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独立自主守正创新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强调,对外工作必须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国的重要原则,也是当代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和优良传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独立自主为思想方法和实践路径,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用其指导新的实践,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塑造了中国与世界关系新格局,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具有丰富内涵的独立自主原则在党和国家的具体实践中形成,并随着时代发展而被赋予新内容、展现新样态。它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国的重要原则和力量基点,并有力塑造了新中国外交的传统和精气神。
第一,独立自主有着丰富的内涵。党和国家的几代领导人从不同角度对独立自主内涵作过深刻阐述。作为独立自主思想的积极倡导者和切实践行者,毛泽东认为,独立自主就是把行动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1]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独立自主思想,提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邓小平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所谓“不结盟”,就是“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谁侵略别人我们就反对谁”。[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等重要论断,丰富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时代内涵。独立自主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方法,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并被上升到中华民族精神之魂的高度。就中国外交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绝不允许任何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于中国人民”。[3]独立自主的核心要义,就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独立自主与依附是完全对立的。在国际关系中,依附通常指一个国家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的投靠、依赖、从属甚至附着的状态,体现的是一种不平等关系。国际关系依附理论揭示:依附在形式上是“中心—外围”结构,本质上是剥削和控制的关系。在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一些国家虽因依附于其他国家而获得某些发展与安全利益,但从根本上受制于后者,在国家战略特别是外交方面没有多少主导权,国家发展以及国际地位提升都受到极大限制。独立自主则是建立在国家完全平等的基础上,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奉行独立自主原则的国家不受任何势力裹挟、威胁和干涉,为维护公平正义敢于用弱小力量对抗强大力量,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光明发展前景,并展现良好国家形象。
独立自主也不同于结盟。在国际关系中,结盟总是带有彼此捆绑、相互缠结以及与其他力量对抗的色彩,其间通常有放弃、妥协和隐忍,势必产生控制、胁迫和干涉,结果自然是事实上的不平等。在结盟关系中,除盟主或主要盟国外,其他国家法理上的独立勉强可以实现,事实上的自主则完全不可能。独立自主尊重国家在对外关系中的自尊和自由,维护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反对双多边关系中的单向依赖和不平等。
坚持独立自主并不排斥对外开放和开展与其他国家的正常合作。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的当今世界,闭关自守完全行不通;即使勉强筑起“小院高墙”,也是代价巨大,与历史发展潮流相悖。真正的独立自主,要求国家在自尊、自信、自强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流,扩大对外开放,进而实现与国际体系的深度融合。在国际互动中,国家能够从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受外来力量控制、支配或干涉、胁迫。
第二,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的根本遵循和力量基点。历史地看,在中国政治舞台上,能否提出并始终坚持独立自主,是衡量任何政治力量水平和能力的核心标准之一。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为世界人民谋进步,其从成立伊始就高度重视独立自主问题,并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将独立自主总结为一条根本经验。早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就明确把“全党团结起来,独立自主,克服困难”概括为党的方针。他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互相尊重国家的独立和平等地位,互相增进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及友谊这些基础之上,同各国建立并巩固邦交,解决一切相互关系问题。”[4]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5]
更进一步地讲,独立自主也是作为马克思主义这一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一条基本原则。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必须以独立自主为前提。没有独立自主,就无法摆脱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束缚,就不能开拓创新,也就无法取得革命胜利。这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有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毛泽东高度重视独立自主,将其视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立足点”、基本“方针”和“原则”,甚至将其提到“路线”高度,强调革命是自主,建设也是自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则把独立自主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一起列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正是由于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洗刷了历史屈辱,使中华民族昂首阔步走向世界,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作为当代中国外交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对独立自主原则的崇尚和坚持,深刻影响了中国外交的精神风貌和努力方向。
第三,独立自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国的基本原则和逻辑起点。从理论上讲,独立自主应当是一个主权国家奉行的基本原则。新中国成立之初,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来说,坚持独立自主具有特殊意义。在二战结束后长期存在的两极对峙国际格局中,如果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坚持独立自主原则,而是对当时的某些大国俯首帖耳,即使有所发展也不过是个附属国,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从更广阔历史视角看,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国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
基于深刻的历史教训和强烈的危机意识,新中国几代领导人均特别重视独立自主原则。1949年1月,毛泽东在审阅中共中央关于外交问题的指示稿中批示道:“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项,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因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决。”[6]同年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将独立自主确立为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毛泽东还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项方针,旨在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建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做好准备。独立自主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即使在实施“一边倒”战略的特殊历史阶段,中国依然坚持了独立自主的立场,坚决反对任何外来的干涉和控制行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反复告诫“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7]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更坚定的意志、更扎实的行动、更有力的举措坚守独立自主原则,构筑起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坚强防线,始终把国家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就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8]202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明确载入了“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项内容。
第三,独立自主孕育了当代中国外交的传统和精气神。75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外交甫一亮相,便呈现与此前100多年“跪在地上办外交”判然有别的良好风貌,是根本不同于“旧外交”的“新外交”,即在新理念新思想新理论指导下展开的崭新实践,是在“另起炉灶”基础上进行的创新性发展,是一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年11月8日,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强调,新中国外交“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他明确指出:“我们应当把外交学中国化”,既将自身过往的对外斗争经验科学化系统化,又批判地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学,而做好两方面工作都离不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的运用。[9]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无论外部环境怎样严峻、外部压力如何巨大,中国从未放弃过这一原则。面对当时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封锁威胁,毛泽东曾掷地有声地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10]他经常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要有勇气顶住外部压力、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20世纪5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试图利用军事援助控制中国,毛泽东坚决反对,称“要讲政治条件,连半个指头都不行”。[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邓小平将独立自主上升到了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的高度,认为独立自主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他指出,中国本来是个穷国,为什么能够在世界多极格局中占有一极的地位?就是因为中国是个独立自主的大国,为什么说我们是独立自主的?就是因为我们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否则,只能是看着美国人的脸色行事,看着发达国家的脸色行事,或者看着苏联人的脸色行事,那还有什么独立性啊!”[12]中国永远不会接受别人干涉内政,也永远不称霸。中国不会跟着别人的指挥棒走,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可以顶住,决不会让步。江泽民、胡锦涛也发表过许多类似论述,强调独立自主的重要性。
进入新时代,中国外交立足“精神上的独立自主”,面对日益不确定的世界,面对大风大浪和各种困难挑战,奋力谱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战略自主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要发展,最终要靠自己;要坚定政治自觉、主体自觉、战略自觉;要把握时代潮流、顺应历史趋势;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信邪、不怕压。独立自主增强了中国外交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国外交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基石,也是中国外交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独立自主不仅过去适用,现在和将来也适用。
一国外交要真正做到独立自主,必须开拓创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进步。这就需要提出新理念新思想新理论新主张。没有思想理论创新,照抄照搬别人,就无法实现精神上的自立自强,国家也是立不起来的。在这个意义上,独立自主是一种思想方法。它赋予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以创新的勇气,使他们能够冲破各种束缚,更深入“洞悉国际政治的秘密”,更深刻理解外交事务的本质和规律,创新思想理念,指导外交实践沿着正确方向顺利前进。
首先,坚持独立自主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前提。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是各国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念,并借此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奋斗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各国以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为原则主动谋求合作共赢,在和平共处基础上实现和合共生;主张以和平发展超越冲突对抗,以共同安全取代绝对安全,以互利共赢摒弃零和博弈,以交流互鉴防止文明冲突,以生态建设呵护地球家园,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强调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明确和平发展是人类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人类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人类共同追求,不同文明和谐相处、相互成就是人类努力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了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主义立场,体现了对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尊重和支持,展现了维护世界人民根本利益、满足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价值追求,彰显了对人类光明未来的期待和信心。没有独立自主,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会失去坚实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丰富和拓展了独立自主的内涵,并将其提升到推动全人类共同进步的高度。
其次,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内在包含且具体体现了独立自主原则。世界多极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各方对多极化的看法并不一致。中国主张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所谓平等的多极化,就是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权利、机会和规则等方面完全平等;大国、强国不能垄断国际事务,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各国都应在多极化进程中平等参与、发挥作用。所谓有序的多极化,就是各国共同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共同坚持普遍认同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世界多极化不应该是碎片化、无序化,更不应该是同盟化、阵营化。各国应当在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内行事。没有独立自主,无以真正实现国家间的平等,不可能做到两个“共同”。而缺少了国家间的平等,没有了相关行动上的“共同”,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是难以实现的。实际上,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普遍认同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都从不同角度包纳了“国家应当独立自主”的意涵。
再次,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既体现了对独立自主原则的遵循,也需要以独立自主原则作保障。经济全球化同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各方对经济全球化的认知也不一致。中国主张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就是要做大并分好经济发展的蛋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都能参与并享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妥善解决国家之间和各国内部的发展失衡问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所谓包容的全球化,就是尊重各国走符合自身国情发展道路的权利,不搞发展模式单一化,摒弃损人利己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保持全球经济增长活力与动力。
最后,“三大全球倡议”既体现了独立自主的首创精神,也展示了对独立自主原则的运用。习近平总书记着眼百年变局的突出问题,紧扣人类社会进步的三大主题,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可行路径。“三大全球倡议”与西方的发展观、安全观和文明观存在本质区别,被认为是崭新的“全球议程”。“三大全球倡议”也是中国对自身全球角色和责任的“新外交叙事”,投射了中国的引领角色与价值观。“三大全球倡议”虽然是中国独立自主提出来的,但中国并不是单向度、强制性、利己性地推广,而是主张推进更加普惠的全球发展,共同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独立自主不仅是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创新的思想方法,也是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创新的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守独立自主原则,在实践方面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就。
一是独立自主原则与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相辅相成。元首外交具有地位特殊、意义重大、效果直接等鲜明特点和重要价值。进入新时代,中国元首外交空前活跃,既有战略性的双多边高层对话,更有情理相交、真诚温暖的心灵沟通。众多契合时代需求、蕴含中国智慧、聚焦人类发展进步重大议题的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都是习近平主席在开展元首外交时首次提出的,充分体现了独立自主的首创精神。习近平主席还充分肯定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出来的独立自主精神。比如,2024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署名文章,高度赞赏60年前戴高乐将军领导法国同新中国建交的决定,认为“在冷战正酣的背景下,作出这一独立自主的决定是极为不易的”;强调“中法作为两个有独立自主精神的大国,在历史长河的每一次相遇都能迸发出巨大能量,影响世界行进方向”。[13]
二是独立自主原则助推新型国际关系构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中,各国如何相处,应遵循什么样的准则,构建什么样的国际关系,一直是近代以来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课题。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地提出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前提只能是各国独立自主,路径也必然是独立自主。具体地说,就是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应当得到尊重,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新时代的中国全面运筹对外关系,既把握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的大势,又重视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态势,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拓展全方位战略布局,形成了范围广、质量高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坚持正确义利观,坚守“全球南方”一员的身份定位,深化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推动形成携手共进、共同发展的南南合作新局面。
三是独立自主原则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这一倡议抓住了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愿望,搭建了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是对中国与世界实现开放共赢路径的顶层设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大创举。“一带一路”倡议既非新形势下的“马歇尔计划”,也不是什么新样式的地缘政治战略,而是推动普惠包容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方案。十余年来,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主动作为、求同存异,统筹共建国家的共同利益和差异性关切,朝着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前行,给相关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是独立自主原则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奠定基础。当今世界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面对复杂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推动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是世界各国必须承担的共同责任。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中国坚持公平正义理念,既把握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大势,又重视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动向,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引领国际体系和秩序变革方向。中国主张加强安全治理,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中国主张完善全球发展治理,始终将发展置于国际议程中心位置,加强与国际社会各层面的发展战略对接,共谋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国积极推进全球人权和社会治理,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安全守卫人权,认真落实联合国相关宣言及行动纲领。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新疆域治理规则与时俱进,主张充分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参与权、话语权和决策权,完善未来治理格局。中国始终坚守和践行独立自主原则,主张加强联合国的核心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五是独立自主原则塑造新时代中国外交风范。外交风范是一个国家在对外交往中形成的独特精神气质和风格特点,展现一国的价值观念和国家形象。“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目标。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和优良传统,也有力孕育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精气神。中国的主场外交特色鲜明、成果丰硕、亮点纷呈,已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名片。中国旗帜鲜明地提出不同于传统大国的外交新理念和政策新主张,引领世界政治发展新方向。中国在处理热点问题时强调自主意志、独立判断,既坚决反对各种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又日益发挥世界和平促进者和维护者的作用。上述外交实践充分彰显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树立了守正创新的大国气派、立己达人的世界情怀和开放包容的宽广胸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独立自主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14]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原则、继承传统、守正创新、稳健前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伴随新征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入有更大作为的新阶段。为此,要继续坚持独立自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胸怀天下,体现负责任大国担当,坚持引领人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携手一切进步力量,促进世界稳定繁荣和人类文明进步。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外交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90页。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7、162页。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0页。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5页。
[5]《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67页。
[6]同[1],第78页。
[7]同[2],第3页。
[8]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页。
[9]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外交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
[1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95、1496页。
[11]同[1],第330页。
[12]同[2],第311页。
[13]《传承中法建交精神 共促世界和平发展》,人民网,2024年5月6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4/0506/c1024-40229614.html。
[14]同[3],第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