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想象翅膀

2024-10-27 00:00:00陆红琴
家长·下 2024年9期

幼儿园的创新实践“艺术”特色课程,旨在让幼儿透过艺术,逐步形成创意思维。因此,巧设想象翅膀,培养幼儿创造力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将幼儿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幼儿自主选择、自主体验、自主表现,并通过参与感受“玩艺”的乐趣,帮助幼儿在艺术体验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让每名幼儿在玩转艺术中实现快乐成长。

一、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意义

(一)推动幼儿个性发展

在不同的教育与成长环境中,幼儿心理与性格是独立存在的。幼儿个性不同于成人个性,包括幼儿思想、情感、态度、行为、兴趣、爱好、动机、需求、气质、性格、智能等。在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能有效推动幼儿实现个性成长,并促使幼儿在个性化发展中进行创造、创新,同时也能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教育,进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

(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并未受到社会条条框框的约束,其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在想象力方面有着巨大潜力,正因为想象力的存在才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真知的源泉。”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能有效培养其创意思维,还能帮助幼儿深入感受艺术的魅力。通过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启发其想象力,教师可以让幼儿对创造性活动产生持久的兴趣。

(三)推动幼儿思维成长

创造力的发展离不开思维能力发展。在幼儿创造性活动中,最重要的是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思考余地,让幼儿敢想敢说、敢于自主探究。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创造活动,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同时,在趣味性创造活动中,重视幼儿共性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尊重每名幼儿的个性。同时,在自主创作中,幼儿需要独立思考,独立创作,趣味性创造活动有利于激发幼儿兴趣,促使幼儿在自主创造中发散艺术思维,为幼儿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

二、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策略

(一)源于创想——纸浆画作开启乐趣之门

纸浆画作为美术活动的重要组成之一,以其新颖性、创造性及实践性的特点,满足了幼儿对艺术活动的需求,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对培养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能产生推动性影响。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纸浆画艺术创作教学,为幼儿开启创造之门,引导幼儿在实践创造中,提高自身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让每名幼儿都能自觉地接受艺术的熏陶和文化的感染,不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提升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对此,幼儿教师要不断完善纸浆画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方案,为幼儿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首先,在创设纸浆画主题内容时,教师需要紧密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满足幼儿现有的活动需求,体现创意活动的挑战性。如,教师可以以“水果”为主题,组织纸浆画活动,为幼儿提供泡沫球,并鼓励幼儿结合自身的想象创作纸浆画。在实践创造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自己调制纸浆,辅助幼儿调出想要的纸浆颜色,并鼓励幼儿进行艺术创想,结合纸浆与泡沫球制作各类水果。

其次,引导幼儿明确纸浆画创作思路。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幼儿提供多种纸浆画作品,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发现、自我思考。同时,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多样化的纸浆画活动,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创作能力,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高效开展幼儿艺术教学活动。

最后,定期开展幼儿纸浆作品展活动。为了逐步增强幼儿在纸浆画作创想活动中的创造欲,幼儿园教师要注重创建艺术文化环境,以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环境,让每名幼儿自觉接受艺术的熏陶和文化的感染。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园公共走廊、多功能厅的墙壁、栏杆、移动展架等醒目的位置,将幼儿完成的纸浆作品通过展览的形式进行展示,并为幼儿设置专门的纸浆画活动教室,不断丰富陈列的纸浆作品,拓宽幼儿创作视野,促使幼儿在作品展示中表现自身创造潜力。这样,在独特的幼儿园艺术氛围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开启创作之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二)源于创造——趣味纸艺打造想象课堂

对于幼儿来说,趣味纸艺活动无疑是一项极具吸引力的活动。在进行纸艺活动时,幼儿可以在活动中创造自己喜爱的纸艺作品,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趣味纸艺为幼儿打造想象课堂,引导幼儿在实践中感悟艺术魅力,促使幼儿在趣味纸艺活动下得到眼、耳、口、手、脑全方位锻炼,促使幼儿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提升自信心。对此,幼儿教师要以幼儿的兴趣为依托,设计针对性的纸艺活动内容,培养幼儿的独立创新能力与创造精神,进而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首先,收集趣味纸艺材料。在材料收集前,为幼儿展示优秀纸艺作品,并将作品带到课堂中,鼓励幼儿摸一摸、看一看,并带领幼儿分析材料的质地,组织幼儿在生活中收集废旧的挂历、杂志、硬纸壳、废报纸、可乐瓶、回形针等。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引导、细心呵护,以“变废为宝”为主题,开展趣味纸艺活动,启迪幼儿智慧,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勤俭节约的品质。

其次,开展趣味纸艺活动。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结合废旧物品设计蛋糕、小猫、椅子等生机盎然、富有童趣的作品。例如,有些废旧挂历、杂志的纸张光滑平整,且质地适合制作一些屋子或者墙体类作品;可乐瓶、回形针等物品,也可以成为趣味纸艺作品的点缀。所以,教师要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帮助幼儿大胆创作,将想象中的画面呈现在作品中。

最后,趣味纸艺活动留白。以“魅力家园”为主题,展开趣味纸艺活动,教师需要给予幼儿相应的指导,组织幼儿认识不同的形状,并引导幼儿自己摸索,想象房屋的样式。同时,教师要辅助幼儿进行作品创作,鼓励幼儿加上花园、假山、人物等内容。以此,幼儿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在实践体验中感悟艺术魅力,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趣味纸艺活动对于提高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其人格品质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教师要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该活动的育人优势,让幼儿认识到合理利用生活废旧材料的价值,使他们学会合理提取生活废旧材料,将这些废旧材料创造成各种实用物品。在这样的活动体验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各项活动,并有效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三)源于创新——多彩美育启发幼儿智力

在幼儿教育中,美术教育也承担着与其他类教育一样重要的角色。在幼儿时期,实施美术教育,可以对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产生积极影响。在美术教育中,教师需要开发幼儿的动脑能力与动手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并借助美育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自由地想象天地,使幼儿自发参与课堂活动,进而促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培养创新思维。在活动中,幼儿教师还可以将美术绘画中的色彩、线条、构图等作为重点,加强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幼儿能充分了解颜色、认识颜色,并在集体活动中发展智力,实现全面发展。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美化活动名称、运用童稚话语讲解、师幼共同完成绘画任务等活动,为幼儿营造轻松、有趣的氛围。在开展绘画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幼儿用棉签作画笔,用气球作画纸,把给气球绘画讲解成给气球化妆,与幼儿一起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在整个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内心想法,挖掘幼儿的内心世界,帮助幼儿在综合活动中发展智力。

其次,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艺术欣赏dnAjTLpxbSX+AmNFB9PD3avrjTccKnmQ2FMHnkDhH6w=。教师可以定期组织美术活动,带领幼儿参观动物园、科技馆、艺术公园等艺术气息浓厚的场所,延伸课堂教育,让幼儿在具体可感的环境中,深刻感受艺术的魅力。接触,让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丰富幼儿的见识。

最后,在进行线条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PPT或者动画、视频的形式,展示波浪线、螺旋线等。幼儿教师可以这样讲解:“波浪线就像风吹过海面时的波纹、弹簧线就像一颗被拉开的弹簧,一圈连着一圈、螺旋线像旋转的旋风、鱼鳞线就像鱼儿身上的鱼鳞……”采用动画或者视频的形式,可以加深幼儿的记忆,从而提高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发展智力,发挥想象力,展现创造力。

在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效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促使他们不断提出问题、探索答案,从而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源于创意——艺术舞蹈鼓励自由表达

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动作协调能力,更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开展舞蹈教育,应基于创新舞蹈,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合理将幼儿舞蹈教育融入幼儿教育中。借助舞蹈教学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给予幼儿充分的艺术体验,鼓励幼儿自由创作,营造创造性氛围等,帮助幼儿在舞蹈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在幼儿启蒙教育中,教师可以培养幼儿的多元化兴趣爱好,有效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首先,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幼儿园/Y6IjSdnklxVSDUpmpinzg+EABVLvC0CjdQ+Pe3mUyA=可以布置与艺术相关的展板、墙壁和角落,让幼儿在自由游戏和自主学习中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绘画等。接着,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艺术活动,或由幼儿园开设各种艺术课程和活动,如音乐欣赏、舞蹈表演、手工制作等,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艺术的魅力。同时,教师还需要为幼儿提供自由空间,鼓励他们进行多样性探索、促使幼儿进行交流和互动,为幼儿提供创意工具和技巧,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提供正向反馈。

其次,引导幼儿进行艺术创作。幼儿园可以鼓励幼儿进行艺术创作,如绘画、手工制作等,提供必要的材料和指导,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宽幼儿的艺术视野。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各种艺术展览和演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扩展幼儿的艺术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最后,大部分幼儿喜欢多样化的内容,并且对新鲜事物有着较高的探究兴趣。对此,幼儿教师可以提供多样性的音乐和舞蹈素材,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音乐和舞蹈的风格和形式可以从传统到现代、从民族到国际等多个方面进行选择,为幼儿播放舞蹈视频,鼓励幼儿在视频观看中掌握舞蹈步骤,并鼓励幼儿在舞蹈基础上进行自由创作,以此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加大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力度。

幼儿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成果展示平台,让每一名幼儿分享自己的舞蹈学习思路和经验,充分点燃每名幼儿的艺术情感,发展与提升他们的艺术创造力。

(五)源于创造——音乐畅享丰富艺术情感

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当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得到彰显。音乐教学活动具有陶冶幼儿情操、净化幼儿心灵,激发幼儿创造力与想象力的作用,对于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基于创造引导,借助音乐教学帮助幼儿感悟艺术情感,结合幼儿身心特点与心理发展需求进行音乐教育指导,并结合具体情况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通过培养创造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加深幼儿对音乐艺术魅力的感知,并在实践中促使师幼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增强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进一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营造音乐艺术氛围。在幼儿入园、一日活动、户外游戏活动中,通过播放音乐带领幼儿感受艺术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接受音乐的熏陶,带领幼儿感悟音乐中的情感。同时,在幼儿午饭前或者午睡前,教师可以播放音乐,缓解幼儿紧张的心理情绪,有效提高幼儿幸福指数。

其次,加强信息技术运用。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为幼儿播放音乐,并为幼儿展示乐谱与动画,借助听觉与视觉的刺激,引导幼儿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断启发幼儿的音乐思维,提升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与学习能力,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音乐创作。通过激发想象,教师可以与幼儿联手,将一日活动编制成音乐歌词,进而提高幼儿音乐表达能力。

最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及时了解幼儿所知所想以及对音乐的掌握程度,同时也需要为幼儿提供发表言论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表达能力,有效启发幼儿的音乐思维,提高幼儿的想象力与创作能力,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不断提高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音乐教学活动属于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使幼儿在音乐氛围中感知音乐,并在音乐作品创作中激活灵感,巧妙投入情感,进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并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教育指导,引导幼儿学会运用鉴赏、评价的眼光进行艺术创造,并多组织幼儿展开互动交流,根据幼儿个性采取不同方案。在多元化艺术创造中挖掘幼儿的潜力,帮助幼儿适应教育需求与社会挑战,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官体验和教育内容,进而促进幼儿创造力、想象力同步发展,有效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