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经常以牛排、牛柳、牛肉粒的模样出现,模样正常,口味还行,但口感极为别扭:很嫩,嫩到毫无肉类应有的纤维感,轻轻一咬就断,与其说是牛肉,不如说是牛肉味的鸡蛋干、豆腐干。
这坨嫩滑到令人生疑的东西,真的是牛肉吗?有多少牛肉成分?甚至,它真的是肉吗?它骗我钱又伤我身吗?
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它们本质上,都是真牛身上掉下来的真肉。
区别在于,嚼起来富有纤维感的牛肉,是只经过分割、修整、冷藏/冷冻的肉,包装起来卖的话,一般叫原切牛排;而口感像鸡蛋干一样嫩滑的牛肉,通常是经过较多加工的调理牛排。按照行业标准《牛排QB/T5442-2020》中的要求,两种牛排的重点区别如下:
补充两点:
1.菲力牛排≠原切牛排/调理牛排。
菲力、西冷、眼肉等,只是牛肉不同部位的名字,和是否为原切或调理牛排没有关系。
2.整切牛排≠原切牛排/调理牛排。
整切、拼接,只是牛排的成型方式,关乎是一整块肉、还是几块肉拼在一起。整切牛排可以做成原切牛排,也可以做成调理牛排。
好好的牛肉,为什么要“作假”?
“假肉”口感牛肉的存在,自然有它的意义。
先站在吃牛肉的人角度来说,烹饪牛肉,尤其是煎牛排,很容易火候过头,把牛肉做得又干又硬,吃起来堪比啃鞋底。
调理牛排时,加入了一些添加剂,让做牛肉的容错空间大一点,即使多烹饪了一会儿,牛肉也不会变成树皮,依然保持水嫩的口感。
这个水嫩,对于一些人来说显得很假,但对于牙口不好的人来说,又好嚼又能吃到牛肉香,你能说这是坏事吗?
这些添加剂主要是:保水剂:焦磷酸钠、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
除了牛肉脂肪分布、结缔组织分布、牛的年龄外,最影响牛肉嫩度的就是保水性了。这几种添加剂能提升牛肉的保水性,吃起来更嫩。
增稠剂:淀粉、改性淀粉、大豆分离蛋白、卡拉胶等。
作用有三:减少冷冻时产生的大冰晶,从而减少冷冻对牛肉口感的影响;和炒菜勾芡一样,减少烹饪过程中牛肉的水分流失;加热后形成胶体,增加熟肉的弹性。
酶制剂: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谷氨酰胺转氨酶等。
前两个其实就是家里都有的嫩肉粉,能水解牛肉里的蛋白质,让牛肉更好嚼一点。
多说一句,有些“拼接牛肉”,也是用一种叫谷氨酰胺转氨酶的酶制剂作为“胶水”,把肉粘在一起的。
除了加料以外,一种叫“滚揉”的物理手法,也能让牛肉口感变嫩。
滚揉,就是在较低的温度下,把肉和腌料混在一起翻滚、摔打,期间牛肉肌肉纤维断裂(变嫩)、腌肉汁渗入牛肉纤维中(入味)。
商人也是乐意做调理牛排的。
首先,牙口不好的人也有吃牛肉的需求,这的确是个市场。其次,经过添加剂作用和物理加工,一些原本品质不算上乘、卖价不太高的牛肉也能做成牛排产品卖出去,不浪费一两牛肉。
首先,安全是肯定的。上面说到的添加剂,都是能合法使用的,安全性无需多说。添加剂使用量也不用太担心,一方面是有硬性的使用量上限,另一方面,添加剂太多就不好吃了,跟整容过度整成假脸一样,消费者谁还买账啊?
至于营养也不差。“真牛肉”原切牛排,和“假牛肉”调理牛排,本质上都是牛肉,有牛肉该有的一切营养素。但添加了添加剂jsk+WiXnqbz8iFz8poDkNQ==,尤其是添加量较大的增稠剂,必然会像食堂的淀粉肉丸子一样,挤占牛排中肉的占比。
原切牛排里只有牛肉,每100克原切牛排里,含有20克左右的蛋白质,是很理想的蛋白质来源。
调理牛排就不好说了,毕竟各家有各家的配方。看了眼买菜软件,每100克调理牛排的蛋白质含量在10克到15克之间的居多,也挺不错,跟鸡蛋差不多,但比起原切牛排还是差了一点点。
原切牛排、调理牛排,没有绝对的孰优孰劣,但区别绝对存在。
“真牛肉”爱好者站队:我对煎牛排、炒牛柳的手艺特别自信!我就是喜欢妈生感的牛肉嚼劲!“假牛肉”也有其拥趸:厌倦了牛肉的撕扯感,满脸都变成了腮帮子,就想要开个火就能吃的方便牛排!
所以,学会分辨原切牛排和调理牛排,是件有必要的事,可以从下面几个点入手:
1.看包装大字。如果是原切牛排,标签上往往写了牛的品种、产地、饲养方式等展现牛肉本身品质的字样;调理牛排的产品名字往往带有“黑胡椒”“香草”或“儿童牛排”字样,强调调味多一点。
2.看配料表。原切牛排的配料有且只能有牛肉,有时附赠单独包装的黄油、调料包;调理牛排的配料表比较长,包含调味料和多种上文提到的添加剂。
3.看肉本身。为防煎过头、口感干柴,原切牛排大多数为厚切;主打食用方便、性价比高的调理牛排薄切较多。
4.看国标代号。原切牛排:GB 270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鲜(冻)畜、禽产品》或GB/T 17238《鲜、冻分割牛肉》。调理牛排:SB/T 10379《速冻调制食品》;开袋即食的冷藏熟牛排:GB 272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熟肉制品》。
5.看产品类型。包装背面的一堆字里,还有个产品类型。原切牛排往往写的是“冻畜肉”;调理牛排多有“菜肴制品”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