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灵秀出莺唱,啼笑喜怒成隽永。
——题记
来到台州市的仙居古镇,怎能不看看被称为“中国第二大剧种”的越剧呢?
跨过半膝高的门槛,映入眼帘的是三尺高古色古香的戏台。台下早已是人山人海,我随便找了个空当坐下,等待着越剧《红楼梦》的开演。
二胡与古筝的音色同时响起,好戏开场了。画着淡妆的小旦紫鹃一边竖着兰花指从台左跑到台中央,一边唱着:“林姑娘来了没有?林姑娘来了没有?”紧接着,一位举止优雅的花旦上了台,只见她“两弯似蹙非蹙罥(juàn)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想必这便是林黛玉了。她徐徐移步,吟唱着:“我爱那潇湘馆中千竿竹,与我一样瘦伶仃。风敲瘦竹伴读书,雨打芭蕉和诗吟。”江南的柔情随之婉转而至。她的嗓音,似细水长流,又如清风拂面,让人心生怜爱。她手提折扇,轻盈地转身,裙摆随风摆动,每一个动作都流露出古典美。
过了一会儿,一位风度翩翩的俊生走了出来。他面如凝脂,眼似点漆,眉如画画,嘴巴粉若涂朱,这扮相,是贾宝玉无疑了。“天上掉下来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他的唱腔清澈温柔,眉宇间又似含一抹山中翠竹,不失刚劲。
整个剧院的人都沉浸在这美妙的意境中,以至于一戏终了,竟无人察觉。许久,不知谁“啪”的一声鼓了掌,所有人才如梦初醒般鼓起掌来——“好!”……有些人甚至激动地站起来呐喊,这应该就是给予演员们最高的评价吧!
待人群渐渐散去,我意犹未尽地来到剧院后台,碰巧遇到一位老人正在搬运道具,我连忙上前帮忙。老人问我:“小朋友,你喜欢越剧?”
“有一点儿兴趣。”我不好意思地答道。
“喜欢越剧的什么?”
“我觉得越剧挺有韵味的,曲调和唱腔婉转柔美,又含些深沉哀怨,很有江南的味道。”
“说得好哇!小朋友,你算是懂越剧的。不过时代变了,现在的年轻人基本都沉迷于短视频和手机游戏,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欣赏越剧了……他们啊,嫌剧目老,节奏慢……”
“老爷爷,如今年轻人重新认识、接纳越剧啦!越剧在年轻人的圈子里也火起来啦!”我马上说道。
老人笑道:“好哇!不管时代如何变化,越剧总是有观众的!希望你能一直喜欢越剧!”
我想,越剧诞生于江南,它就像那江南随处可见的青藤,会以蓬勃柔韧的姿态蔓延开来,传承后世。
走出剧院已是傍晚,天边的白光慢慢褪成浅绛,而后泛出酡红……
(指导教师:尹宏)
点评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场越剧——《红楼梦》,通过与老人的对话抒发了观感,展现了越剧的独特魅力,以及“我”对其传承问题的思考。首先通过诗句题记铺垫了浓郁的江南文化氛围,为文章奠定了基调。接着,通过对演员和观众的描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栩栩如生的越剧世界。结尾部分设计巧妙,由“我”与老人的对话引出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升华了主题。
(尹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