蓬蓬说。
两个男孩儿在离乔蓬蓬不远的地方坐了下来,跷起二郎腿,懒洋洋地向教授望去。
“谁能给大家造一个比喻句?”教授问。
“我来吧。”那位阿姨低头望着怀里的宝宝,温柔地说,“我女儿长得真像我。”
教授微微一笑:“你女儿确实长得很像你。可是,你造的是比喻句吗?”
“是啊!我造的句子里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而且我女儿确实和我有相似的地方,不是比喻句是什么?”
“不,你造的不是比喻句。”教授轻声说,“一个真正的比喻句,本体和喻体不但要有相似的地方,还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种事物。你和你女儿都是人类,所以比喻不成立。”
“我明白了!”皮小休跳起来叫道,“说她女儿像她,肯定不是比喻句,但如果说她女儿像只小兔子,那就是比喻句了!”
“嘘!小点声,你这样挺没礼貌的。但从比喻的角度讲,你说得很对。”教授说。
皮小休得意地一笑,一屁股坐回了椅子上。
那位阿姨又低下头看看小宝宝,一脸慈爱地说:“小皮同学的比喻挺形象的,我女儿熟睡时的样子确实像小兔子一样乖。”
教室里的奇迹
教授走到教室中央,继续给大家讲课:“比喻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分别是明喻、暗喻和借喻。所谓明喻,指的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句。简单来讲,明喻的公式就是‘甲像乙’。不用说,我刚才造的句子‘小明像猴子’就是典型的明喻。在座的哪位同学能再举一个例子?”
“我!”谭嘟嘟站起来,开始挥舞手中的魔杖。很快,一行闪闪发光的文字出现了:
人生犹如一条大河,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
乔蓬蓬刚读完,谭嘟嘟就用魔杖一点。霎时,那些文字不见了,一条奔涌的大河却扑面而来。乔蓬蓬有些吃惊,下意识地伸手去挡,就在他碰到河水的一瞬间,一切都突然蒸发了。与此同时,他感到一阵风拂过面颊,异常清凉。
教授笑眯眯地望着谭嘟嘟:“非常好。明喻是一种常用的比喻类型,在中外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是十分精彩的明喻句。”
那位老奶奶举起手来:“教授,昨天我给我孙女读安徒生童话,读到了一个非常迷人的句子,请您帮我看一下是不是明喻。”
她的魔杖舞动起来,在空中写下了一个句子: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
魔杖在句子上一碰,刹那间,整个教室就变成了蔚蓝的海底世界,几条小鱼从巨石缝里钻出来,在摇曳的海草中间游来游去。
“没错,那就是明喻句。”教授说,“看来大家都掌握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