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500强重庆上榜企业

2024-10-24 00:00:00唐余方
当代党员 2024年20期

9月11日,2024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发布,10家重庆企业上榜。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以企业营业收入作为入围标准,不仅能展现企业的发展规模和状况,还是读懂中国经济变化、衡量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之一。

跻身中国企业500强榜单的企业,都是企业中的佼佼者。梳理近几年上榜的重庆企业,记者发现,不管是上榜数量还是所涉行业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日新月异、波澜起伏的市场环境下,有的企业成为榜单的“常青树”,有的企业黯然退榜,有的企业则经历了上榜、退榜、再上榜的起伏,还有一些新面孔出现在榜单里。

这些变化,既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中产业的兴衰更替,也体现了企业驾驭市场、搏击风浪的能力。

穿越风雨,稳中求进。记者通过剖析上榜2024中国企业500强的重庆企业,试图找到一些可复制的经验,让更多重庆企业循路而行,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起伏中的韧性与突破

有一家重庆企业,在中国企业500强榜单里显得尤为特殊,它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上榜3年,2023年重回榜单,今年继续上榜。

这家企业就是重庆小康控股有限公司,它控股的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力斯)如今已家喻户晓。

作为一家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业务的技术科技型汽车企业,赛力斯这些年的发展背后,有坎坷、有转型、有飞跃。从这些变化中,我们可以窥见改革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

赛力斯的38年发展史,历经3次关键转型。1986年,它打破技术壁垒,依靠汽车座椅弹簧起家;2003年,它先行先试混合制经济,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进军整车制造领域;2016年,它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全面转型主攻新能源汽车。

与前两次转型相比,赛力斯的第三次转型显得惊心动魄。

这一时期,赛力斯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以及行业的严重“内卷”中艰难前行,作出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决策后,迅速在美国硅谷成立了SF MOTORS公司,累积新能源汽车技术,在研究纯电技术的同时也在钻研增程技术。

这些年,赛力斯在新能源汽车上的投入非常大,不仅在SF MOTORS公司投入了数十亿元,还在重庆两江新区投资30多亿元建设了首座智慧工厂。在转型的探索阶段,企业的营业收入受到一定影响,这也许是它2021年、2022年没有上榜中国企业500强的原因。

发展过程可以上下起伏,但战略决策不能左右摇摆。面对发展过程中的困境,赛力斯始终沿着发展方向坚定笃行。

其实,从赛力斯的三次转型不难看出,这是一家敢想敢干、勇于突破、笃定坚守、追求极致的企业,稳定的内核驱使它能够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2021年,在其他造车大厂有所犹豫时,赛力斯就果断抓住机会,大胆开启了与华为的跨界合作。在双方的合作中,赛力斯将在汽车领域深耕20余年的技术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华为作为赛力斯汽车产业链的软件产品重要集成商,通过电动化、智能化零部件等核心软硬件技术进行赋能。

2021年底,双方深度合作的品牌问界正式发布,并推出首款车型问界M5,售价在20万元以上,受到市场青睐。

随着问界系列的热销,赛力斯趁热打铁,在2022年又推出重磅新品问界M7、M5纯电版。2023年,赛力斯继续乘势而上,发布了问界M9,直接迈入50万元以上的豪华车级别,实现了又一次飞跃。

这些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的发展成果背后,是深厚的技术积累。赛力斯坚持软件定义汽车,早期研发的增程技术已迭代到第五代,处于业界领先地位;全栈自研的魔方平台具备“智能安全、多元动力、百变空间、智慧引领”四大核心特征,是目前行业唯一能兼容纯电、超增、超混3种新能源动力形式的平台。今年上半年,赛力斯的专利申请量为1812件,其中发明专利1313件,实用新型专利300件,实现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快速增长。

不仅如此,赛力斯的“智造”实力也在业界领先,拥有3座智慧工厂,机器人总数超过5000台,其中赛力斯超级工厂的机器人数量超过3000台。

从默默无闻到人尽皆知,赛力斯的华丽转身只花了短短几年。今天再回过头来看,赛力斯始终紧跟国家战略方向,每一次转型都把准了时代脉搏,抓住了行业发展风口,在最恰当的时候作出了最正确的选择。它的战略眼光和果敢决策,在实践过程中的创新与突破,是企业成功的宝贵财富。

“常青树”的坚持与审慎

重庆新鸥鹏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已连续3年上榜中国企业500强,其排名从2022年的448位,升至今年的427位。

稳步上升的名次,映射出新鸥鹏集团稳扎稳打的发展步伐。

新鸥鹏集团成立于1993年,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民办教育企业,业务领域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国际教育以及教育产业、教育服务等。

民办教育是公办教育的重要补充。自成立之日起,新鸥鹏集团便将目标瞄准更高质量的教育,满足人民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教育是一项不可逆的事业,提升教育质量是永恒追求,推动民办教育在新时代新征程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必然要求。”新鸥鹏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鸥鹏集团的坚持是一种长期主义,一切改革创新都围绕提升教育质量展开。它一直在探索小班化、智能化、国际化教育模式,2008年第一个在重庆探索小班教学,2011年正式成立小班实验学校。

不仅如此,新鸥鹏集团一直坚持探索全球性的教育合作交流。经过30余年的发展,新鸥鹏集团目前已在全球建立6大教育中心、16座国际教育营地,与100多所世界一流高校建立合作,全面提升教师的国际视野、国际化教育水平以及学生的世界眼光。

与此同时,新鸥鹏集团还将资源更多地投入到产学研深度融合中,进一步增强办学的韧性,建立重庆财经学院、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等高等应用技术大学,建成我国最大的云教育产业园,专注数字课堂的研发,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学校和课堂中。

与新鸥鹏集团相比,龙湖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连续上榜中国企业500强的时间更长。

近年来,在房地产行业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的大背景下,龙湖集团的营业收入、利润虽然出现下滑,但依然连续上榜,足以证明其在艰难环境中搏击风浪的能力。

在新旧发展模式切换的阵痛期,龙湖集团的探索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在审慎中破局。

龙湖集团相关负责人坦言,企业用多年来的财务审慎态度和提前布局的经营性业务,来表达对行业周期与风险的敬畏。

今年8月,龙湖集团公布了2024年半年度业绩。在开发、运营、服务三大板块中,开发业务板块的业绩虽有所回落,但运营、服务业务板块保持着增长,贡献了八成的核心净利润。

经营性业务被称为房地产行业的“第二曲线”。龙湖集团很早就开始重视经营性业务的投入,比如每年以销售回款的10%用于投资和沉淀经营性资产。在长达10余年的投入周期里,龙湖集团用真金白银催生出近2000亿元的经营性资产矩阵,包括商场、公寓、物业管理等业态。

不容忽视的是,在新的发展阶段下,经营性业务的营业收入、利润增长并非易事,仍需依靠差异化发展拓展更大空间。

今年上半年,龙湖集团新开业3座商场,并对头部存量项目进行改造与运营提升;通过科技赋能,对物业管理业务进行提质增效,还将服务半径从住宅延伸至华为、京东等企业办公场景和上海虹桥机场及其场区等公共设施场景……

可以看到,龙湖集团的每一项经营性业务都体现了质量与规模“两个提升”。丰富、稳健的经营性业务,驱动债务结构转换、收入及利润结构转换,为企业发展赢得了额外的空间与时间。

新面孔的创新与转型

从2024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数据来看,不管是上榜的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大都具有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升级的特征,新质生产力正在形成新的动力源。

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是首次上榜中国企业500强的企业。虽是新面孔,但智飞生物实力强劲,它是我国民营疫苗龙头企业,也是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民营疫苗企业。2023年,智飞8OAvjZ7QmaN0g+Mk/XNu0g==生物营业收入达529.18亿元,在2024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位列457位。

“自2002年成立以来,智飞生物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耕疫苗主业,实施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投资孵化为补的创新策略。”智飞生物相关负责人说。

在创新发展这条道路上,智飞生物从不吝啬投入。这些年,智飞体系的研发投入逐年增加,2022年超20亿元,2023年又增至23.89亿元,研发人员数量已提升至979人;建成重庆、北京、合肥三大研发生产基地、多个研发中心和一个创新孵化中心,提前布局基因重组、多糖和多糖蛋白结合、新型佐剂等九大技术平台,广泛覆盖多种疫苗开发路径。

疫苗是九死一生的行业,资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市场竞争大。智飞生物深耕市场网络,以“技术+市场”双轮驱动,建立起强大的销售平台,能够迅速将优质产品导入市场,在完成价值转换后,又将积累的资金不断加码自主研发,推动技术创新和研究成果转化。

一系列运作,让智飞生物形成从源头创新到临床应用的全链条发展路径,在疫苗领域跑出一骑绝尘的态势。

今年,智飞生物自主研发的四价重组诺如病毒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成为同价次进展最快的产品;26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启动Ⅰ/Ⅱ期临床试验,这是国内目前进入临床阶段的最高价次同类产品。截至目前,智飞生物在研项目32项,处于临床试验及申请注册阶段的项目18项,产品管线非常丰富,预计在未来1—3年内有多款重磅自主研发产品陆续上市,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新动能。

和智飞生物一样,重庆市博赛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也是2024中国企业500强榜单的新面孔。

博赛集团是重庆有色金属行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它将产能逐步从南川区转移至万州区,一次性建成4条年产90万吨氧化铝低温拜耳法溶出生产线,实施氧化铝智能升级和产能置换、焦电铬一体化等重点项目,创建“5G+创新示范智能工厂”……一个个大动作,让这家传统工业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23年,博赛集团氧化铝粉销量达到400万吨,较2020年翻了3倍,年销售额超过150亿元,在西部地区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宏大场景中,国际风云变幻,市场变化莫测,企业要突围,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