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所喜闻乐见。中国戏曲发展到今天,已有300多个剧种,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期待中国戏曲能够继续传承与创新,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请以你知道的中国戏曲之一种为对象,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叙述你的所见、所闻、所感。
我手中紧握着三张湘剧团的入场券,心中充满了期待与好奇。姨父热情邀请我们一家三口前往坡子街,去感受一番花鼓戏的代表作——《补锅》。说实话,长这么大,我还从没完整地看过一场花鼓戏呢!
踏进剧场,一股暖意瞬间包围了我。四周虽然黑漆漆的,但我依然能感受到剧场内的热烈气氛。当我摸索着找到座位坐下,舞台上的灯光突然亮起,一下子将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舞台正中央是一个农家小4900c1195992ddd4cf5eaf083d245e18屋,小屋外是湛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地和黄色的土地,舞台布景像是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一位大娘用标准的长沙话唱着:“人人夸我猪养好啰,还要开会表扬我。”明亮的舞台灯光使得整个画面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倏地,灯光黯淡下来,背景音乐也变得没那么活泼了。此时,大娘略带哭腔地唱道:“都怪我笨失手啰,失手打破了煮潲锅。这下猪儿没饭吃,一个个饿得瘦瘦的。”演员、音乐和背景仿佛融为一体,宛如现实中的一幕,尤其是大娘那一口纯正的长沙话,让我倍感亲切。
接下来,男主角登场了。他和大娘一边热火朝天地补锅,一边唱出了那首经典的《手拉风箱呼呼响》:“手拉风箱,呼呼地响,火炉烧得红旺旺。”这旋律我听姨夫多次哼唱过,此刻再一次听到,我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就在我摇头晃脑跟唱时,目光瞟到了角落中的伴奏队。咦?那个敲定音ea5be26efa97d8a60eec0f756c18d6ca鼓的人好面熟啊,是姨父!
时间在演员们的一唱一和中飞逝,在锣鼓声中,一场戏落幕了。我到后台寻找姨父,他见我来了,兴冲冲地给我介绍起了花鼓戏:“花鼓戏在清朝嘉庆年间就初步形成了。花鼓戏与其他戏曲有所不同,它结合了很多地方民俗,比如这部戏中就用了长沙话。花鼓戏的动作、剧情也偏向于以小见大,往往只演一件很小的事情……”说着说着,姨夫不禁露出惋惜的神色,“现在啊,花鼓戏可没那么多人看喽!”
在现代社会,娱乐方式的更新,特别是手机短视频的出现,确实给花鼓戏这类传统戏曲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我想,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短视频带来的走马观花似的快感,而应该更加珍视那些具有文化底蕴的传统艺术形式,应该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让艺术之花永不凋零。
走出剧院,阳光扑面而来,演出的画面还在我的脑海中回放着。
(指导教师:尹宏)
点评
文章讲述了一次观看花鼓戏《补锅》的经历,通过对剧场环境、舞台布置、角色表演等的描述,细腻展现了花鼓戏的魅力。作者巧妙地将个人感受与对传统文化的思考相结合,表达了对花鼓戏等传统艺术形式的尊重,提出了传承的重要性。文中对花鼓戏表演的细节描述非常生动,且能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这使得读者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花鼓戏的魅力。
(尹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