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高密市博物馆书画保护修复项目为例,探讨了馆藏书画保护修复工作的流程、标准,以及重要性、主要病害、修复方法。高密市博物馆书画修复项目的实践,通过科学、专业的修复工作,恢复了书画的原貌,延长了其保存时间。文章旨在为其他类似项目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馆藏书画保护修复工作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文物;书画;保护修复;高密博物馆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8.010
高密市博物馆成立于1995年6月,文物展厅面积2140平方米,现馆藏文物数量11123 件/套,文物类别涵盖书画、陶瓷器、古籍、青铜器、画像石刻、玺印等20余类。现年接待观众15万余人次,为第四批国家二级博物馆。
高密市博物馆馆藏书画207件,其中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8件、三级文物166件,包括高凤翰《牡丹图》、沈周《陶渊明爱菊图》、董其昌书法册页、清康熙五十二年圣旨、清李元直行书手卷、清刘墉《赤壁赋》手卷等。此外,高密是中国年画之乡,馆藏扑灰年画作品也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是该馆的特色收藏。这些重要的书画文物多数已出现污渍、折痕、断裂、残缺等严重病害,不仅无法进行展示,而且难以保存。近年来,高密市博物馆联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对馆藏书画进行了集中保护修复。
1 需修复书画基本概况
需要保护修复的书画共计145件(套),这些书画文物是多年来由民间征集购买或接受捐赠所得,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方特色,能反映出高密以及山东半岛当时的文化水平、艺术发展状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这批书画文物主要分三大类:①普通书画。大部分为明清和民国时期名家之作,如沈周、董其昌、王时敏、王翚、高凤翰、刘墉、恽寿平、何绍基等的作品。这些书画的作者大多是明清或民国时期名声显赫的书画名人,造诣深厚、风格独特、技艺精湛、成就卓越,对后世的影响较大。②扑灰年画。扑灰年画是中国民间年画中的独特画种,是山东省高密市一项独具特色的传统美术工艺,其以独特的制作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广受赞誉。扑灰年画起源于明朝初期,其制作过程融合了绘画、雕刻和印刷等多种技艺。艺人们首先用柳木炭条起稿,再用画纸扑灰复制,之后手绘上色,历经多道工序,最终呈现出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画面。高密扑灰年画在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它的人物形象丰满圆润,线条流畅,色彩浓重而不失雅致。画面构图简洁明快,常常以人物为中心,背景简洁,形成鲜明的视觉效果。此外,扑灰年画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其中,《姑嫂闲话》《踢毽子》《万事如意》《富贵平安》等作品,均为扑灰年画的经典之作。其独特的技法与粗犷的风格,不仅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更成为收藏研究的珍品,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③半印半画类年画。半印半画类年画是传统民间绘画艺术,流传于高密一带,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其是在高密扑灰年画基础上,引进杨家埠、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刻印技术发展而成的独特艺术形式。以木版线条代替扑灰描绘轮廓,用绿、橘黄两块套色版印刷,通过粉脸、手等技巧,敷以大红、粉红等丰富色彩,使画面鲜艳多姿。最后,在画面重点部分涂上明油,增强画面光泽度的同时,更使整个作品焕发独特光彩。半印半画线条挺拔、简练,色彩鲜明,对比强烈,是农家喜欢张贴的装饰画。
2 馆藏书画主要病害
依据《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WW/T 0014-2008》及《馆藏纸质文物病害与图示:WW/T 0013-2008》的指导原则,对馆藏书画文物进行了详细的病害调查和分类工作。这批文物所呈现的病害状况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水渍、残缺、污渍、返铅、折痕、断裂、变色、皱褶、粘连、微生物损害、动物损害、糟朽、褪色及字迹模糊等纸张本身和写印色料病害。
3 馆藏书画修复工作预期要求
3.1 工作目标
根据纸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实际状况,确定以下工作目标:
①对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修复,清除书画表面霉斑、污渍,修复断裂褶痕,恢复文物基本面貌,满足陈列、研究的需要。
②加固脆弱书画,提高其力学强度,延长文物寿命。
③提升文物包装和保存环境质量。
3.2 技术指标
①强度指标:由于自身材质的劣化,许多书画已严重糟朽,所以加固是本次保护修复的首要目标,加固强度应能满足文物的正常搬运工作需要,如入库、出库、展出,能够承受专业人员的日常操作。
②文物安全性:保护修复过程中保证文物的完整性。
4 馆藏书画修复工作实施
修复工作由博物馆工作人员、专家和山东潍博文物修复有限公司具体实施,确定方案后,进行书画的保护修复技术操作,由实践经验丰富的文物修复人员负责技术指导,实施地点为高密市博物馆。
4.1 修复工作实施原则
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操作,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文物修复人员负责技术指导。文物安全实行专人负责制,出入库房需填写文物出入登记表及文物交接单,文物处理过程关键步骤需及时照相存档,及时完成纸质与电子档案输入工作。
依据国家文物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办法(2014版)》,文物保护修复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①需保持原状,尊重文物历史真实性,确保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完整延续。
②修复文物时,应最小化干预,少清除多保留,保护文物信息,避免过度干预改变其价值。
③修复材料应与文物原始材料兼容,并具备可再处理性,以便未来再次修复。
4.2 技术路线概述(图1)
根据该批书画文物的基本病害情况,对该批书画进行绘制病害图、检测分析、灭菌杀虫、去除无法保存的旧装裱材料、加固、脱酸、清洗、画芯修复、防虫防霉和包装等处理。
相对于普通书画文物,年画修复有其自身特点。多数年画的用纸较为粗糙,纸张非常脆弱,加之后期保存环境的影响,除了参照古代纸张进行修复和加固外,还需对纸张生产来源进行定性研究。一般手工制作的纸张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成分配比合理,纸张强度好;机械方法生产的纸张,由于化学药物的清洗、漂白及各类辅助化学成分,纸张纤维的牢固性较差,需要进行纸张脱酸和纸张加固,因此修复时需单独处理。
此外,年画的木版也因材质具有吸湿性,易滋生霉斑和害虫,因此防潮、脱水、驱虫杀菌是科学保护与修复的必要措施。遇到变形、开裂,甚至失去原状的,一般采用缓慢干燥的办法进行脱水,之后再进行树脂加固处理。处理则采用毒气消毒、真空消毒、蒸汽消毒多种方法进行杀菌、杀虫处理。
4.3 修复实例
4.3.1 返铅的处理(图2、图3)
绘画中使用含有铅白的颜料,经年累月,很容易被空气氧化产生硫化铅,而硫化铅呈深蓝灰色或者黑色,容易遮盖其他颜色,所以返铅处整体呈黑色,严重影响书画外观。
传统处理铅黑的方法是在返铅处倒上酒精并点燃酒精,多次重复操作以达到去除铅黑的效果。书画多为纸质或绢质,传统处理铅黑的办法在书画上操作风险性极大,稍有不慎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我们采用一种比较安全易操作的除铅黑的方法,主要利用含有活性氧离子、pH值11~13的强碱性电解水。实际操作中,直接用毛笔蘸取电解水,轻轻涂覆于古旧绘画中返铅的部位,并持续擦拭,直至灰色或黑色完全消退。然后再用毛笔蘸取二次蒸馏水,对返铅部位进行最后的擦拭。这种方法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效果显著,能够彻底去除古旧绘画上的返铅现象。更为关键的是,对纸张的自身强度未造成影响,使纸张可以耐久保存。
4.3.2 旧料恢复(图4)
清邹一桂花鸟,水渍、污渍污染较严重,下隔水缺失,其余裱料基本完整,因上隔水尺寸较大,所以决定从上隔水取下一块作为下隔水。
先将旧料从裱件上拆下来,然后将旧料铺在助纸上进行清洗,揭取旧的托纸,拉线将旧料调整整齐,覆上染好的托纸,然后上墙挣平。等到画心处理完以后,将修复好的旧料重新装裱即可。
5 馆藏书画文物保护修复后预防性保护措施建议
5.1 书画文物保管方法
密封除氧:将纸质文物放在特制薄膜袋或其他密闭容器内除氧封存。
装匣保存:将封存后的纸质文物放置在专门为其制作的无酸纸匣中。
5.2 保存条件建议
经过专业的保护处理后,需严格按照《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及《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等相关标准和规范化文件执行后续工作,严格注意以下事项:
①纸质文物的保存环境温度应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日波动在±2摄氏度以内。
②为确保文物的保存环境稳定,相对湿度应维持在大约55%,且每日的波动范围需控制在±5%以内。对于温湿度的控制,需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与调节,以避免任何周期性的温湿度波动。
③文物陈列展出时,应使用不产生紫外线的冷光源,或在普通光源上涂抹紫外线吸收剂用于过滤除紫外线。此外,应避免光线直接照射文物,确保灯光照度在50勒克斯以下,满足清晰观赏文物的需求即可。
遵循以上要求可以为纸质文物打造一个理想的保存条件,从而有效延长文物寿命。
6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密市博物馆书画修复项目的深入研究我们得以明晰:首先,基层博物馆在书画修复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科学的管理、专业的团队、有效的资源整合以及持续的教育培训,可以显著提升修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其次,书画修复工作不仅有助于文物的保护和传承,还能促进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参与,增强文化自信。最后,基层博物馆在书画修复工作中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聘请相关专家、单位进行指导咨询、整合相关成果、明确和掌控项目实施技术指标,也能够完成馆藏书画修复工作,最为关键的是提升了博物馆自身馆藏文物修复以及预防性保护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景长虹.浅谈对馆藏书画修复的认识:以陇西县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2):87-89.
[2]邵译萱.馆藏书画文物的保护与修复研究[J].收藏,2023(9):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