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2006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明确规定:“班主任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应由取得教师资格、思想道德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身心健康、乐于奉献的教师担任。”从中可以看出班主任岗位的重要性和专业性。然而在现实情况中,由于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大部分教师对班主任岗位持抗拒态度,认为是兼任工作,更遑论专业化发展。师范生培养中是没有班主任这一专业的,这导致大部分教师在入职前、入职后都缺乏必要的班主任工作理念和专业技能,以致在现实教育教学中,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状况更是不容乐观。基于对粤东山区梅州市两所完全中学(梅州中学、联合中学)的班主任专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笔者尝试从学校的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现状调查分析
(一)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意愿及理念的现状调查
1.班主任入职的方式及态度。在班主任入职方式的调查中,由学校直接任命为班主任的教师占53%,由年级推选的占38%,自愿担任的仅占9%,通过竞争上岗的为0%。从这一调查结果来看,教师积极主动争取成为班主任的比例较低,大多数教师都是由学校任命和年级推选而被动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对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态度调查中,37%的中学班主任教师表示乐意担任班主任工作,43%表示为被动接受,3%表示主动争取做,而有17%的教师明确表示不愿担任班主任。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60%以上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态度是消极的。
2.班主任入职的动机。中学班主任教师担任班主任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调查担任班主任的理由的多项原因时,63%的班主任表示是因为上级安排,51%是出于评定职称需要,28%选择想要发展自我,21%因为喜欢与学生交流,没有一个班主任是出于经济待遇的原因担任班主任。在现实中,有很多的教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工作,主要原因是班主任工作繁重、责任大、待遇不高。
F7JlKSIdR41dbLl4FRVzIw==3.对班主任专业性的认同。在调查的中学班主任教师中,对于是否赞成“所有教师都能胜任班主任工作”这一观点时,20.9%的中学班主任教师明确表示不赞成,44.3%的教师赞成“所有教师都能胜任班主任工作”。从这一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教师对班主任工作具有专业性的认识上是存在先天不足的和存在逃避心理,认为“人人皆可担任班主任”,只有两成的中学班主任教师明确认识到班主任工作具有专业性。这对普通教师想要通过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产生了极大的障碍。
4.班主任教育理念理解。在对班主任教育理念的理解调查中,很多班主任认为其本职工作就是管理好班级,其仅仅是班级的管理者和制度的执行者,将管理的重点放在班级成绩的提高上,而不是在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上。在现实中,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功利主义至上导致了班级的关注点都在学生的成绩提高上,从而忽略了学生的生命教育和精神成长。
5.班主任工作的价值认识。由于在入职、态度、动机、理念上存在的实际问题,导致大部分教师缺乏对班主任工作价值的认识。对于所有担任班主任的教师来说,首先就要思考班主任工作对自己、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其次,班主任工作的目的是要帮助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第三,班主任工作的价值更应该要体现在对学生潜能的激发和生命的健全上。班主任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内化为专业发展的动力,自觉的寻求专业发展之路。
6.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自觉性。班主任自身意识是专业发展的内部决定性因素,班主任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是其自身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调查中可以看到,这恰恰是现实中很多班主任所缺乏的。一方面,大部分教师满足于目前的现状,提高自身专业发展的意识比较淡薄。另一方面,繁重的班主任工作让教师参与“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热情不高,有较强的“职业倦怠”和反感的情绪,在工作中缺乏激情与动力。
(二)班主任专业化的实践行为
1.工作实践能力较弱。班主任实践行为的偏差,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班主任实践能力的缺乏。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要担任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双重角色,这对教师的能力要求非常高。虽然这也符合教育部对于担任班主任工作教师的定位和能力要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实践能力较差或者主观工作意愿较弱的班主任,其本身想要实现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是非常薄弱的。在对两所学校的班主任工作进行调查,大部分的班主任工作缺乏创意与规划,缺乏明晰和合理的目标,更缺乏总结和反思的行动研究,导致大部分的班主任工作成为一项自主散漫、缺乏意识、低水平和重复性的工作。
2.交流沟通不畅。交流与沟通是班主任实现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沟通与交流,班主任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使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少走弯路。但现实中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与其他班主任交流较少;二是班主任与班级其他任课教师的沟通不够;三是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较少。
3.重成绩轻德育。德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德育不像学科知识,可以通过成绩体现,成为评价班主任工作的标尺。在实践中,受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的影响,班主任更多的是将精力放在班级学习成绩的提高上,忽略了德育的重要性。
(三)学校对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支持保障不足
除了班主任自身主观方面的影响外,学校支持力度不足则是客观存在。中学班主任专业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制度的保障。然而,在现实教育实践中,中学班主任专业发展没有得到有力的支持。主要体现在:1.认为人人皆可做班主任的观念普遍存在;2.班主任的绩效不高;3.注重学科教学培训,忽略班主任专业培训;4.将管理压力和工作检查都放在班主任身上。
二、学校层面推动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一)营造精神文化家园
人无精神不立,只有良好的班主任专业精神才能不断促进班主任专业化的成长,良好的班主任专业精神来源于学校的文化建设。学校应该积极倡导、建立和浓厚班主任专业精神的文化氛围。学校领导应成为班主任的精神发展的关怀者和促进者,重视学校的精神文化的建设,倡导构建科学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形成具有人文素养的管理体系。
(二)增强班主任专业发展理念
班主任自身专业发展的意愿是其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班主任充分认识到了专业发展对自身的重要性,才能够真正地投身专业发展的行动中。因此,学校要采用各种途径增强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理念,帮助教师认识到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进而产生专业发展的意愿。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专家讲座、外出学习交流等方式,深入地学习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理论,帮助班主任建构起科学的班主任工作理念;另一方面,引导班主任对自身工作进行反思,发现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让班主任意识到专业发展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提高班主任职业幸福感
班主任普遍身心压力较大,不仅不利于班主任的工作成效,还阻碍了班主任的专业发展。班主任同时担任科任和班主任双重角色,除了做好学科教育之外,还必须进行班级日常管理、完成检查资料和任务、加强与家长沟通、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等。现实中,学校更看重的是班级的成绩,这往往忽略了班主任在其他方面的价值。学校应给予班主任充分的关怀、支持和帮助,建立良好的评价体系,倡导积极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方法。
(四)维护班主任身心健康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建立班主任心理干预系统,设立各类教职工组活动,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等方式,及时为班主任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另外,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心理健康培训。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假日旅游、户外拓展活动等活动来丰富班主任的业余生活。
(五)建立科学班主任考核制度
学校应该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客观评价班主任工作,以起到引领正确价值取向的作用。一是考核程序规范,考核过程公平公开公正;二是要把师德、德育成效、育人实绩等作为班主任考核、评优的重要条件;三是立足学校实际,提高对班主任绩效的考核力度;四是要提高班主任工作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符合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重要工作中所占的比例,树立良好的导向。
(六)搭建班主任专业发展平台
首先,学校应为班主任工作室提供专业阅读的条件,为班主任配备班级管理、青少年心理学、德育原理等相关专业的书籍;其次,定期开展主题沙龙活动,交流讨论班级管理、教育问题学生等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提供操作性较强的应对策略和方法,激活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的尝试和探索;最后,鼓励中学班主任教师开展科研活动,中学班主任教师要结合自身的个人教育实践、从班主任工作室的交流以及从主题沙龙的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形成成果。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研究项目(德育专项)立项课题“粤东山区中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号:2016JKDY37)项目成果】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