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时代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涉及博物馆管理的多个方面,在藏品数量有限,陈展内容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应该多管齐下,创新展陈和宣传方式,开发博物馆衍生产品,多维度助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提升文化影响力。特别是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对博物馆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为例,采用个案研究方法,以陈列展览、博物馆教育、数字化和博物馆研学为切入点,全面分析目前博物馆在各个方面存在的短板,探究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如何适应时代需求,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文旅融合;博物馆;品牌;数字化;研学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8.024
1 研究意义
1.1 发挥博物馆品牌效应
央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通过介绍国内各个博物馆的馆藏,从而传播文化、传承历史、传递知识。这个节目最大创新之处就是将枯燥无味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综艺相结合,将历史文化知识通过各种各样的文物以综艺的形式传递给广大观众,使受众群体不断扩大、不断增加。实际上,这是一个品牌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历史品牌、博物品牌的建设过程。节目中将各大博物馆(院)的珍贵文物展示在广大观众面前,通过综艺的方式吸引人们,在娱乐中学习,在娱乐中认知。与此同时,也为各大博物馆做了一波活广告,各大博物馆在做节目的过程中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品牌,继而产生自己的品牌效应,一个个鲜少问津的博物馆变成了人民眼中的“网红”。人们对博物馆产生了兴趣,产生了好奇,产生了期待。河南博物院的贾湖骨笛、故宫博物院的各种釉彩大瓶等藏品都成为博物馆品牌的“敲门砖”,为后续的博物馆品牌建立奠定了基础。之后的“故宫文创”“河博盲盒”都是品牌效应产生的结果。通过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利用市场经济中的营销手段,使博物馆经济水平通过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形成相应的文化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文化传播,以文化内涵发展文化产业,品牌促进发展,发展带动品牌,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1.2 打造夏文化研究与传播的主阵地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是依托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建立的,以展示二里头文化、夏文化历史,弘扬河洛文化、黄河文化为主旨的遗址类博物馆。作为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自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400余万人次,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已成为了解夏文化、传播夏文化的中心地。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作为遗址类博物馆,对深入解读二里头文化内涵、阐明早期中国国家形成过程、展示最早中国的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2 存在问题
2.1 展陈方式单一
2.1.1 展品数量少,精品少
藏品是一个博物馆的核心与灵魂,是博物馆开放以及对外活动的基础,藏品的质量和数量是直接决定着博物馆陈展的高质量。二里头遗址发掘出土文物26000余件,目前馆藏文物1500多件,一级文物4件。与其他馆藏文物几万件(组)甚至几十万件(组)的博物馆相比,不管是精品数量还是馆藏量,都相差甚远。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灵活性不足,陈展方式单一化,文化阐释不丰富。
2.1.2 沉浸式、故事性不强
目前,我国的博物馆数量不断增长,展览类型不断丰富,但总体来看展示手段仍比较传统单一。多数展馆仍采用传统的柜内展示方式或者简单的数字化表达,展品背后的故事阐释不足。游客早已不满足于“隔窗相望,走走看看”的参观模式,要求旅游的沉浸性和互动性,希望得到更新奇独特的体验,因此我国的博物馆旅游无论从展出内容还是形式看,都缺少与游客的参与交融和娱乐性,自然不能使游客产生再次参观的欲望。
2.2 博物馆品牌意识不强
博物馆的品牌定位是其政治、经济、文化、美学和社会等不同层面属性的有机结合体。相较于国外知名博物馆,中国博物馆还是缺乏主动营销、品牌建设的意识,尽管近几年,部分博物馆已经开始探索品牌建立之路,如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等,但是相比于更大数量的博物馆来说,中国博物馆的品牌发展之路还在探索阶段。
2.3 数字化和智慧化建设程度低
2.3.1 数字化与博物馆匹配度不高
随着数字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少博物馆都在积极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作为实体博物馆补充,数字化和智慧化博物馆建设是为了高效低耗地促进博物馆的日常管理和增强观众与博物馆间的互动。然而目前一些数字化措施只是为了凸显博物馆的科技含量高,实际上并没有达到相应的展示效果和文化传播目的。
2.3.2 游客信息掌握不足
游客是博物馆主要的服务对象,游客的基本信息更是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数据来源。目前,网络平台发达,游客习惯于通过美团、公众号等平台购票、预约,但是游客的基础信息如年龄、性别、居址等基础数据信息都在平台手上,博物馆本身不掌握相关的数据。同时,博物馆仍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主动宣传、与游客互动的意识,对博物馆游览的目标用户的调研和沟通不重视,从而使博物馆与游客之间产生距离,博物馆对游客陌生,缺少游客的基本信息。游客的基本信息是博物馆决定展览的内容、开展宣传教育的方式、设计变更展线路线等博物馆决策的重要依据,这些数据的缺乏往往使博物馆的决策缺乏创新性改变。
2.3.3 投入大且兼容性不强
随着科技进步飞快,数字化设备特别是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快,一些数字化设备装备没几年就会有更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出现,设备的更新更换以及后期的维护保养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博物馆数字化建设项目体量巨大,数字化工程往往多期由多家数字化公司实施,由于行业缺乏相关的技术标准,往往存在不同的公司和不同期的项目在设备接口、兼容性等方面不能统一,出现技术融合问题,不利于博物馆的数字一体化建设。
2.4 研学教育宣传的作用不显著
近些年,博物馆掀起研学热,特别是“双减”政策实施后,参加研学旅行的中小学生越来越多。研学旅行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不仅提高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对博物馆和传统文化的宣传、增加博物馆收入起到促进作用。研学旅行的热度虽然一直在上升,但也遇到了一定困难。
2.5 研学基地建设滞后
现在博物馆仍然将文物展览作为重点,对于博物馆发展的其他方向,仍然保持着保守的状态。尽管近几年博物馆研学基地建设的兴起,为博物馆研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式,可是在实际建设投入中仍然属于次要方向,因此资金的投入是一项关键因素。也有许多博物馆没有自己的研学教育基地,或者因为运营成本原因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导致荒废,作为研学基地,承担着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充分开发双向互动式研学产品,呈现更深度的研学内容的重要作用。没有健全的研学基地,对相关课程开发和活动开展也产生不利的影响。
3 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3.1 创新展陈方式
3.1.1 丰富充实展品
二里头遗址发掘出土文物26000余件,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馆藏文物1500余件,与数量众多的出土文物相比,展陈文物比例较低。应加大与中国社科院考古工作队合作,更新展陈文物,打造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文物“家谱”陈列。通过深入挖掘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从而达到以古鉴今、古为今用、启迪后人的作用。
3.1.2 优化展陈方式
增强陈列展品的故事性与逻辑性。博物馆是面向大众的,但目前文物的介绍太抽象,藏品的展示太“遥远”,一些考古专业术语如“老官台文化”“齐家文化”等对于普通游客来说不太容易接受。应该使文物的展示和文化故事的叙述更加大众化,更贴近参观者的日常生活,同时可以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利用数字化的展示方式(图1),增强参观的沉浸感,使参观者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传统文化,了解到中华历史,从而印象更加深刻。
3.2 注重博物馆品牌建设
品牌是指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气质和标志,是社会公众对博物馆所提供的展览、服务、教育、文化创意产品等多方面的感知和印象。
3.2.1 持续推进申遗工作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作为夏都文化的代表,而夏都文化更是证明中华第一王朝存在的有力证据,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无可厚非。一旦申请成功,则有利于提高旅游的品牌档次,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同时有利于提升场所基础设施档次和旅游服务水平,进行申遗活动,必然会得到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大力投入,从而使基础设施等得到大力提升。
3.2.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近期甘肃博物院“绿马”爆火,网络平台上出现了很多同款“绿码”,价钱便宜,销量比官方店铺还好,无疑对原版正版产生巨大冲击,不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播。目前一些酒水、土特产等滥用“夏都”“二里头”名号,造成了“夏都”等标识缺少了权威性和辨识度,使归属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IP,变成了随处可见的“地摊货”,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和“夏都”等词汇在人们心中的联系在减弱,更加减弱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品牌效应和品牌辨识度。
3.2.3 利用好世界古都论坛的平台
世界古都论坛已经成为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洛阳和河南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论坛立足洛阳、放眼世界,有助于进一步擦亮洛阳“古今辉映、诗和远方”城市名片。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作为第二届、第三届世界古都论坛的承办机构,也有助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品牌建设,让世界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黄河文化和河洛文化。
3.3 数字化与智慧化博物馆建设
3.3.1 提高博物馆数字化的质量
数字博物馆对于提高馆藏利用效率和降低公众利用成本等都有十分独特的促进作用。数字博物馆的建设要根据本馆的性质和特点,从文化传播和观众体验的角度不断加强数字化进程。促进实体博物馆与数字博物馆之间遥相呼应,短长互补,共同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和便利的文教科技信息服务。
3.3.2 重视对博物馆数据的利用
数据是博物馆无形的财富。博物馆应更加重视数据的作用,积极了解用户使用习惯,进行网站数据分析和行业内数据分析,进一步得出网站发展的方向与策略,从而达到文化历史信息传播、宣传教育、博物馆观众研究等一系列社会服务与文化事业服务目标。
3.3.3 加强顶层设计和资金利用效率
考虑到智慧博物馆建设的系统复杂程度高、投资巨大,且与科技发展同步背景下边建边迭代的可能,在博物馆数字化智慧化实施之初,就要加强顶层设计,制订切实可行的分步实施方案,万不能搞突击。不同的考虑和对接重点,决定了建设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智慧化建设涉及大量综合网络布线类隐蔽工程,还有软件开发和部署等非标准项目,复杂程度会随着需求指标的提升而不断加大,再加上对老旧系统的履行升级和兼容等问题,困难会很多①。在数字化建设项目中,不管是分几期、几家公司先后建设,都需要保证项目先后和不同的公司设备及技术的兼容问题。
3.3.4 探索数字藏品的发行与流通
加快数字化建设,通过各类新媒体和网络平台,打造数字化博物服务,发展数字藏品。2021年6月份,国内部分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陆续开启了数字藏品业务,发行专属藏品,引领文博、传媒、文娱等拥有可转化IP的各种机构跟进,迅速形成数字藏品异彩纷呈的景观。博物馆也要抓住机遇,借助数字藏品的热度,积极与各个平台合作,推出自己专属的数字藏品,这不仅有利于增加公众对相关文物的了解,增强归属感,同时也为博物馆带来一定的收入。
3.4 加大研学课程的开发和内涵的挖掘
3.4.1 进一步挖掘夏文化内涵
夏朝作为我国第一个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代表了我国奴隶社会的开始。而对于夏文化的传播,二里头遗址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设研学基地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于夏文化的挖掘,不仅仅关注出土的文物,更要关注文物背后的历史,使研学者将更大的精力放在文化内涵的研究上,为夏文化的研究奠定群众基础。
3.4.2 文化与实践的结合
博物馆要深入参与学生的研学活动,在研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文化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不仅要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其中研究方式和研究思维。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博物馆与遗址公园仅一墙之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可以同时开放博物馆与遗址公园,可以让研学者“前有学习,后有实践”,真正做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研学一体。
4 结论
文化和旅游融合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也是博物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契机,与概念提出之初相比,文旅行业已经发生了很多颠覆性、革命性变化,这对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与观众的互动关系方面提出更多的要求,我们要转变传统的以博物馆“物”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加强对博物馆与“人”的关系发展的谋划,多角度提升博物馆的办馆质量,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形势下博物馆行业的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等突出特点,顺应市场新趋势新需求②,使博物馆的发展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注释
①刘中刚.对当下智慧博物馆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博物馆,2022(1):101-106.
②张帅,吴晋豫.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与研发问题探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21):152-155.
参考文献
[1]韩玥.浅析博物馆品牌传播[J].中华文化论坛,2016(8):118-124.
[2]肖劲.试论博物馆的品牌建设[J].中国博物馆,2006(3):91-96.
[3]张瑶.社会化媒体时代博物馆品牌传播策略分析[J].视听,2019(7):213-214.
[4]李颖.基于地域文化的特色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艺术品鉴,2018(11):171-172.
[5]厉建梅.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与旅游品牌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6.
[6]雒树刚.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文化更富活力旅游更富魅力[J].社会治理,2019(4):10-11.
[7]雍文昴.文旅融合与文化产业新动向[J].艺术评论,2018(12):6.
[8]龚良.正确理解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N].中国文物报,2017-09-26(005).
[9]陈理娟.董倩茹博物馆研学的内涵是什么?怎么“学”怎么“游”?[J].文博中国,2019(10):22.
[10]王伟华.博物馆文化遗产的数字展示与实体展示[J].东南文化,2011(5):91-95.
[11]田里.旅游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6:5.
[12]杨振之.新时代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9-03-19(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