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公共文化“三堂”课品主线 共享传统文化“两创”盛宴滋养

2024-10-26 00:00:00李娟滕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18期

摘 要:莒南县“Yes,博物馆!”文博研学服务品牌是以本土历史文化遗产为立足点,以自主设计创作为特点,以广大基层群众为服务对象,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研学活动为载体打造的莒南县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活动开展以来,莒南县博物馆以馆藏文物为切入点,设计了符合莒南文化内涵的青少年研学课程,在有效活化利用文物资源的同时,又激发了青少年群体热爱历史、弘扬文化的传承情感。文章旨在介绍莒南县博物馆开展文博资源利用共享的做法和经验。

关键词:博物馆研学;社教;文博服务品牌;文物利用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8.020

1 背景情况

文物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实物见证,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滋养土壤。莒南县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以博物馆为文化阵地开创文物资源利用新路径,在文化“两创”中不断实践探索,以博物馆为抓手,打造“Yes,博物馆!”文博研学服务品牌,推出以文博“云”课堂、文博“手工课堂”、文博“行走课堂”的“三堂”课品为主线的系列文博资源共享活动,用创新性发展开创文物保护新局面,以创造性转化激发文物利用新活力。

“Yes,博物馆!”文博研学服务是莒南县为深化文物资源免费共享、强化文物资源多样化服务供给所做出的又一探索,以“共享发展”为主旨,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服务式研学品牌,以本土历史文化遗产为立足点,以自主设计创作为特点,以广大基层群众为服务对象,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研学活动为载体,成功将历史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丰富充实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满足了广大青少年的研学需求,有效拓展了“Yes,博物馆!”研学社教品牌的社会服务辐射面,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文化获得感(图1)。“Yes,博物馆!”文博研学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共服务全县青少年群众1000余人,得到了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系列活动先后被大众网、《大众日报》客户端、“文旅山东”公众号、《临沂日报》、“文旅临沂”公众号等多家媒体及线上平台报道。

2 主要做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充分明确了当前文物工作发展战略是保护与利用并提并重,既要全力搞好保护,又要高度重视利用。打造文物资源共享服务品牌,就是要在保护好文物资源的前提下,打通文物资源共享脉络,焕发文物资源利用活力。莒南县以深化文物利用为中心,推出“Yes,博物馆!”文博研学服务品牌。“Yes,博物馆!”文博研学服务品牌以创新、协作、共享为服务目标,深化文物资源利用,升级研学服务水平。

2.1 由“重藏”到“重用”,让文化遗产化身群众身边的“故事主角”

莒南县积极探索激活文化遗产的时代生命力,从群众需求出发,努力将文化遗产转化为“接地气”“合口味”的乡土文化营养餐。在课程自主设计上,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以“主题+馆藏器物/文保单位+参与体验”为思路,以学习文物知识为切入点,以手工、手绘互动为穿插,设计符合莒南县文化特色、推介当地文物资源、感悟传统文化魅力、符合受众接受范围的研学课程,让人们在欢乐的氛围中亲近家乡历史,培养良好情操,深度感受文化艺术和进行轻松活泼的动手体验。先后开发设计了“青花挂帘”“红色展厅里的小小侦察兵”“考古小将田野来报到”“春日乐‘陶陶’”“播种希望·亲子农耕”“遇见春天·青春有为”“仗剑走天涯—古代兵器主题文博研学”“博物馆里的小小考古家”“翰墨拓印—拓片体验主题文博研学”等百余场不同内容的研学文化活动。以创新设计的陶文化主题“春日乐‘陶陶’—带你了解中国陶器”研学为例,课程根据中小学生知识特点,从“引君入瓮”成语故事入手,用“瓮”这一器物展开中国陶器发展简史,配以莒南县博物馆馆藏陶器,让研学学员在课件上学习到的知识,能立刻在实物参观中得到消化和理解。课堂学习、实地参观后,让学员亲手体验淘泥、盘筑、拉坯等制陶工艺,在实践中巩固学习成果。通过“动脑学习”“眼见为实”“动手体验”的“脑—眼—手”完整流程,使“Yes,博物馆!”文博研学课程实现了创新性、趣味性、实用性兼备的服务功能。另外,开发设计的“走进餐具之杯垫”“青花挂帘”等研学课堂,以学习文物知识为切入点,以手工、手绘互动课堂为主线,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到深度的文化艺术知识和轻松活泼的动手体验;文博“红色课堂”,以革命文物为依托,以红色故事为主线,设计了“小小侦察兵”等现场体验课,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氛围中,探寻莒南红色记忆,感受沂蒙红色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行走的文博课堂”,让学员们走进遗址考古现场,通过近距离观察和现场学习,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样的历史课”。丰富、多样、深度的研学体验,让孩子们切实感受到了博物馆的魅力,也启发了孩子们对古代历史的研究兴趣。截至目前,莒南县已形成了“月月有创意、期期都爆满、场场皆生动”的文博研学活动特色,创造了“形式多、内容新、学生爱、大众亲”的文化热门现象。

2.2 由“守护”到“激活”,让文化遗产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莒南县文博研学通过“文博‘三堂’课品”,先后开展了以饮食文化、节日文化、考古文化、礼仪文化、农耕文化等为内容的系列文化活动,将文物保护成果转化为老百姓看得懂、喜欢看、记得住的文化传播内容,充分体现了接地气、融生活、有温度。莒南县文博研学通过“文博‘三堂’课品”,创新实施了融入百姓生活的“五路径”:一是创新文物“体验路径”,打造文博“手工课堂”;二是创新文物“数字路径”,打造文博“云”课堂;三是创新文物“沉浸路径”,打造文博“行走”课堂;四是创新文物“传承路径”,打造文博“红色”课堂;五是创新文物“欢乐路径”,打造文博“节日”课堂。同时充分利用莒南县国有、非国有博物馆资源优势,加强“Yes,博物馆!”文博研学馆际联合协作。我们联合莒南县德君泥陶博物馆、神农传统农耕博物馆、永泰茶具文化博物馆三家非国有博物馆,研发开展了“Yes,博物馆!”陶器主题研学、农耕智慧主题研学、“春诵夏弦—那些年的老课本”主题研学。以点带面、多维发展,在充分调动、利用全县博物馆资源的同时,也带动、协助非国有博物馆通过多种方式将历史文物、节日习俗、红色故事等内容融入文博研学活动中,在寓教于乐中引领人们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激活文物资源、用好文物资源。

2.3 由“小众”到“大众”,让文物实现社会共享

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莒南县将文博系列活动切实下沉到乡镇、村落、老百姓家门口,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两创”精神食粮。一是积极开展文博活动进社区,先后深入到十字路街道学苑社区、赤眉山社区、温泉社区等诸多城市社区,为那里的群众送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年均服务群众3万余人。目前,莒南文博研学已成为社区点播量最高的文化活动。二是积极推进馆校合作共建,结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充分挖掘博物馆资源,实行“博课+校课”的教育模式,将博物馆文博研学课堂嵌入学校教育,常年开展“文博课堂进校园”活动,推进文化遗产与学校教育的共享共通共融,先后走进莒南县第一小学、第四小学、第五小学以及各镇街小学等学校,将优质的文博服务送到学生身边,让学生们在课堂外学习到了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实现了“博课+校课”“教育+文化”的双赢,受益学生有10000余人。三是共享文物资源成果。为解决研学班额有限与学员参与需求大的矛盾问题,我们通过增设研学班次、实施研学“专场点单”等方法尽量增加线下参与名额。同时增设线上研学服务模式,将每期“Yes,博物馆!”文博研学活动进行总结和梳理,制作活动视频公开发布,共享研学课程课件,并利用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扩大辐射范围,让文物资源成果、研学活动成果充分得到共享。同时推出系列文物“云”展览、文物展示微视频、文物主题宣传片等为展示载体,突出文物数字化展示传播体系,创新表现手法,拓展文化传播渠道,提升文物宣传力度。在此基础上,配套升级推出“文博课堂云视频”服务项目,及时开展文博课堂“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等服务,精准开展文物“云”课堂直播和推送录制视频。目前已推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青春故事”“渊子崖保卫战”“厉大娘”等线上文博课程。四是配套推出文博活动点单互动,实施精准服务。制作了一批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形成群众文博活动资源库,并根据群众需要和订单分类。先后接受了十字路街道红星幼儿园、筵宾镇文化站、文疃镇小学等基层单位的文博点单,让文博服务由面上的覆盖延伸到了“一对一”的精准服务,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充分满足了线下、线上、馆内、户外等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效根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推动了文化“两创”落地生根。

通过打造研学服务共享模式,莒南县文物资源利用焕发了新活力,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共享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资源利用更加充分。莒南县积极探索文物利用新方式,拂历史之尘、赋文物以生命,让历史“发声”、让文物“说话”,有效拉近了文物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以多彩活动焕发了文物新活力。莒南县博物馆2023年共接待观众8.6万余人次,红色主题展厅年接待各类党政机关、企业、学校及其他社会团体来馆开展党建活动30余场次,受教育人数达2000人次,已成为莒南县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打卡地”。开展“Yes,博物馆!”文博研学活动30余场次,服务全县中小学生10000余人。2022年莒南县博物馆成功入选临沂市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莒南县博物馆文创扑克荣获莒南县首届文化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厉家寨”文化系列衍生品荣获临沂市第二届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创意创新奖”。

宣传效益更加明显。自莒南县深入推进文物资源利用以来,推出的精品展览、文博课堂、博物馆研学等活动,使莒南县的历史文化资源得到了更有效、更广泛的宣传。2021年,莒南县“‘初心·使命’莒南县庆祝建党100周年革命历史专题展览”成功入选中央宣传部、国家文物局面向全国公开推介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9个精品展览之一,是山东省唯一一个入选的县级展览,同时被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大型文化类核心期刊《文化月刊》刊登报道,被《临沂日报》等多家媒体转载报道;2022年,博物馆文博课堂等系列做法以《莒南:“多彩”活动焕发文物“活力”》为题被山东省文旅厅官方公众号宣传推广;“Yes,博物馆!”文博研学活动以创新改革事项入选莒南县2023年度“一镇街一改革品牌、一部门一改革重点”工作;莒南文物“微”视频多次在“学习强国”全国平台及地方平台推广,莒南文物宣传工作得到全方位提升。

便民服务更加扎实。通过文化“两创”工作的启示,莒南县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更加重视“以人为本”,将服务意识始终贯穿于工作理念中,打造精准服务、下沉服务的博物馆工作模式。推出了“文博研学 公众点单”的研学模式,举行了莒南县红星幼儿园专场、筵宾镇专场等十余场次精准服务研学活动;以“文博课堂”为依托,开展下乡宣讲服务活动26场次,让文博服务下沉基层,贴近百姓。

3 经验总结

打造文博服务品牌,应当坚持共享发展,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筑牢文物安全底线、激发文物利用活力,创新博物馆资源利用路径,继续注重文物保护利用统筹推进,做好文博研学共享服务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一是要强化文物保护,夯实文物安全基础。文物安全是文物利用的基础和首要条件,文物事业的发展和文物资源的利用都离不开文物保护工作。要积极落实部门和属地管理责任,建立网格化工作机制,形成覆盖全县的文物保护安全网络。要积极实施文物保护工程,对重点文物进行预防性保护和抢救性修缮,强化技术防范措施,推动文物保护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提升安防消防水平,以人防、物防、技防多种手段确保文物安全。

二是要强化阵地功能,突出社会公益作用。社会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功能之一,要突出文博事业的公益性作用,以博物馆资源为载体,以教育共建为助力,落实免费开放,加强文物博物宣传,形成关心文物、热爱文物的良好格局,让文物从历史、从研究中走出来,脚踏实地地走入人民群众的心中,发挥出文物最大的价值。同时要充分发挥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促进博物馆与学校教学、综合实践有机结合,推进利用红色文旅资源、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建成全县中小学教育的第二课堂。

三是要强化服务意识,下沉文博服务领域。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应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博物馆作为人民群众的文化阵地,要始终把“我怎样服务、我为谁服务、老百姓想要什么样的服务”的思考贯穿于阵地服务工作中。博物馆推出的系列活动,要切实下沉到乡镇、村落、老百姓家门口,让文物资源利用成果打破“最后一里路”的壁垒,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两创”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