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一体化下小学英语与中华优秀文化的融合

2024-10-27 00:00:00曾妍
家长·下 2024年9期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掌握一门语言技能,更是学生了解世界、拓宽视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育中,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和传承本土文化,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以思政一体化为引领,探索小学英语与中华优秀文化的融合策略,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能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本文旨在分析小学英语与中华优秀文化融合的重要性,以及当前的融合现状,并提出小学英语与中华优秀文化的融合策略。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期望推动小学英语教学向着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培养既具备国际视野又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新一代青少年。

一、小学英语与中华优秀文化融合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远不止传授语言技能,也涉及文化认知、文化理解与文化传承,是一个综合性过程。将中华优秀文化元素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中,通过介绍传统节日、讲述经典故事、赏析诗词歌赋等形式,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能够深刻体验并感悟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这种融合性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也能够激发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学习中,学生不仅获得语言技能上的提升,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尊重。这种热爱与尊重将转化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使他们在未来的跨文化交流中能够更加自信地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一项能力。首先,学生学英语,不只为了考试,更为了将来能跟世界各地的朋友交流。其次,通过学习中华文化,他们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接纳其他文化。比如,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虽然都是庆祝新年的节日,但习俗和寓意却大不相同。学生通过学习英语和中华文化,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差异。最后,这样的教学方式还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使学生不仅能用英语描述中华文化,还能在英语交流中展现自己的文化底蕴。这样,学生日后可以跟外国朋友交流,并在交流中表现得更加自信、更加自如,精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三)有助于丰富英语教学内容和形式

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注重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常忽略文化的熏陶和浸润。久而久之,学生学起来便十分枯燥乏味。但如果将中华文化里的有趣故事、传统节日、美丽诗词等融入课堂,可以让课堂变得有趣、丰富。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讲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等,然后让学生用英语描述这些节日的习俗和特色。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习英语知Y443Eke0b9mMA0hAXEAEhw==识,还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英语,并尝试用英语讲述自己熟悉和喜爱的文化,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探索英语知识。

二、小学英语与中华优秀文化融合的现状分析

(一)融合意识不足,缺乏系统规划

当前,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众多英语教师往往仅聚焦于传授课本知识,反而不太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这一问题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鲜少出现在英语课堂上,难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本民族的文化。尽管在实际教学中,已经有部分教师意识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战略规划与系统性的指导,在实践操作中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即便在课堂上零星出现了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也往往显得零散无序,缺乏深度与广度,难以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教学资源匮乏,融合方式单一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的融合方式。然而,目前市场上针对这一需求的教材和教辅材料较为匮乏,难以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同时,由于教师储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和相关教学技能存在不足,导致融合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只能简单地介绍一些文化常识或节日习俗,缺乏文化解读和文化体验活动。

(三)学生兴趣不高,融合效果有限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兴趣广泛的年龄阶段,往往对新奇、有趣的事物充满兴趣。然而,目前小学英语教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较为单一、内容也较为枯燥,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由于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不足,难以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深刻的文化认同感,导致融合教学的效果欠佳。

三、思政一体化下小学英语与中华优秀文化的融合策略

(一)挖掘教材内容,融入优秀文化元素

1.精选英语教学内容,融入中华文化精髓。

小学英语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载体,也是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途径。在思政一体化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英语教材应精选富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教材编写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挑选既具有代表性,又易于理解的中华文化元素,如传统节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将其巧妙地融入英语课堂。

以Unit 3 Sports这一单元为例,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可以围绕“运动”这一主题,深入挖掘其中的中华文化元素。在词汇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的运动词汇外,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项目,如武术、舞龙、舞狮等。通过讲解这些运动项目的背景与发展情况,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瑰宝,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与智慧,还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在融合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例如,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武术表演或模仿舞龙舞狮,用英语描述这些运动的特点和感受。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锻炼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2.拓展教材文化内涵,培养跨文化素养。

仅仅将中华优秀文化元素融入教材中、课堂上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拓展教材文化内涵的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养。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设计语言技能的训练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以Unit 3 Sports这一单元为例,在传授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时,教师更应注重挖掘并融入相关的民族文化精髓。首先,通过系统性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运动项目的英语词汇及基本表达方式。随后,教师可以巧妙地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之后,教师可以逐步介绍篮球在中国的发展脉络、乒乓球作为国球的光辉历程以及足球在古代中国“蹴鞠”文化中的独特魅力,同时注意讲解的深度,以充分展现民族体育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不仅能学到英语单词,还能了解这些运动项目背后的文化内涵。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看一些与中国传统体育活动相关的纪录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可以直观感受民族文化,并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激发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归属感。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文化融合效果

1.采用情境教学方式,营造文化学习氛围。

情境教学方式是小学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英语,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中华文化的良好氛围。例如,教师可以设置购物、旅游、庆祝节日等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活动中学习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同时了解中华文化的习俗和礼仪。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应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设计各种情境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以Unit 4 Birthday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创设生日派对的场景,让学生扮演寿星、宾客等,使他们仿佛真的在参加生日派,营造大家开心享受生日派对的欢乐氛围。在派对上,学生可以学习英语单词和表达方式,如学生会说:“Can you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以便邀请朋友;看到寿星吹灭生日蜡烛时,会大声地说:“Happy birthday!”送上祝福;切蛋糕时会学到:“Can I have a piece of cake?”以便分享美食。同时,教师还可以告诉学生,在民族文化中过生日有很多传统习俗,并为学生讲述吃长寿面的意义、收红包的习俗。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关于庆祝生日的视频和图片,引导他们了解不同地区是如何过生日的,并展示唱歌跳舞、放鞭炮、玩游戏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自己国家形成的庆祝方式的丰富性和独特性。通过这次情境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英语知识,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传统习俗。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会被这样的教学方式所吸引,也会更有动力学习英语知识。

2.利用媒体教学资源,提高文化感知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教学资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图片等,为学生呈现丰富的中华文化内容。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听相关音频、欣赏相关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和魅力,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感知能力。

以Unit 2 Animals的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充分挖掘媒体教学资源,将中华文化中关于动物的故事、传说及习俗等文化精髓融入教学中。为此,教师可以搜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动物素材,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将其制作成富有吸引力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这些多媒体课件,可以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当教师介绍关于龙、凤、麒麟等神话动物传说时,学生可以发挥想象,穿越时空,将自己置身于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化世界,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刻领悟龙在中华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吉祥、权力和尊贵等,而凤则代表着美丽、优雅与和平。通过ed41d4b0dab5071d3cc3fcf620c9e4169e1bbc187153e7d6707556dd9258a673这一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并深刻认识到,每一种动物背后所承载着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以此揭开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序幕。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动物的认知和态度。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对动物的看法和习俗,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增强跨文化意识,并开始明白,虽然不同文化对动物的认知和态度存在差异,但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和值得尊重的地方。

(三)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亲身体验

1.创设文化体验活动,感受文化魅力。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创设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学习如何用英语描述中国传统节日,并通过制作节日贺卡、品尝传统美食、欣赏节日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以Unit 4 Birthday为例,教师可以结合中国传统节日,总结相关内容的英语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制作节日贺卡。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节日贺卡的制作方法和意义。其次,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制作,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节日主题,如春节、中秋节等,用英文写下祝福语,并配以具有中国特色的图案和色彩。最后,学生可以将制作好的贺卡送给同学、家人或朋友,分享节日的快乐和中华文化的魅力。通过制作节日贺卡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节日的英语表达方式,还能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温馨氛围。同时,借助这样的方式,教师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2.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深化文化理解。

角色扮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亲身体验文化角色,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些与中华文化相关的角色扮演活动。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中华故事或寓言,让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在准备和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特点,提高自身的英语表达能力,并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以Unit 2 Animals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角色表演的形式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动物形象。例如,学生可以扮演《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角色,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神态,展示动物的特性和文化寓意。为了丰富角色表演的内容,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角色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色形象和表演要求。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角色进行个性化的演绎和拓展。通过角色表演的活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动物形象和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以思政一体化为引领,探索小学英语与中华优秀文化的融合策略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通过多种措施,教师可以有效促进小学英语与中华优秀文化的融合,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一代青少年。同时,这种融合也能够推动小学英语教育的创新发展,提高我国英语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思政一体化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文化融合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FJJKZX23-83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