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干部“双向奔赴”

2024-10-24 00:00:00陈一豪刘泳含
当代党员 2024年20期

以脚步丈量土地,以实践增长才干,以笃行书写答卷……一年弹指一挥间,挂职工作即将结束,来自川渝两地各个部门的互派挂职干部对过去一年的工作有些不舍。

时间指针拨回2023年11月10日,重庆召开第三批川渝年轻干部互派挂职总结暨第四批动员会。会后,按照川渝两省市统筹安排,第四批100名川渝年轻干部奔赴新的工作岗位,开启为期一年的互派挂职工作。近一年来,互派挂职干部们接续努力、笃行不怠,奔忙于各条战线,在各自岗位上书写着精彩的履职故事。

早在2020年4月,重庆市委组织部、四川省委组织部就联合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点任务之一即是建立川渝年轻干部互派挂职长效机制。

川渝两地为何要互派年轻干部挂职?他们从互派挂职工作中收获了什么?距离第一批互派挂职干部出发已过去4年有余,如今川渝互派挂职干部又借助这一长效机制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了什么作用?

“人缘相亲”互交融

“2020年以来,在川渝两省市组织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前三批互派挂职干部在新岗位上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取得了许多成效。”谈及互派挂职干部的意义,作为第四批重庆赴四川互派挂职干部工作队领队的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刘兆奎深有体会:“我们将以深化川渝合作为引领,以临时党支部为战斗堡垒,以5个工作小组为联结点,帮助督促全体互派挂职干部立足岗位特点,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强化‘一盘棋’思维、增强‘一家亲’感情,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加强川渝两地战略对接、政策衔接、功能链接,推动更多川渝合作标志性成果落地落实。”

2020年以来,川渝两地重点选派在核心业务岗位任职、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优秀年轻干部,以干部人才的交流融合促进生产要素的交流整合,推进川渝两地全方位、深层次、常态化、高效率开展交流协作。

川渝互派挂职干部一头连着重庆、一头连着四川,既做客又做主,成为架在川渝两地之间的桥梁。

当前,随着川渝两地整体实力持续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经形成目标同向、措施一体、协作共赢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进入相互赋能、深度融合、量质齐升的新阶段,分布在川渝两地的互派挂职干部就像是播撒在两地的种子,一茬接着一茬开花结果,不断推动川渝两地合作走深走实。

“互派挂职不是为了给年轻干部补经历、添履历。互派挂职干部绝不能抱有‘镀镀金、养养神、串串门、认认人’的心态,而要在聚焦主业上有新站位,强化‘一盘棋’上有新思路,增进‘一家亲’上有新动力。”刘兆奎说。

事实证明,互派挂职工作成效显著。

立足一线砺才干

“赴川挂职,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一定倍加珍惜。”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副主任蒋坤来到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挂职智慧城市运行局政务服务处副处长。

反复提交材料、来回跑路、异地授权困难……群众办事有难点,如何让办事授权真实可信、材料复用便捷可靠?“要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蒋坤刚到新岗位,就开始筹划依托成都高新区区块链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

聚焦办事堵点痛点,利用区块链技术,蒋坤全力推进“区块链+智能印章”“区块链+授权办事”应用,实现“一次授权、真实可信、多次复用”,完成异地授权办事1100余件,该应用获评“2023金链奖”杰出应用案例。

今年2月,在蒋坤的推动下,重庆高新区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以及成都高新区智慧城市运行局联合赴上海、浙江考察跨省通办数字政务等工作。经反复研讨,成渝两地联合印发《成渝高新区开展政务服务“跨域通办”“虚拟综窗”服务工作方案》,两地高新区区级、园区、镇(街)政务大厅开启“虚拟综合窗”远程帮办服务,跨区域、跨层级实现一个窗口、三方连线、两地通办,进一步优化两地企业群众办事体验。

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章节之一。2023年11月,重庆市涪陵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周波毅前往四川省自贡市挂职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以“盐帮菜”为特色的预制菜产业在自贡飞速发展。去年12月,四川特色食品暨预制川菜(北京)宣传推广周活动在北京举办,周波毅作为自贡代表着力推动预制川菜“北上”。1个月后,周波毅参与筹备的第三届国际盐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自贡召开,专家学者、相关企业负责人深入探讨盐产业发展前沿、预制菜发展方向等话题,为国际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川南渝西创新创业创造新高地建设行动是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部署,作为“使者”的周波毅担起重任,步履不停:推进2024年自贡—綦江、自贡—长寿等区域合作重点任务;梳理《实施川南渝西创新创业创造新高地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5年)》2024年自贡市重点任务清单;参与自贡市高标准建设川南渝西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调研座谈会……

“要汇聚合力,继续谱写西部发展新篇章。”周波毅说。

“双向奔赴”情谊深

重庆的干部在四川干得热火朝天,四川的干部在重庆同样积极作为。

2021年11月30日,“成渝氢走廊”正式启动,川渝联手建设氢能经济网络拉开序幕。

“新都—九龙坡”往返700公里高速直达干线如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这是徐文军日夜琢磨的问题。

在去年11月挂职重庆市九龙坡区招商投资促进局副局长之前,徐文军是四川省成都市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企业服务部部长。

“氢燃料电池路线适配重载、长途、高能耗的应用场景,重型卡车是重要突破口。”徐文军积极走访成渝氢能企业,找到了破题之路。因长期工作在园区一线,多次参与氢能产业发展探索,对两地氢能产业非常熟悉,他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为龙头企业建立氢能产业创新中心建言献策;招商引资、整合资源,推动氢能工业车辆商业化应用……

在徐文军的助力下,“氢”风徐徐而生:2024年2月,一辆氢燃料电池重卡满载货物,通过“成渝氢走廊”往返于成都、重庆。氢能重卡首次实现成渝干线贯通,成渝的“双向奔赴”续航更长了,动力更足了,步伐更“氢”了。

挂职重庆市江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的徐睿漫步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九街与北仓文创街区时,脑海里却浮现出任职成都市青羊区草堂街道副主任时走过青羊特色街区的情景。

“九街热闹、北仓宁静,都是游玩的好去处,青羊区特色街区也兼有文化与创意。”徐睿不禁琢磨,“两地各有优势,何不强强联手?”

想到就干。徐睿与同事展开合作,推动江北区与青羊区召开共建联席会议,计划协同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积极推动两地开展旅游营销活动,重点之一便是举办“2024成渝街区艺术季”。

“要全方位整合资源,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徐睿作为互派挂职干部,体会十分深刻。

九街、北仓文旅蓬勃发展,又借助“2024成渝街区艺术季”进一步实现融合化、多业态化。今年8月,《人民日报》深度报道九街、北仓等“夜经济”典型案例,点赞其多元消费场景、良好消费体验。

“要吸引更多人‘打卡’江北、青羊。”徐睿干劲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蒋坤等人的事迹,是4批共402名年轻干部互派挂职的缩影。在各条战线上,都能看到川渝两地精心挑选的互派挂职干部走上重要岗位、挑起发展重任、奔忙在一线的身影,他们已成为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中坚力量。

“一年挂职,一生难忘。”这是互派挂职干部们的共同心声。一年时间,互派挂职犹如耕耘在“第二故乡”,互派挂职干部们深度参与核心工作、架起川渝沟通的桥梁,把两地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化到实际工作中。“以前只顾着脚下的‘一亩三分地’,现在眼界宽了、思路打开了,双方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周波毅感慨道。

2023年8月,川渝年轻干部互派挂职机制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跨区域协作经验做法之一,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