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不断壮大和繁荣,博物馆和纪念馆等文化设施正在继承和推广中华民族卓越的文化遗产。文物的展览展示是博物馆日常工作的关键,如何进一步优化和增强文物的艺术展现,使其观赏和教育价值更为突出,已经成为博物馆展览研究的焦点话题。文章深入研究文物展示中提升艺术形象的各种方法和策略,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文物;陈列展示;艺术形象;提升策略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8.025
作为博物馆的核心部分,文物的陈列展示不仅影响观众的观感,更深刻地关联于文化的传播及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虽然我国博物馆领域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文物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仍是一个待解决的难题。
1 文物陈列展示的艺术理论基础
1.1 文物与艺术的关系解析
文物展现了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和审美理念,不论是青铜器上的精致纹饰、书画中的笔墨艺术,还是陶瓷器具的釉色之亮,都是其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的完美体现。它们因为独特的形态、卓越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价值,已经成为现当代研究者研究历史、欣赏艺术的焦点。文物的艺术魅力在于它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能力,能触动人们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使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能够深深地感受到美和文化的深厚底蕴。利用创新的艺术创意和设计理念,可以将那些静态而独立的文物置于一个充满故事性或情感共振的环境中,从而赋予其生命和活力。
1.2 文物陈列展示的艺术原则
1.2.1 真实性原则
展示文物时,真实性是最重要的原则。作为历史事实的真实证据,文物的呈现必须严格维护其真实性,严禁任意篡改。在展示设计环节中,我们应当努力还原文物原始的环境和状态,以确保传递信息的精确性和准确性。同时,针对那些无法直观呈现的文化遗产,如易于损坏或极其珍贵的艺术珍品,可使用高保真度的复制版本进行替代,但必须清晰地标明是复制品,以防止误导观众。
1.2.2 创新性原则
为了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文物陈列展示不仅要保持其真实性,还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进。创新的重要性不仅仅局限于展现技术的更新,如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的运用,还包括探索和突破传统的展示思维和方法。创新的展览方式可以激起观众的兴趣,增强文物的吸引力。
1.2.3 审美性原则
在文物展览陈列中,还应该坚守审美性,也就是寻求视觉上的审美与和谐之感。通过艺术手段,如合理的空间设计、灯光配置和鲜艳色调,打造出一个既与文物匹配,又能触动观众心弦的展现场所。
1.2.4 教育性原则
文物展示陈列的宗旨是传递知识、推广文化价值和唤醒公众的思考。在设计展示时,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并解释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通过文字描述、图片的展示及互动体验的方式,引导公众更好地理解文物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寓意,以此实现教育的目标。
1.3 艺术形象在文物展示中的构成要素
首先,空间布局在文物艺术展示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精心设计的空间布局可以有效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确保展品之间达到有机的关联,从而构建一个清楚的展览路径。在设计空间布局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展品的大小、外形、所用材料等各种因素,并结合观众的观赏风格和心理偏好,通过巧妙的规划与搭配,打造出既紧凑又分层次的展览空间。
其次,灯光布局在文物展览中发挥了点睛之笔的作用。通过不同的光照手法、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力度,能够彰显文物的质地、色调及形状特性,进一步打造出多样的情调和情感色彩。在设计灯光时,还要确保文物不受光线损伤,确保其安全和稳定。
再次,在文物展览中,色彩组合作为一个关键的艺术组成部分不可忽视。通过合理的颜色搭配,可以极大地提升展览的视觉感受和观众的审美体验。在色彩的组合中,我们应当依据文物的色彩风格及展示的核心主题进行选择,从而实现整体色调的和谐统一。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色彩对于心理的影响及其情感的表达功能,通过合理运用色彩来引导观众产生情绪变化和情感体验。
最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文化遗产展览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逐渐普及。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互动投影等多种技术工具,我们能够以更生活化和更为直观的手法展示文物。应用多媒体技术不只为展示增添了手段和形态,也增强了观众的参与度和感受。利用多媒体技术,文物展示的艺术形象能够以更为丰富的方式全方位地呈现给公众。
2 文物陈列展示现状分析
2.1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2.1.1 展示方式单一
当前还有不少博物馆仍旧选择了传统的静态文物展示策略,将文物摆放于玻璃展示柜内,再配上简洁的文本描述或图像说明作为辅助展示。尽管这种展示形式为文物带来了一些安全保证,但它未展示出文物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情感价值,使观众很难产生情感共振。仅仅依赖于一种展示手段,很难构建出一个连贯完整的文化叙述,这大大限制了文物艺术形象的立体展现能力。
2.1.2 艺术元素融合不足
文物实质上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但在展示时,文物与其他艺术元素如音乐、光影和多媒体的交融经常被忽视,导致现代艺术方法的应用被忽略。因为缺少艺术成分的相互结合,文物展览显得单调且不吸引人,使观众难以产生与文物时代一致的感受,进一步限制了他们对于文物的艺术审美的感知和体验。
2.1.3 观众参与度低
传统的文物展示方式主要是把文物视为核心,观众往往只是被动地吸引。这种单方面的信息分享方式遗漏了观众的核心地位,导致他们的参与程度并不高,难以建立有效的互动。观众大多数时候只是停留在对文物的表面认识,难以深度探索和解读文物背后的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削弱了文物陈列展示在教育和文化传递方面的功能。
2.1.4 技术应用滞后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多个行业中都获得了广泛应用。在文物展示与陈列中,先进技术的应用仍然相对缓慢。尽管有些博物馆已经开始探索采用如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这些技术来增强展览效果,但总的来看,这些技术的应用尚未达到预期的目标,也未完全挖掘科技在文物展示中的巨大可能性。高新技术运用方面的不足不仅限制了文物展示方式的创新,还影响了观众的体验感。
2.2 影响因素分析
2.2.1 历史文化背景
不同历史阶段中的文化理念、审美准则和艺术技巧等因素均会对文物创作和展示方式产生影响。因此,在文物的陈列展示过程中,必须深入考虑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环境,通过深度研究和挖掘,来还原文物所在的时代特色和文化场景,从而更精准地塑造文物的艺术形象。
2.2.2 展示技术条件
展示技术条件是影响文物展出成果的核心要素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展示技术持续创新,使文物陈列更具多样性和可能性。技术进步不是短时期内就能完成的,需要大量的人员、物力和资金投入。在文物陈列展示过程中,应针对具体的展示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展示技术,以确保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和可靠地被应用。
2.2.3 观众审美需求
观众是文物陈列展示的最终接受者,他们的审美需求对文物艺术形象的构建以及展示效果产生直接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升,观众的审美取向逐渐表现出多样化与个性化的特点,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基础信息获取的层次,更倾向于追寻能够沉浸其中的体验和情感共融。因此,展示文物时,应深度考虑观众的审美偏好。通过采用创新的展示策略、增加展览内容和提高观众的参与程度,满足观众多变的审美期望,增强文物展示的魅力和影响。
3 提升文物陈列展示中艺术形象的措施
3.1 保证文物展示的对称与平衡
文物展中的对称与平衡,是以展现文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为主,使其具有艺术性。一般来说,对称的物件给人稳重的感觉,但也比较刻板。展品的平衡布局不仅给人以庄重之感,同时也因其相对多变的布局,使展览氛围显得生动且充满活力。在陈列文物时,需重视文物放置的对称性和平衡性,这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是展现博物馆独特艺术性的关键。陈列大型文物时,应将其置于低位或紧贴墙壁的位置;对于易损的陶瓷和陶瓷,不仅要注意它们的稳定性,还要注意它们的摆放方向。
3.2 提升文物的质感
要想在展示文物的时候展现它所包含的艺术特色,就要根据文物的材质,用不同质感的材料来进行对比、烘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包装”,这样就可以提升文物的质地,让人们得到美的享受。所谓文物包装,是指通过搭配、衬托等手段,使文物显得更加高雅、美观。在包装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的文物应该如何搭配,什么样的色彩、材质能够更好地烘托出文物的效果。如商周时代的铜器和陶器可采用麻衬,金银饰品可以用真丝和天鹅绒作为陪衬。价格不菲的背景材质未必能达到最好的陈列效果,有些时候只需借助简单的陪衬,就能更好地体现出珍贵文物的美学价值。重点是要遵循互补的原则,突出文物本身的色彩、质感和形式,并逐步提升展示的艺术性。另外,为保证整个陈列的协调统一,还应选用合适的陈列柜。
3.3 针对儿童心理特点来设计艺术性展览区域
第一,构建创意模型。在已有的博物馆陈列空间内增加儿童展示区,并将中国传统物件及纹样加以简化,使其更符合幼儿的认识层次。利用已有的模具,进行泥塑、石膏等造型,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能增强他们的民族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
第二,可以精心打造微型展馆空间,通过静态场景巧妙再现古代战争、劳动及日常生活的艺术性画面,使观众仿佛步入历史的长河。为了进一步提升展览的艺术感和教育意义,可以巧妙地融入动态投影技术,将历史典故以富有创意和美感的方式呈现给孩子们,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视觉体验,也加深了他们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第三,为了让幼儿能够轻松记忆并亲近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采用一种创新的表现方式。例如,将传统的瓦当纹样进行提炼,巧妙地融入卡通形象的娃娃设计中。这些娃娃不仅色彩鲜艳、形象可爱,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和记住这些独特的文化符号,从而在孩子们的心灵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3.4 保证文物与展示空间的统一
在布置展示空间时,应重视文化遗产与展示环境之间的和谐一致。文物展示区域涵盖了展柜、展厅等,展品的布局和垂直陈列高度将分别给予观众不同的视觉体验。如果把展品放在大厅中央,那么这些展品常常被看作是最吸引观众眼球的文物,让人感觉它是所有展品中最有价值的艺术品。同时,由于展品的尺寸和展示空间尺寸的不一致,给人的感觉也不尽相同。如果一个展示柜里塞满了东西,那就没有任何艺术性了,会给人一种廉价的感觉。所以,不管展览的主题是什么,在设计展馆的时候都要全面地考虑到整个展区的布局,对文物进行合理摆放。展览设计应从展览的文物数量、内容、陈列布置及周围文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文物应置于观众所能看到的视野之内,不宜过高或过低,以免使人在观赏时感到疲劳。在布置展示空间的时候,要尽量将文物进行妥善的放置和安排,要做到布局合理、密度合适,让观众可以直观地看到展出的文物,达到文物和展示空间的协调一致。
3.5 文物的色彩与光线需达到协调一致
在展示空间中,文物的颜色要与灯光相协调。灯光设计在博物馆的展示陈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展品的色彩和照明布局协调与否,直接关系到展品的整体视觉效果。灯光设计既要保证观众能够清晰地看到文物,又要对其艺术形象进行塑造。在展柜、展厅内,合理利用自然光与人造灯光,既可使观众对文物有深刻的认识,又可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例如,在陈列书画类作品时,要依据书画的内容和作品的用色深浅,将展品放置在适当的地方。深色或浅色的作品应置于有光线的环境中,不能放置在墙角或边缘;对于色彩丰富的作品,还可以运用反光灯、背光灯来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文物的颜色和灯光的配合,可以使人产生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就算是一幅普通的油画,在光线的帮助下,也能产生别样的展示效果。
4 结语
新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增加,博物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公众对于博物馆文物陈列中的艺术形象也有基本的要求。公众希望通过参观博物馆获得精神的陶冶,希望自己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但是,如果博物馆的展示陈列艺术性不强,没有展示出文物应有的内涵,群众就会用脚投票,该博物馆的游客数量也会远低于平均水平。因此,为了吸引游客,也为了更好地展示文物内涵,必须明确博物馆文物陈列的艺术效果的基本情况,博物馆应该不断更新展览观念和策略,优化空间设计和视觉体验,并且积极地采纳前沿的展示技巧,以满足当前时代发展和观众的期待。
注释
[1]刘娟.数字化时代下博物馆文物陈列与保管[J].收藏, 2024 (1): 136-138.
[2]林敏.浅析博物馆文物陈列展示中如何提高其艺术形象 [J].中国民族博览, 2023 (24): 247-249.
[3]管嘉明.通过创新陈列展示提升公众文物鉴赏意识[J].收藏, 2023 (10): 97-99.
[4]刘亚彬.博物馆陈列中文物保护的思考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 (20): 126-127.
[5]李莉莉.论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J].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 (18): 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