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熟悉的美猴王

2024-10-25 00:00张同胜
光明少年 2024年10期

当我们谈孙悟空形象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

谈孙悟空的形象,是因为他长得美吗?不是。实话实说,孙悟空不仅不好看,还有点吓人。吴承恩在其编撰的《西游记》中这样描写孙悟空的外貌:长相圆眼睛,查耳朵,满面毛,雷公嘴,面容羸瘦,尖嘴缩腮,身躯像个食松果的猢狲,虽然像人,却比人少腮。美猴王?名不副实,反倒更像是“雷公爷爷”。我们喜欢孙悟空,不是因为他的外貌,而是因为他骨子里有一种可贵的人类精神:追求自由自在,疾恶如仇,蔑视权贵,敢于抗争,勇敢无畏,不屈不挠,除恶扬善,幽默诙谐,乐观向上……满满的正能量。

谈孙悟空的形象,是为了拆析它在不同媒介生态里的表现形式吗?这个问题,归根到底,是艺术形象在不同媒介环境中意义偏向的问题。在勾栏瓦舍里,据《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孙悟空最初是一个“白衣秀才”的形象。在金元《西游记》杂剧中,孙悟空有家有室,同时又是唐僧的护法。在《西游记》平话里,西游故事热闹、好看,孙悟空诙谐幽默,机智勇敢。

在文字文化尤其是印刷文化中,即在小说《西游记》的前七回,孙悟空大闹龙宫、大闹地府、大闹天宫……展现的是我们儿童时期天真烂漫、天不怕地不怕的反叛精神;作为唐僧的护法,西天取经路上的孙悟空,完全就是遵纪守法、镇压邪恶、除恶从善的英雄好汉,真正的“齐天大圣”。这简直就是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小时候无所畏惧,长大后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努力成就一番事业。

在电子文化和数字文化时代,孙悟空的形象有何变化或演变?1941年,万氏电影制作的《铁扇公主》第一次将孙悟空搬上银幕,但在人们的心目中,最完美的孙悟空形象,却是20世纪60年代动画电影《大闹天宫》里的美猴王形象。“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种时代精神,与西游故事尤其是孙悟空的英雄故事一起生成了一个时代性表征。1995年上映的电影《大话西游》卖座率不高,不过,网民拯救了它的艺术生命,让孙悟空获得了新的时代形象。《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导演田晓鹏认为,孙悟空是“一个并不好看却桀骜不驯、很有侠气的英雄”。网络时代,西游故事诸如《悟空传》《朱雀记》“唐僧大话系列”“沙僧大话系列”“八戒大话系列”等在网络文学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孙悟空的形象,与时俱进,总是时代精神的艺术展演。

说唱艺人表演的西游故事、《西游记》小说、《西游记》续书、《西游记》绘本、《西游记》杂剧传奇和京剧、《西游记》电影、《西游记》动漫、《西游记》电视剧、《西游记》网络文学、《西游记》游戏等,都是西游故事展演其意义的不同媒介。这些口述传统、文字媒介、印刷文化媒介、电子媒介、数字媒介中西游故事里的孙悟空形象,或为白衣秀才,或是美猴王;或为斗士,或是护法;或萌萌哒,或是个愣头小子;或红头发凸下巴,或戴着东坡帽;或圆目龙睛,或火眼金睛;或孤身战天下,或有个儿子孙维辰……我们发现,任何一个艺术形象,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时空表现,而是多维度的精神透视,孙悟空的形象也是如此。一方面,在不同的媒介生态,打造了风格迥异的孙悟空视觉形象;另一方面,由于历史性、地域性、族群性等因素,它又有更为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

跨地域文化的孙悟空形象,更是有趣,变化多端,甚至出现了不可思议的形象。日本出版的绘本《西游记》中,孙悟空长着长长的尾巴。实际上,《西游记》小说中的孙悟空,是有一根猴子尾巴的。然而,在我国影视作品中,孙悟空是没有尾巴的。在好莱坞电影中,孙悟空的形象一般是穿越之后“人”的形象,此乃美国人的理解,在他们的故事中,观音菩萨还跟唐僧谈恋爱呢。可见,孙悟空艺术形象的跨地域文化传播,总会有“在地化”的问题。民族性审美,让孙悟空形象在异域文化中呈现出不同的意义。

孙悟空形象的演变,与讲述故事的时间息息相关。福柯曾说:“重要的不是事件发生的时间,而是讲述故事的时间。”故事表现的意义,正是讲述故事时间的意义。“七十二般变化”的孙悟空,其艺术形象绝非单一或固定,而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千变万化,以后也将无休无止地变迁。这正说明,孙悟空不代表某个时期的历史文化,而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更是世界的瑰宝。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