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估视角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研究

2024-10-23 00:00孟晓梅
科教导刊 2024年27期

摘 要 教学评估是评价、监督、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估是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务管理人员的支持与参与。文章从教学评估角度出发,探讨了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分析了当前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 教学评估;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7.010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 Academic Management Personn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Evaluation

MENG Xiaomei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17)

Abstract Teaching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evaluating, supervising, ensuring, and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Teaching evalu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eaching design, and its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relies on the support and participation of academic management personnel.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qualities that university academic administrators should poss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evaluation,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cademic administrators' qualities,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strategies based on this.

Keywords teaching evaluation; university academic management; quality of personnel

1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1]。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提升教学质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高校教务管理部门是高校确立办学方向与理念、制订人才培养体系的智囊团队,承担着协调教学院系、服务全校师生的职能。根据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特点,高校管理人员需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扎实的业务功底,较强的全新意识[2]。教学评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其有效实施对于确保教育质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务管理人员是教学评估的主要执行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教学评估的效果。

文章旨在研究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通过分析当前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提高高校教学评估质量提供参考。

2 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现状及问题

丛军指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工作能力素质构成了教学、教务管理人员素质的三个基本函项[3]。马隽指出,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包括:①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理论素质、思想作风修养、职业道德修养);②知识与能力素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能力素质);③心理素质[4]。张玉波等指出,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①政治思想道德素质;②业务素质;③创新素质;④人文素质;⑤身心素质[5]。

总体上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较高,能胜任教学评估的相关工作。其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服务意识,为教学评估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学评估的不断发展,对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尽管大部分教务管理人员能胜任教学评估工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缺乏系统的教学评估理论知识

当前,部分教务管理人员由于工作繁忙,无暇顾及教学评估理论知识的学习,将精力主要投入日常教学管理和组织工作,忽视了自身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提升,这种情况下,即使他们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也会因为缺乏理论支持而在教学评估中显得力不从心。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学评估也在不断发展,其新理论和新方法不断涌现。一些教务管理人员由于信息获取渠道有限,未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理论和方法,导致在评估中仍沿用传统方法,从而影响了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此外,教学评估理论知识的欠缺会导致工作人员在评估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他们过于依赖个人经验和直觉判断,忽视对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这种情况下,即使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会因为方法不当而得出错误结论。

2.2 对教学评估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教学评估的视角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不仅是教学评估的重要参与者,还是其关键的执行者。然而,现实情况却显示,部分教务管理人员对于教学评估的重视程度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估工作的深入进行和最终效果。

对教学评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教务管理人员在态度上的一大问题。部分人员认为教学评估只是形式上的工作,或者将其视为一种负担,而非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管理的有效手段。这种心态导致他们在面对教学评估时缺乏主动参与和推动教学评估的意识和动力,难以全身心地投入评估工作。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评估任务,按照既定的流程和要求进行工作,而缺乏主动思考、积极创新的意识。这种“应付式”的工作态度不仅难以保证评估工作的质量,也无法充分发挥教学评估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方面的作用。

2.3 组织协调能力有待提高

组织协调能力在教学评估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务管理人员要统筹兼顾,协调教师、学生、评估专家等各方资源,确保评估工作能够按照既定计划有序进行。这要求教务管理人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准确识别并把握评估中的关键问题,具备出色的沟通技巧,能与各方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畅通无阻。

然而,部分教务管理人员在组织协调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短板。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导致在与师生或评估专家的沟通中出现误解或隔阂;缺乏全局观念,难以在评估工作中把握整体进度和节奏,缺乏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一旦出现问题,难以迅速作出反应并妥善处理。

组织协调能力不足会给教学评估工作带来负面影响。首先,会导致评估工作出现延误。由于教务管理人员无法有效协调各方资源,评估工作无法按照既定计划进行,影响整个教学评估的进度。其次,导致评估结果出现偏差。因教务管理人员无法准确把握评估中的关键问题,评估结果无法真实反映教学质量。

2.4 服务意识不强

在教学评估工作中,教务管理人员既是组织者和协调者,又是连接教师、学生、学校行政的重要桥梁。然而,前面部分教务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尚显薄弱,影响了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服务意识不强的教务管理人员,难以深入理解和感受教师、学生的需求和关切,只是机械地执行评估流程,缺乏对教师教学风格、学生学习状态的细致观察和深入了解。这种“走过场”的态度,无疑让参与评估的师生感到被忽视或不被尊重,降低了对评估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意愿。此外,服务意识不强,导致工作人员缺乏主动沟通的意愿,不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和建议,致使信息传递不畅,甚至产生误解和冲突。这样的沟通不仅影响评估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将对学校的整体教学氛围产生不良影响。

3 提升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的策略

3.1 加强教学评估理论知识的培训

高校应制定一套系统的教学评估理论知识培训计划。首先,培训内容应涵盖教学评估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技术等,确保教务管理人员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教学评估的理论知识。其次,高校可邀请教学评估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培训指导教师,让教务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接触到最新的教学评估理论和方法。通过与专家学者的互动和交流,教务管理人员加深对教学评估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再次,在培训过程中,可考虑增加案例分析和实践演练环节。通过分析实际的教学评估案例,教务管理人员了解教学评估的具体操作过程和方法,掌握教学评估的实践经验。而实践演练有助于教务管理人员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教学评估的实践能力。最后,为了确保培训效果,高校应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通过考核,了解教务管理人员对教学评估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掌握程度不高的教务管理人员进行重点辅导。同时,对在培训中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提高教务管理人员提升自身教学评估能力的积极性。

3.2 提升对教学评估的重视程度

一是加强宣传与教育。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研讨会、工作坊等形式,邀请教学评估领域的专家、学者或经验丰富的教务管理人员,就教学评估的理论、实践、意义和作用进行深入讲解。在宣传教育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法,使教务管理人员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教学评估的实际效果,从而增强他们投身教学评估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树立榜样。树立榜样是激励其他教务管理人员积极参与的有效手段。通过表彰和奖励那些在教学评估工作中表现出色、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务管理人员,让他们成为其他人员的榜样和标杆。表彰和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如奖金、证书等;或是精神奖励,如公开表扬、荣誉称号等。同时,还可以组织经验分享会、座谈会等活动,让这些优秀的教务管理人员分享他们的经验、心得和体会,从而激励其他人员积极投身教学评估工作。三是建立反馈机制。反馈机制包括定期的教学评估报告、专项评估报告、教学质量监测报告等多种形式。这些报告包含详细的评估数据、分析结果和改进建议,以便教务管理人员能够全面了解教学评估的情况和结果。同时,建立一种双向沟通的机制,让教务管理人员就评估结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教学评估的闭环管理。

3.3 提高组织协调能力

一是组织实践活动与模拟演练。模拟真实的教学管理场景,让教务管理人员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从而锻炼组织协调能力。如,组织教务管理人员参与教学安排、考试组织、课程调整等实际工作的模拟演练,提高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二是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教务管理部门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部门,需要与其他部门保持密切的沟通与协作。高校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加强教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推动教学评估的顺利进行。如,教务管理部门与教学院系、学生工作部门、后勤服务部门等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各部门的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注重团队协作与分工。团队协作是提高组织协调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应注重培养教务管理人员的团队协作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同时,高校也应该明确教务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分工,避免工作重叠和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通过明确的职责和分工,教务管理人员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工作范围和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组织协调能力。四是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高校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客观评估教务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指明方向。

3.4 强化服务意识

一是加强对教务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教育。定期开展服务意识培训,邀请服务行业的专家或具有丰富服务经验的教师分享他们的心得和技巧。开设培训课程,包括服务礼仪、沟通技巧、情绪管理等,帮助教务管理人员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认识到自身作为服务者的角色定位,从而树立起为师生服务的意识和理念。二是建立服务标准与流程。制定详细的服务标准和流程,明确教务管理人员的服务职责和行为规范。定期对服务标准和流程进行审查和更新,确保其符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三是建立服务评价机制,对教务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态度进行评价和反馈。通过师生满意度调查、服务质量评估等方式,对教务管理人员的服务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务管理人员,促进其不断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洪才,戴娜,江利.本土生国际化: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视角[J].现代大学教育,2014(4):60-66,112-113.

[2] 周晓辉.浅议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培养[J].大众科技,2005(3):120-121.

[3] 丛军.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的三元结构[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4(2):2.

[4] 马隽.论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及提高途径[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41-42.

[5] 张玉波,蒋津,李建国,等.教学评估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