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解析
这类试题,意在考查考生对文章标题和内容的把握程度。常见的考试题型:1.文章以“XX”为题,有什么作用?2.文章为什么以“XX”为题?请谈谈你的理解。3.你认为文章的标题好在哪里?4.标题改为“XX”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时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1.内容上,点明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揭示说明内容。2.表达上,指出运用了某些修辞、句式等,并具体分析其作用。3.效果上,以此为题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①地下岩层深处,不但有珍贵的油气资源,也有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海洋油气钻探过程中,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捕获伴生的二氧化碳,将其封存在海底?
②6月1日,距离广东深圳西南约200公里的恩平15-1原油钻采平台上,高碳原油生产井、生产处理系统、二氧化碳压缩机等设备依次启动,将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捕获、分离,加压至气液混合的超临界状态后,通过二氧化碳回注井,回注至距平台3公里、海床之下800多米的咸水层中,实现长期稳定封存。
③这标志着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投用,也意味着我国初步形成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处理、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技术和装备体系,填补了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空白。项目预计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30万吨,累计将超过15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1400万棵。
④二氧化碳顺利回注到海底地层,要突破哪些“关卡”?
⑤首先要找到合适的存储位置。中国海油的专家们找到了一个状似倒扣“巨碗”的地质构造,具有自然封闭性,能实现二氧化碳长期稳定封存。
⑥位置选好后,就要钻一口垂直深度近900米、水平位移超3000米的大位移井,建立一条向“巨碗”输送二氧化碳的通道。如此大的水平位移,井壁摩擦力成倍提高,钻井时很容易被卡住,加上海底浅层土质松软,钻井时井眼容易垮塌和漏失钻井液。
⑦针对这些挑战,钻井专家定制了特制钻井液,既能抵抗酸性二氧化碳腐蚀,也能支撑井壁、润滑井眼,让二氧化碳回注之路通畅无阻。不仅如此,注气管柱还加装了光纤监测装置,每隔1米就有1个监测点,数千只敏锐的“眼睛”全方位观察管柱是否存在泄漏。
⑧我国海域沉积盆地分布广、地层厚度大、构造底层圈闭多,具备二氧化碳封存的良好地质条件,封存潜力预测达2.58万亿吨,能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6月2日,有删节)
考点演练
1.请分析文章以“把二氧化碳‘捕回’海底”为题的作用。
2.选文③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二氧化碳顺利回注到海底地层,要突破哪些“关卡”?
4.请结合⑥一⑧段,举例分析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