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

2024-10-23 00:00:00冷科翰郑宇轩张馨雅
科教导刊 2024年27期

摘 要 高校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始终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教学模式的先进性,以及教育方法的创新性,直接关系到专业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乃至学生未来成长的高度。文章立足“三全育人”的战略高度,深入探索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之道,旨在为“三全育人”理念的深入实施和艺术设计学科育人模式的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艺术设计;学科育人;教学模式;三全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7.021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ode for Art and Design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Concept of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LENG Kehan1, ZHENG Yuxuan2, ZHANG Xinya3

(1.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Material Engineering, Yantai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3;

2. Department of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 Jinan, Shandong 250300;

3. Yanta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Fourth Primary School, Yantai, Shandong 264000)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base for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new era, universities should always be committed to deepening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reforms to meet the new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rt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e rationality of curriculum setting, the progressiveness of teaching mode, and th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methods of art design major directly affect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and even the height of students' future growth.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strategic height of "three pronged education" and explores in depth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of art and design majors in universities, aiming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ree pronged education" concept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education mode of art and design disciplines.

Keywords art and design; disciplinary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three in one education

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新时代教育需求助推教育体系展现出全新的姿态,力求在创新中不断进步。艺术设计领域作为锻造专业设计精英的摇篮,更应紧跟时代步伐,以“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为引领,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与育人水平。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在学科构建上,应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在校企合作上,应深化产学研一体化,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在文化建设上,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通过上述举措,培养出思想先进、道德高尚、技术精湛的新时代艺术设计人才[1]。为此,高校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拓宽教育渠道,为学生构建全面发展的平台,使之在未来艺术道路上能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1 “三全育人”基础理论

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三全育人”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不仅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精准把握人才培养的脉搏,更深刻契合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规律,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近年来,众多教育领域的专家、从业者对其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探索。有观点提出,“三全育人”理论与协同论在多个维度上展现出惊人的契合度,特别是在自主性、开放性的特质上。在探讨“三全育人”的众多视角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石的研究尤为引人注目。这种研究视角既契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综合发展的理念,也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共同体思想的精髓。

“三全育人”理念的核心目标绝非单一面向地追求育人成效,而是构建一个集全员参与、全过程涵盖、全方位渗透于一体的育人生态系统。这一理念致力于汇聚各方优势资源,以培育德智体美劳多方位发展的新青年才俊。新时代下,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培育出志存高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大学生,这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类社会进步规律理论的精髓不谋而合。从价值追求层面解析,“三全育人”构建了一个完整而协调的育人体系,致力于形成“育人共同体”。这一体系凸显了“全”的理念,即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紧密联动,促进当代学子的综合发展,这与共同体的思想内核深度契合。从方法论解析,“三全育人”无论是理论构建还是实践应用,都紧密依托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指导原则。由此可见,“三全育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我国教育领域的生动实践,同时也是其与中国教育实际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

2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科育人教学模式分析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高度专业化的学科领域,其核心任务在于遵循瞬息万变的市场规律,培育能顺应并引领行业发展的实战型人才。基于此,我国高校正致力于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积极探索、构建一种全新、高效的艺术设计教育范式。这一新模式除了强调教育内容的多元化与前瞻性,还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与科学性,同时致力于提升教学策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经过不懈地努力与实践,众多高校在艺术设计教育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果,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并加大对新模式的普及与应用力度。主要教学模式如下。

2.1 情境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方式,将生活情境9016473247937f90e000b79143016d98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这一模式涵盖情境构建、深度解析,以及情境再现三个关键环节。考虑到艺术设计学科的实践性特点,教师在教学期间会面临一些挑战,特别是将设计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时存在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模式引入艺术设计课堂,精选与课程内容相契合的生活或职业场景,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主动思考、积极学习、深入吸收,以有效弥补实践机会不足的缺憾,打破教学条件、资源的局限,为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可能性。

2.2 互动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模式是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方略,其核心在于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交流空间,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交流、案例剖析、互动游戏等多元化手段,让学生主动投身于学习探索,深化学习体验,进而提升学习成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进展,灵活采用各类互动形式,使教学更具针对性。高校课堂不应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应是师生间思想碰撞、智慧交融的互动平台[2]。在交流中,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正是互动教学模式的魅力所在。随着教育环境的变迁,教师应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持续优化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在契合教育改革需求的前提下,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期望得到满足。

2.3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源于其深厚的实践性特征,该模式彻底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思维定式,使学生实现从被动听讲到主动求知、探索的蜕变。项目化教学强调专业教师结合教学实际,重新设计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尤其注重设置真实的实践项目,让项目成为教学的主线,贯穿教学始终。现阶段,众多高校正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旨在深化产教融合,进一步优化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机制和教学体系。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地方旅游发展、特色文化,结合文创设计、非遗传承等多元要素,打造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借助企业合作、网络平台等方式进行市场推广。

3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对策

3.1 更新教学理念,奠定思想基础

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深度融合的智慧结晶,“三全育人”已然成为新时代下引领教育变革的科学指南。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高校更应坚守这一先进理念,确保其贯穿所有专业教学模式的每一环节,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现阶段,虽然众多高校、教育工作者已对“三全育人”理念有所认知,但仍有部分人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了解和口头宣扬6d63af46d15b4853cb2717c9354c5637上,未能真正将其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在新时代下,高校应当加大力度,着力提升全体教职工对“三全育人”理念的认知深度和实践能力。具体而言,高校可以通过编写教育案例、开展学术交流,以及举办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帮助教师全面把握“三全育人”的内涵与精髓。同时,还应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各个环节融入这一理念,确保其在教学模式构建中得到充分体现,并成为教学改革、创新的核心动力。通过上述创新措施,可以进一步筑牢教学模式构建的思想基础,进一步推动“三全育人”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普及和深化,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具有扎实学识、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才俊。

3.2 精选教学方法,给予方法支撑

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对于提升课程品质、增强学生的学习成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门集专业深度与实践广度于一体的学科,艺术设计的课程内容与时代变迁关联密切,深受市场动态的影响[3]。基于艺术设计学科的鲜明特点,高校专业教师有必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具体来说,应摒弃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转向更为活跃的“双向交流”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与教师形成有效的教学互动,保持良好的沟通。同时,还应打破学生“各自为战”的学习状态,推动其向“综合协调”的团队学习模式转变,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协作能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融汇”。此外,教师还应将教学重点从传统的“听讲、学习、复述”转变为“听讲、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实际应用能力。当然,这仅仅是一部分可以尝试进行创新的教学方法。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保持开放的心态,持续探索更为科学、新颖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支撑教学模式的构建,推动艺术设计教育的不断进步。

3.3 协调教学环节,提供过程保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被视为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主要扮演被动接受者的角色。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虽然教师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但却很难触及真正的教学目标,更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育其创新精神。为改善这一状况,在艺术设计课程中,教师需要打破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增设丰富多样的教学环节。比如,教师可以引入案例分析环节,通过剖析真实的设计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设计的精髓与实践应用;通过情境设置,将学生带入模拟的设计场景中,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设计的魅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团队研讨,学生可以共同探索设计的新思路,分享彼此的见解与创意,进而激发出更多的创新火花。这些教学环节的增设,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还能够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设计的魅力,在探索中激发创新的火花,显著提升课程质量,满足预期的育人效果。同时,教师还要整合与共享跨学科资源,与商务、工程等相关专业课程有效融合,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进一步拓展,增强跨学科交叉思维,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另外,理论和实践的深度融合也尤为必要,其能够提供过程保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行业实习、社会调研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有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从而强化实践技能,调动创新意识。

3.4 完善教学评价,指引教学方向

教学评价作为评估课程质量的关键尺度,其作用不仅在于衡量教学成效,还在于指引课程不断精进与完善,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引擎和航标。一套科学、全面且与时俱进的教学评价机制,能够帮助教师深入挖掘课程建设中的短板与潜力[4]。在这一机制的引导下,教师能够依据具体的评价指标,深入剖析课程内容的优劣、教学方法的得失,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新时代,完善教学评价意义重5b10488357a532e94235c058b9961464大,不仅关乎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还是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前提。通过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不断细化评价指标,拓展评价维度,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能为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精准而有力的方向指引。具体而言,完善的教学评价应涵盖多个维度,包括教学内容的适切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成效等。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确保评价结果能够真实反映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在不断探索中,逐步构建出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契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推动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4 结语

总之,“三全育人”理念倡导全面而深入的教育发展观,紧密契合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需要和发展轨迹。基于此,在构建教学模式时,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必须紧密围绕课程建设的内在逻辑与时代变迁的脉络,同时,要以创新的思维和方法,革新育人机制,打造更加健全规范的教育体系,培养出具备深厚理论基础、坚定信念及卓越实践能力的专业设计精英。

参考文献

[1] 沈真波,任丽莉.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育人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J].艺术研究,2022(2):103-105.

[2] 张君陶.“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研究[J].艺术科技,2024,37(5):116-118,164.

[3] 刘康平.基于“双融机制”的艺术类专业硕士“三全育人”教学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3(24):78-80.

[4] 周虹旭.“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2,51(9):24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