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8……3,2,1,发射!”2024年9月22日,浙江省绍兴市元培小学的严弘森同学制作的固体燃料火箭模型在绿茵场上腾空而起,直冲云霄。他成功发射了他的第二枚火箭模型“森行号”。研究火箭、学习航天知识,是严弘森的爱好,他的梦想是造出一枚真正的火箭。
如何让“火箭”从无到有?
真正设计制作一枚火箭模型,须经过草图设计、三维模型绘制、火箭电路设计、设备调试制作、火箭装配测试、制作嵌入程序、各项功能模块测试、火箭燃料调制测试、火箭发射箱制作等步骤。任何一个步骤出了差错,都会导致火箭模型发射失败。
去年6月,我在学校发射的是一枚测试箭,测试发动机的稳定性、材料的隔热性能和火箭的飞行轨迹等。这枚火箭虽然按计划发射升空了,但是飞到200米的高度就开始下坠。事后我排查原因,发现是因为使用的PLA材料强度较低,隔热性能不够好,导致高空自动开伞模块故障,没有成功打开降落伞。
今年我又发射了一次火箭模型,主要目的是测试飞行姿态的稳定性。
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我改进了飞行控制系统,重新设计、优化火箭的材料和各种衔接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制作发动机。起初,发动机测试总是不顺利,直到我使用了铝合金材料,并在发动机喷嘴处用了耐高温模具钢,发动机才测试成功。
爸爸为我购置了能打印碳纤维的3D打印机,增强了火箭箭身的性能。同时,我还增加了远程的手动开伞设计,为火箭模型发射降落上了一道“双保险”。
经过数次发动机和开伞测试,火箭基本制作完成。然而,在调试代码的过程中,我发现现有的倾角和大气压强模块无法适应这枚火箭的负载和我的需求。这意味着之前的设计都要被推翻。我不甘心认输,于是找专业老师请教。经过老师的指导,我再次调校火箭的状态,终于,第二枚火箭模型成功发射,降落伞也顺利打开。
当“造火箭”遇到瓶颈
制作火箭模型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每每遇到问题,我都会感到很焦虑。但在苦恼之后,我会静下来苦苦钻研,慢慢找到症结所在。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我会查找相应书籍、学习有关课程或向老师求助,寻找解决办法。
我把零花钱都用在了研究火箭上。平时,我喜欢穿普普通通的T恤衫,吃饭只有一碗素面就可以。我常常晚上十一点多才睡觉,早上又是家里第一个起床的人,为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做出最大的努力,我乐享其中。
爸爸妈妈虽然在专业知识上帮不上什么忙,但我看得出,他们在尽力包容我、支持我、陪伴我,他们是我强大的精神支柱。
我的收获远超“制作火箭”本身
有人曾问我:沉迷研究火箭,会不会耽误学习?
我的回答是:当然不会!
我会早早地完成作业,空出时间研究火箭;为了弄懂火箭的原理,我也会提前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知识,进行一些软件的项目化学习。即使未来我不一定能从事与火箭相关的工作,但在这段时间的研究、尝试过程中,我收获了丰富的知识,获得了终身可用的自驱力和学习能力,养成了遇到困难保持平静理性、不轻言放弃的品质。相信这些对我未来的发展都是有帮助的。
因为热爱和坚持,我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断成长。你的热爱是什么?一起勇敢追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