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桂剧的生存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承路径研究

2024-10-26 00:00唐昀晖宋晖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18期

摘 要:文章聚焦于新时代背景下桂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探讨创新传承路径。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桂剧在创新方面积极进行文化策略的革新,提升艺术表现力与观众互动性,强化观演环境改进,丰富观演体验。为了确保在新时代顺利传承与繁荣发展,桂剧需要与时俱进地调整改革方向,培育合格的传承人,加强社会的深度参与,充分利用媒介与新技术,构建多元合作、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使得桂剧艺术既能保持传统魅力又能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新时代;桂剧;传承;路径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8.037

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文化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了能够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通过各种政策为其提供保障①。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种类丰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传,就是保护人类文明发展的智慧。

桂剧起源于桂林,流行于广西各地,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戏曲剧种。桂剧的表演艺术风格独特,能以细腻、逼真、生动、形象的表现手法②,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和情感世界。桂剧作为地方传统戏曲,凝结了广西地区民族文化、民族音乐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戏曲形式,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③。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戏曲发生了多样化的转变。桂剧也在积极融入当代科技,开启了现代化的探索之路,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桂剧的传承发展成为戏曲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桂剧的传承发展视角出发,对其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1 桂剧传承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1.1 桂剧传承发展现状

时代的变迁,让戏曲艺术在信息工业社会逐渐萎缩,新时代的戏曲艺术正在以全新的形式迎接挑战。近几年,为了能够让桂剧得以继续传承和发展,国家和地方着眼于政策的实施,旨在增强地方戏曲的保护和传承。

1.1.1 政策为桂剧传承提供保障

政策是桂剧传承发展的可靠保障,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非物质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为了能够确保非物质文化能够得以传承,我国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逐步落实相关政策,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提出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促进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④,在各级政策、意见的指导下,当前针对桂剧的保护传承工作主要着眼于四个层面:桂剧建档,记录不同时期桂剧的发展变化;桂剧传承,促进桂剧永久流传⑤;桂剧演出,让桂剧走进乡间校园;桂剧创作,融入先进文化元素,对桂剧的演绎形式等加以创新,吸引更多爱好者。

1.1.2 兴趣缺失导致传承人才缩减

近几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娱乐方式,丰富的短视频、图片等内容对传统戏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对传统戏曲更缺乏兴趣,这也是导致戏曲传承人才大幅缩减的重要原因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剧表演主力军整体年龄偏大,与年轻一代处于断层状态,可以说目前桂剧传承演出的新生力量不足。为了改善桂剧传承的现状,广西地区高校开启了戏剧院与高校合作教学模式,但由于大部分还是依靠传承人授课,且授课老师较少,传承人普遍年纪较大,目前来看这种情况下出徒率并不高。

1.2 桂剧传承面临的挑战

1.2.1 形式多样但内容不够新颖

桂剧经历了很长一段历史发展时期,其演出形式的越来越多样化,为桂剧的传播与传承带来了机遇,但其内容的创新度却不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桂剧的普及。桂剧在演绎形式上借鉴了话剧等表演形式,让桂剧的表演更加多元化,部分创新的桂剧更融入了歌舞剧的特色,从歌舞剧的视角全新演绎桂剧,促进桂剧中人物情感表达以及情节的演绎更加丰富⑦。在新时代元素的影响下,桂剧的题材愈加丰富,古典样式作品也随之逐渐减少。在现代桂剧作品中,已经舍弃了传统桂剧独有的特征,服装等辅助道具成为完成桂剧表演的重要依靠,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桂剧脱离了戏曲本体的魅力。

1.2.2 独立传承但市场化改革条件不足。

桂剧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地方戏曲,已经拥有独立传承体系,但商业化时代的到来,让桂剧失去了自己的市场。当前,广西本土戏曲演绎市场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在桂剧演绎活动期间,能够走进桂剧剧场观看的观众多数来自于组织观看、免赠戏票等,桂剧的传承不得不面临着缺少观众、缺少市场、商业价值低等问题,从这一点上看,桂剧市场化改革条件尚不完善,桂剧作为广西本土戏曲,其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发展文化产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1.2.3 多样化演出但剧团加速缩减

桂剧是戏曲的一种,凝结了人类智慧的结晶,来自于民间艺术。当前,广西桂剧既有国有院团,又有民间剧团,在文化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桂剧作为传统地方戏曲,剧团的数量也反映了桂剧的兴衰。广西北部的富川地区被称为“桂剧之乡”⑧,曾遍布桂剧的民间剧团,但在多种文化的冲击下,现在逐渐失去了演出市场。桂剧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农村,受新时代的影响,桂剧在农村的生存空间也进一步被压缩,尤其农民思想的变化,让桂剧民间剧团逐渐减少,如今,桂剧的基层群众基础已经无法与过去相比,受众群体的不断缩小,更加速了民间剧团规模的缩减。

2 桂剧传承创新的必要性

2.1 发扬优秀民族文化

桂剧是集合了劳动人民智慧与创造的文化结晶。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桂剧都是对中华文化的弘扬,是传统文化长远传承的最佳载体。只有不断对桂剧展开探索与创新,才能使桂剧在传承过程中更具人文底蕴与艺术价值,这是优秀文化重新焕发活力的重要方向⑨。中华民族的珍贵民族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劳动成果,这些具有人文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劳动成果反过来又能够满足劳动人民的精神需求。换言之,优秀民族文化若要始终保持活力,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与劳动人民紧密结合,与人民的精神世界保持一致,才能发挥其文化优势。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精神文化方面变得愈发多元化,桂剧的艺术魅力独特且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满足了人们生活中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此同时,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也让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日渐发达,文化产业甚至借此一跃成为地方的支柱产业。桂剧的艺术魅力独特,它向全国人民展示了广西人民的精神文化,是广西文化品牌的重要推动力,广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与桂剧的结合势必会助力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广西地区经济的稳步前进。此外,新时代的到来也为桂剧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创新理念,在深入挖掘人文精神之后,可以赋予其新时代的文化内涵,不但弘扬了特色民族文化,更加强了少数民族的自豪感。

2.2 时代变化带来的冲击

桂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统的艺术形式也在众多新兴艺术形式的冲击下出现艺术人才老化、观众流失等诸多问题,传统戏曲在时代的变化中倍显艰难和尴尬,桂剧的发展又将何去何从呢?在激烈的文化产业竞争中,桂剧的传承与保护是所有桂剧艺术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桂剧的传统优势是其悠久的历史与充分融合了广西的人文特点,使其具有其他地方不具备的独特风格与魅力。目前,桂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实际上是在保障“原汁原味”被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⑩。就传统而言,桂剧中有很多特技表演,如“打棍出箱中”特技(图1),“打棍出箱中”是桂剧中的高难度绝活,演员不仅在方寸之地“三跌四出”,还能在瞬间换衣服,这些特技展现了戏曲的千年传承,但现在后继乏人,急需新生代演员加入桂剧传承的大军。实际上,对桂剧的保护其核心问题是对其“文化生命力”的保护,使其文化基因得以持续稳定地传承。具体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是如何才能培养更多的年轻演员,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只有得到了年轻一代的喜爱,老一辈桂剧艺术工作者所掌握的技艺才能在传授过程中融入新时代的元素,才能重新大放异彩。然而,这种活态的保护实际上是有着很多不确定性的,这也会导致桂剧的保护传承在与创新开发之间会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桂剧若要创新性发展就必须增加文化内涵,加强其自身品牌的竞争力,只是完整保持“原汁原味”与创新发展仍旧需要合理的衡量,老一辈桂剧艺术家强调“原汁原味”永远都要放在首位,这也相应地对桂剧文化的创新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3 新时代背景下的桂剧创新

3.1 桂剧文化策略创新

桂剧在历史发展中曾进行了数次改良,现代桂剧的改良都是在传统剧目的基础上展开整合创新,且更加注重观众的欣赏习惯k。除此以外,桂剧作为广西本土的剧种,诞生、发展于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本土元素是其保持独特魅力的重要因素,桂剧有必要吸收和放大广西众多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使其在本土化的基础上又兼具多元化特点。根据相关统计,戏剧演艺中的传统剧目共有上万种,且这些剧目又以演绎历史故事为主。同时,戏剧的节奏、音乐等也是观众是否喜爱的重要考量因素。桂剧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做到故事与生活的深度融合,将故事创作得更加接地气,让剧情冲突等要素能够更加真切地折射出人们在现实中的生活状态。所以,在桂剧的创新中应注重故事与生活的融合转化,使得观众会基于自身的生活状态对故事本身产生共鸣,消弭桂剧表演的距离感,最终获得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喜爱。

3.2 桂剧形式创新

在剧情表现与体验方面的创新,可以帮助桂剧改善传统形式中过于严肃的形象,戏剧艺术可以用生活化的形式融入到桂剧表演当中,避免程式化以达到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目的。所以,剧情表现形式上的创新可以让观众在观看桂剧时得到更丰富的体验,以创新的互动性与新鲜性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充分满足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就更加有助于在“原汁原味”中展开桂剧的创新传承。此外,舞台布景对戏剧故事的主题烘托。鉴于其艺术性、技术性的综合特点,舞台布景从设计到布置都讲究与剧目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相互映衬与应和,以烘托桂剧的氛围。

3.3 桂剧观演模式创新

桂剧观演环境的创新也有助于桂剧剧目表演的体验感与动感的强化。通常在这方面会有两个方向的创新:一个创新方向是针对追求身临其境,醉心于体验传统文化的观众,尽可能地还原传统的戏院模式,如茶桌环椅、独厢雅座等,增强观看剧目时的体验感,观众在看戏、品茶、品尝特色小吃的过程中,欣赏舞台上呈现的故事作品,释放工作压力之余,享受传统文化带来的精神愉悦。另一个创新方向则是现代剧场的空间设计理念与传统桂剧的结合,可以参考借鉴“T”型走秀舞台,让观众在前后左右都能观看桂剧,欣赏传统文化之美。

4 生存与发展压力下桂剧的传承路径探索

4.1 紧扣时代脉搏的创新方向

桂剧的改革不能仅仅流于表面,以往的改革多局限于内容的删改与文辞的修饰,旧的演艺形式与新的戏曲内容并不能很好兼容,桂剧发展受到的促进也相对有限。为此,笔者认为,桂剧的创新改革应该进行全方位考量,首先,演出形式的创新有必要符合时代的审美,戏曲功能不仅仅有“教化”,还要兼顾其娱乐与性情陶冶的功用,娱乐属性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反过来也可以加强教化的效果,使教化与娱乐可以相辅相成。其次,桂剧的内容创新同样有必要考虑新时代的思想与价值观,对桂剧的内容创新还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各种精神需求。

4.2 桂剧传承人的培育

改革开放以来,桂剧的发展整体呈现衰落趋势,其中桂剧人才断层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对文化工作者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在危机感增强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艺术工作者在培育桂剧传承人的过程中,要能深入地分析、理解其特点,总结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培育方向。注重提升桂剧传承人的艺术创造能力,培养艺术精神,加强对桂剧艺术的敏感度,更深入地探索桂剧精神和内涵,促进传统与时代发展的融会贯通。

4.3 深度参与百姓生活

桂剧的发展有必要贴近广大观众、深入百姓生活。当下,桂剧的观众多局限于已有的受众群体,如专家、票友、戏迷等,对于不精通桂剧的“外行”观众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如果持续这种状态,让“内行”“外行”群体泾渭分明,新观众越来越少,对于桂剧的发展十分不利。若要改变这种状态,势必要吸引更多的观众,要脱离狭隘的艺术性壁垒,不能强求观众提升自身的艺术鉴赏力,而是提升桂剧本身的吸引力,先将观众吸引过来,让观众对桂剧产生初步的兴趣,以积极的态度,发展更多的“外行”观众成为桂剧观众。

4.4 媒介与技术的应用

桂剧的传承保护除了传统的静态保护以外,与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结合也十分有必要。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可以融入桂剧的保护,以数字化、信息化的形式,让桂剧再获新生。首先,桂剧传承保护应与移动互联网的深入结合。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开启了新媒体时代,各种移动互联网终端成为年轻人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使用这些终端也成为年轻社会群体的行为习惯。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到桂剧,与网友展开互动,让更多人进一步了解桂剧。其次,开发桂剧相关的手机App。专门的桂剧App对于桂剧的发展十分有必要,可以让观众更加容易了解到桂剧的演出信息,App中应有桂剧的直播与演出视频信息,方便喜爱桂剧的网友可以足不出户欣赏桂剧,App中还应有网友之间互动的板块,为桂剧的爱好者交流互动搭建交流平台。

5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桂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多重挑战,在传承与创新中寻求发展的道路愈显紧迫。为了与时俱进,桂剧不仅要在文化策略、表演形式、观演环境等方面进行革新,更需发掘适应当代社会的传承路径,在多元合作和创新的基础上,借助新技术开拓表现形式,通过提升观众体验增强市场活力,同时深化对桂剧传统魅力的理解与诠释,让其在新时代下绽放出新的生命力。

注释

①苏恬.戏曲在传承发展中的一次有益尝试:以桂剧《泥马泪》为例[J].戏剧之家,2024(6):45-47.

②曹庆华.民俗学视角下的乡愁书写:桂剧《花桥荣记》再解读[J].四川戏剧,2023(8):48-50.

③李娟.新时期桂剧编创的文化维度及当代意义[J].戏剧文学,2023(7):121-126.

④肖柳融,谭小凤.广西非遗·戏曲文化数字化设计[J].包装工程,2024,45(2):466.

⑤李金蓉.桂剧艺诀剖析下桂剧表演艺术理论体系的构成[J].戏剧之家,2023(20):47-49.

⑥向心怡,伍洋.“一带一路”背景下桂剧的对外传播研究[J].今传媒,2023,31(3):102-105.

⑦覃江琳,陈宗波.桂剧保护: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地方立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10):121-126.

⑧李佳欣,莫紫莹.基于非遗传承现状下广西非遗桂剧App的开发与应用[J].兰台内外,2022(20):58-60.

⑨胡媛.小剧场戏曲创新的探索:以桂剧《花桥荣记》为例[J].当代广西,2022(5):58-59.

⑩朱江勇.空间、地方与声音景观:百年桂剧传播方式的演变[J].戏剧文学,2021(6):78-82.

k杜鹃.非物质文化遗产“桂剧”的数字动画传承研究[J].戏剧之家,2021(12):33-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