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基础化学课程在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科学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基于我国农林高校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从教师教学制度体系构建、基础化学课程团队建设、教师学科交叉素质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探索了基础化学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以期为我国农林院校基础化学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林人才培养;基础化学课程;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7.026
Construction of a Basic Chemistry Curriculum Teacher Team for
Cultivating Excellent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Talents
CHEN Jiahui, ZHANG Lili, WAN Fuxian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Shandong 271018)
Abstract The basic chemistry cour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the scientific literacy of outstandi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talents. The article takes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teaching status of basic chemistry courses 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in China, explores effective ways to build the teaching team of basic chemistry courses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er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basic chemistry course team building, teacher interdisciplinary quality cultivation, and young teacher teaching ability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team of basic chemistry courses 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in China.
Keywords cultiv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talents; basic chemistry courses; teaching staff
从2014年开始实施的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农林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这一计划旨在对农林教育教学进行深度改革,以培养更多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2018年,《关于加强农科教结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1]发布,明确提出了“拓展一流师资队伍建设途径”的要求。2022年,《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2]进一步强调了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不仅是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深入实施,也是对我国农林教育领域师资队伍建设的全面升级。通过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既能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也能推动农林教育的创新发展,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农科人才。
山东农业大学作为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一直十分重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基础化学课程是农学、林学、园艺、植物保护、动物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教学目标之一是提高卓越农林人才的科学素养,进而提升学生以科学的眼光和思路提出科学问题、开展科学研究、解决农林领域重要问题的能力。要实现上述目标,离不开一流师资队伍的建设。本文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基于我国农林高校基础化学课程教学现状,探索了打造一流基础化学课程教师队伍的路径。
1 基础化学课程教师队伍的现状与问题
1.1 基础化学课程教师队伍的结构组成
山东农业大学每年为近3000名学生开设基础化学课程,涵盖了四门理论课和三门实验课,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目前,团队共57名教师,其中58%的教师承担三门及以上课程的教学任务。
基础化学课程团队拥有教授14人,副教授32人,53人具有博士学位,这些高层次人才为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团队呈现年轻化趋势,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47%,50岁以上的教师占12%。从学缘结构来看,84%的教师在外单位获得最终学历,如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整体来看,基础化学课程拥有一支职称、年龄及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基础化学课程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基础化学课程教师队伍在推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高等农林院校公共课中的普遍问题。
一是教师专业背景单一,对农林学科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本学科的基本素质,还应有所授学科的相关知识[3]。然而,基础化学课程教师大多毕业于非农高校,专业基本属于化学和材料两大类。教师缺乏与农林科学相关的交叉学科知识,这使得他们在教授基础化学课程时难以将化学知识与农林应用紧密结合。二是教师对公共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投入不够。公共课往往被视为“配角”,教师更倾向于将精力投入专业课或研究工作中。而现有的教师评价机制往往侧重于科研成果和论文发表,这也导致部分教师对教学投入不够,难以保障基础化学课的教学质量。三是教师对大班课的把控能力欠缺,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基础化学课普遍采取大班授课,学生的差异性较大,教师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难以顾及所有学生,无法更好地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因此,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创新和实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2 基础化学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策略
近年来,我国关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主要集中于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队伍管理、教师激励机制及教师能力素质等方面[4]。因此,针对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以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政策为指导,结合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需求,采取以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2.1 构建教师教学制度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高质量的教育体系离不开高水平的质量保障体系[5]。为此,我们扎实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基于学校管理制度制定了一系列教师师德师风、本科教学管理、课程及团队建设、青年教师培养方面的学院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表1)。
所构建的教师制度体系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目标明确。教师教学制度的目标与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相一致,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二是覆盖全面。制度中不仅包含师德师风建设及考核内容,还有教学规范、教学评估、团队建设、教师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三是理念先进。注重融入教育教学的最新理念和实践,制定了《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课程思政实施办法》等制度。
通过构建教师教学制度体系,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推动教学的持续改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2 加强基础化学课程团队建设
加强基础化学课程团队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根据课程设立了五个基础化学课程团队,这些团队均采用以下管理制度。
一是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选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学能力突出、有责任担当的教师担任团队负责人。负责人负责落实课程教学任务,带领团队进行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改革,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二是实行协作共享机制。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培训学习等,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团队教师的教学水平。团队注重教学资源的更新和优化,共建共享教材、课件、习题库、案例库等教学资源,持续推动基础化学课程建设。三是注重教学研究,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教学研究,不断更新团队成员的教学理念,提升团队成员的教研能力,推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
2.3 提升教师的学科交叉素质
农林院校的基础化学课程面向多个非化学专业开设,为农林类专业开设的基础化学课程应体现农―化特色[6],因此提升教师的学科交叉素质至关重要。
一是鼓励教师主动了解专业,构建专业应用案例库。要求教师主动学习跨学科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听取农林科学领域专家学者的授课和讲座,了解农林科学前沿研究动态,从专业教师的科研成果中探寻化学参与农业领域的切入点。团队共建课程的专业应用案例库,如转光剂在棚膜中的应用、乙烯的植物生理作用、手性农药的作用机制、Fhb7基因对小麦赤霉病的解毒机制等。二是开展“化学+”学科交叉沙龙活动,了解化学在农林相关领域的支撑作用。不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如碳纳米材料在农作物上的多功能应用、荧光碳点在光合作用及植物标记中的应用,化学在绿色杀菌剂、农业废弃物、废水处理、食品保鲜中的应用。三是鼓励教师开展学科交叉研究,参与相关领域学术交流。为教师提供进修和学术交流的机会,支持他们进入农林科学或相关交叉学科的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参加中国化学会农业化学学术讨论会,以增强教师的学术背景和综合能力。比如教师开展化学与园艺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工作,成功开发了提高光合效率的纳米“光肥”,能够调控苹果果实的品质。
2.4 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作为学校事业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事关学校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使其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掌握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能为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7]。
一是落实制度培养。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每位青年教师选配成长导师;贯彻集体备课和授课准入制度,加强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技术培训,试讲合格后方能承担教学任务;构建包括领导、督导教师、系主任、专业主任、课程负责人在内的多级督导体系,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课堂督导和重点指导。二是依托项目培养。通过国家级一流课程,省一流课程、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省联盟课程等建设项目,以及各类教学改革项目,使青年教师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经验。三是细化模式培养。采用“统一培训、个体辅导”的培养模式,组织统一培训,开展个体辅导。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给青年教师上示范课,传承教学经验;采用“集体备赛”模式,组织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集思广益,个性化指导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比赛。
3 结语
通过构建教师教学制度体系、加强基础化学课程团队建设、提高教师学科交叉素质、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等措施,我们打造了一支具备卓越农林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化学课程教师队伍,能够更好地适应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培养优秀农林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通信作者:张丽丽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Z2023211);中华农业科教基金课程教材建设研究项目(NKJ202102039);山东化学教指委教学改革研究项目(SDHX-YB-2022-13);山东农业大学教改项目(XZ2023015)。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农科教结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2018-09-17).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8-12/31/content_5443526.htm.
[2] 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EB/OL].(2022-11-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0/s3863/202212/t20221207_1023667.html?eqid=c4a85cdc00013a5c00000002642e8325.
[3] 叶志明.高校教师在通识教育背景下应具备的基本素质[C]//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2011年大学素质教育高层论坛论文集,2011:68-74.
[4] 孙炜烨,李鹤飞.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研究——基于2012-2022年发布的36份政策文本的分析[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1):108-116.
[5] 李志义,张小钢,宫文飞,等.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标准构建:策略,框架与要求[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4):8-14.
[6] 吴秋华,赵影,王俊敏,等.新农科背景下“无机及分析化学”创新教学与实践[J].大学化学,2022,37(8):44-49.
[7] 夏奥运.加强新时代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探索[J].科教导刊,2023(25):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