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优化策略

2024-10-27 00:00:00邓传胜
家长·下 2024年9期

音乐有着传达情绪的独特作用,在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生活处处有音乐,接触这些音乐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认知,同时调动他们的审美积极性,逐步收获对美的感受。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作为艺术学科,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促进学生形成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仍含有明显应试特点,不符合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需要教师及时优化教学策略,真正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理念。

一、音乐核心素养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已经不仅仅是教学任务,更是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诉求,这也表示小学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是重点工作,需要教师提高重视。音乐核心素养包含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大板块,小学音乐核心素养还有着综合性、发展性、实践性等特点,旨在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品位。其中,审美感知是让学生依靠听觉系统感知音乐的美,属于小学音乐的基础教学要点。在充满音乐艺术的环境中,学生通过聆听美好音乐作品学习相应的文化知识,如音响特质、音乐背景等,以及在潜移默化中分辨音乐作品体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如审美态度、艺术思维等。而艺术表现需要学生通过实践表现出来,展示音乐作品的情感魅力。艺术表现与音乐教学的联系可以由音乐表演等呈现,如学生利用唱歌、弹奏乐器等形式展示艺术表现力,突出实践性、社会性两大特点。文化理解是指感受音乐艺术作品中的内涵,需要学生了解相应的历史文化。因此,在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另外,文化理解核心素养承载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做好筛选整理。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原则

(一)以生为本原则

以往的音乐课堂多是无趣、枯燥的,加之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不够重视音乐教学,甚至还会把自己的课“让”给主科教师,无视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需求。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小学音乐教师要转换教学思想,落实以生为本的原则,在激nYcm2JWIoAFfrXO6Rpq9mvbgmhwkDwtN/uZbyeoTPW8=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打造有效互动的课堂,让课堂教学气氛“活”起来,提高小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掌握小学音乐知识。

(二)生活化原则

音乐之美穿插古今,无数人投身到音乐的鉴赏工作中。除了美好、有魅力的一面,音乐也有着猎奇的部分,与其他事物一样,有着双面性。小学生辨别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音乐的影响。对此,教师在培养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时,要在教学中遵循生活化原则,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连,以学生熟悉的事和物,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用音乐的形式再现生活场景,同时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逐步提高学生的个人鉴赏能力,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音乐之美。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9Tht9sYwPfVSmlyXImyyExecr/8NJEWzya5ZRlFSfMU=小学音乐教学优化策略

(一)让兴趣带头,设计情感型教学目标

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内容是较为抽象的,若学生缺乏最基础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师将难以开展后续的教学工作。这也表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起始点,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班级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以及对外界情绪的感知情况。因此,教师可以设计情感型教学目标,以情感为教学切入点,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音乐的魅力,最后让学生爱上音乐学习。音乐课程其实也是一种听觉艺术鉴赏的过程,每一个音符都承载了作品的情感内涵,为人们的精神世界增添了许多乐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打造一个专属的音乐情境,让音乐与现实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音乐共鸣。同时,教师可以突出音乐的情感,设计动静结合的教学流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课《阿凡提骑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播放动画片,即某一集《阿凡提的故事》,借助动画片让学生快速进入本课歌曲的学习氛围。生动有趣的动画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歌唱潜能,还让学生自主发展文化理解核心素养。在动画片的带动下,学生会主动了解阿凡提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如疾恶如仇、幽默风趣等。其次,为了更好地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活泼爱动、思维跳跃的特点,在教学流程中加入游戏环节,让音乐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贴合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

音乐游戏与一般的游戏不同,需要以音乐为中心,结合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游戏,让音乐更加形象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印象。例如,在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九课《螃蟹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两组游戏活动,第一步,教师开展模仿游戏,并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开火车”唱歌,第二步让小组成员自由发挥用动作模仿螃蟹的特征,看看哪一小组模仿得最像。伴随本课歌曲中的四川方言,学生可以在欢乐的游戏中感受螃蟹可爱有趣的特点,体验不同地区语言文化的特色。第三步,趁着游戏气氛高涨,教师开启第二个表演游戏,为学生带来可爱的泰国版螃蟹舞,先为学生示范螃蟹舞的跳法,接着让学生一起伴随童趣可爱的泰语歌《被螃蟹钳了一下下》展示舞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二)以欣赏为主,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学生需要形成独立的审美意识和审美鉴赏能力,以便更好地欣赏音乐艺术的魅力。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音乐感知的特点,将其与美术感知、体育感知等区分开,充分发挥听觉器官的作用,使音乐教学以欣赏为主,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音乐感知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通过人耳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旋律、乐器、节奏等,初步了解音乐作品。音乐感知能力强的人会自然而然地对音乐旋律记忆深刻,更快地与音乐交融,相反音乐感知能力弱的人则需要结合外界信息深入欣赏。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在讲述音乐知识技巧的同时加入动作示范,便于小学生理解音调高低、声音长短、节奏变化等,培养学生听音辨别的能力。另外,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和思考空间,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歌曲勾勒出的画面,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第一课《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简述歌曲背景,即本歌曲为故事片《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曲,原名为《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表现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爱祖国、爱人民的激情,讴歌了少年坚定的理想信念,借此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歌曲传递的思想情感。随后,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一起观看歌曲的MV,跟着歌词字幕一起跟唱,直到熟练掌握歌曲为止;准备好一些简单乐器让学生自由选择,可以选择竖笛,也可以选择小鼓等,组织学生借助熟悉的乐器进一步感知歌曲的魅力,接着鼓励学生按照歌曲情绪的递进,逐步加入乐器演奏。在这一环节,教师也可以选择钢琴加入学生的演奏,既可以起到带头作用,又可以为学生提供及时指导。最后,教师可以从女生和男生中找出领唱,第一段由女生来唱,第二段由男生来唱,最后一段由全体合唱,丰富歌唱练习形式。在课堂尾声,教师可以播放《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并加入《丰收锣鼓》《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主题歌曲,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满满的爱国情怀。

(三)设体验环节,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

在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艺术表现能力是重点之一。音乐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设置多样化、个性化的体验环节,利用合唱、表演和创编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加入音乐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的艺术表现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同时,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教师还要让学生从课堂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不断实践,并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

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吉祥三宝》一课的教学为例。第一步,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可以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同学们,应该都听过《吉祥三宝》这首歌曲吧,那么大家知道歌曲中爸爸告诉孩子的吉祥三宝是哪三宝吗?”学生齐齐摇头,教师为学生解惑:“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彼此为对方让路,它们三个就象征着吉祥和谐的一家,这也表示一家人需要互相体谅、互相支持”借此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情感,为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奠定基础。第二步,结合歌曲中的文化特色,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家人身穿蒙古服饰的图片以及蒙古特色乐器图片(马头琴),与学生一起学习蒙古族长调、短调风格。在视觉学习的引导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扮演歌曲中的三个角色,从原曲、跟唱逐渐提高难度,最后跟随纯伴奏进行演唱,练习学生的音准、进拍、气口等技巧。第三步,进入即兴创编环节,让学生发散思维,对歌曲学习做到融会贯通。教师先从简单的歌词创编开始,让学生发挥想象,基于对歌曲旋律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家庭成长经验创编新歌词,可以想象总结自己父母的性格特点,以及回忆发生过的趣味小事。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和思维拓展能力,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完成歌词创作。在实际教学中,有学生将其中一段改编为:“小女孩:妈妈,妈妈:哎,小女孩:什么吹动了你的长发?妈妈:那是微风;小女孩:细雨落下花儿就开花吗?妈妈:她会开放的!爸爸妈妈合:微风细雨花朵就是吉祥的一家。”接着,教师可以基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将小学生活泼爱动的特点融入教学实践中,让肢体语言和音乐旋律相融合,强化音乐学习的沉浸式体验效果,同时延伸教学领域,鼓励家长参与音乐教学,布置主题为“创编音乐动作”的亲子合作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将学到的歌曲唱给家长听,并与家长一起讨论动作创编思路,跟随音乐律动,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后续,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将家庭作业成果展示到班级群相册中,让大家评选出表现力最佳的前三名家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提高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让学生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四)跨学科合作,落实核心素养全面教学理念

以往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多为语言讲述和播放课本中的音乐,很少做到突破和创新。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拓展与延伸,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对此,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采取跨学科合作教学模式,将音乐知识与其他学科相联系,同时用电子琴、钢琴、竖笛等乐器点缀课堂,突出音乐教学的主导性,营造多文化集成的体验式课堂,逐步落实核心素养培养任务。

例如,教师可以将音乐学科与语文学科相结合,找出教材中的语文知识切入点,将教学歌曲中的歌词理解与语文的汉语语言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体会作家在歌曲创作中对歌词细细琢磨。以四年级下册第三课《春晓》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从这一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方案,这首歌曲本身就是一首古诗,将古诗鉴赏与音乐演唱相互结合,增强音乐课堂的趣味性。作为古诗新唱的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渗透相关的语文知识,如为学生朗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等描写春天的经典古诗句,将学生带入春天的文艺氛围中。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古诗新唱模式,与学生一起欣赏童声合唱版本的《春晓》,并向学生提问:“这首歌曲与之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吗?”学生回答:“这是首古诗,而且我还听出了二部合唱。”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接着为学生示范歌曲唱法,让学生沉浸在如春风轻拂般的优美音乐情境中。最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懂得音乐不仅仅是一首歌,还是一个故事、一首诗、一幅画,并鼓励学生举一反三,用同一旋律尝试唱出其他五言绝句,如《鸟鸣涧》《鹿柴》《江上渔者》等。教师还可以从四年级上册第二课《运动员进行曲》中提取了体育元素,将音乐学科与体育学科结合。第一步,教师可以创新“美育+体育”教学模式,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的体育运动项目,如跳绳、转呼啦圈、羽毛球等,让学生自由选择;第二步,教师将本课音乐作为背景,鼓励学生运动起来。相比安静枯燥的运动练习,在音乐的渲染下,学生可以在运动项目中投入热情,而运动项目的活力也可以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获得新的体验。这种双面的教学结合,既凸显了跨学科教学的优势,又可以让学生感受进行曲热情昂扬的魅力,伴随音乐节奏锻炼身体,落实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领域的不断整改,如何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对于小学阶段的音乐学科教学,教师要把握这一时期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突出音乐学科的教学特点,紧抓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点、切入点,不断革新教学理念,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核心设计多样化、个性化、科学化的教学方案,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做好铺垫。即使当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相信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教师仍能准确而清晰地把握教学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