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出血性中风,中医家庭急救要点

2024-10-22 00:00潘思静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4年10期

脑中风通常发病较急,病情危重,往往会造成患者残疾甚至死亡。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瑰宝,在治疗该病方面有着独到之处。

认识出血性中风

现代医学认为,出血性中风包括两种: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性中风多发群体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其中高血压脑出血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近些年来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出血性中风会导致患者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等症状,严重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出血性中风也称为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快、症状严重、病情变化迅速、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对其症状的改善主要通过急救治疗来保证。

出血性中风是怎么引起的

出血性中风大多是由于患者长期患有高血压病、患者颅内血管发生病变以及患者自身的其他疾病引起出血所导致的,其中中老年患者是出血性中风的多发人群。诱发出血性中风的因素很多,比如血压骤然波动、患者剧烈活动等。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因包括长期高血压导致脑动脉硬化,脑底部穿支动脉可发生大量粟粒样微小动脉瘤,在血压突变时破裂出血,从而诱发出血性中风。除此之外,还包括脑血管病变以及血液病、颅内感染和药物中毒等造成的出血。我国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从地域分布上看,北方要高于南方,并且从性别上看,男性多于女性。近几年,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并且呈现出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发病症状有哪些

中风主要表现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倒,而仅以口角歪斜、半身不遂为主症。出血性中风患者的症状主要为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以及局灶定位方面的症状,典型的表现比如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一些由小脑损伤引发出血性中风的患者还会出现头晕、呕吐、行走障碍等现象。除了这些临床表现之外,出血性中风还会合并出现脑疝、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目前出血性中风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在患者发病时及时采取措施救治,对于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牢记六个中医急救法

出血性中风存在发病迅速和症状严重的特点,而对患者急救得当,可以大大减轻症状,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中医的急救方法在当今仍然适用,当发现患者突发出血性中风时,首先应当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及时对患者进行中医急救。

1.针刺或掐人中

导致患者突然昏倒的原因,有可能是中风、休克、中暑等,对昏倒的患者进行急救可先用注射针、三棱针、采血针、消毒过的缝衣针等针刺人中穴,其穴位于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向上斜刺,或用指甲按掐,通过强刺激唤醒患者。

2.十二井穴放血或十宣穴放血

井穴刺络放血疗法最早记载于《素问·缪刺论》中,井穴位于四肢末端,分布有丰富而敏感的神经末梢,人体全身十二经脉各有一个井穴,合称“十二井穴”。十二井穴是治疗中风的急救要穴,用刺血或掐等强刺激方法具有很强的醒脑、开窍、苏厥、止痛的作用。

对于非专业人士,十宣穴放血是一个很好的急救措施,具有清热、醒脑、开窍的作用。具体操作方法为:抓住患者的五个手指并捏紧,使手指尖充血,用三棱针或采血针在每个指尖上点刺一下,分别挤GQwyp4ncdDLTqrBOuZTw94wS55GQmF4zbwPb9d+7HMc=出几滴血。若无针,可将瓷碗、瓷杯或玻璃杯打碎,用锋利面代针。另一只手操作同上。若患者仍未清醒,可再刺十个脚趾尖,方法同手指。

3.耳垂放血

如果患者口眼歪斜,可用手捏紧患者的耳垂上部,并向下拉几下,使耳垂部充血发红,用三棱针或采血针点刺耳垂,挤出几滴血。几分钟后,患者口眼可慢慢恢复正常。

4.素髎放血

素髎穴即鼻尖,用三棱针或采血针点刺鼻尖部,挤出几滴血。在放血时要边刺边挤,每个刺血部位至少挤出三四滴血。多数患者经处理后可慢慢醒过来。

5.针灸

出血性脑中风患者可以通过针灸进行治疗,可以选择曲池、合谷、百会、风池等穴位,能有效缓解症状。

6.中医急救药:安宫牛黄丸

安宫牛黄丸出自清代医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与紫雪丹、至宝丹并称为“中医急救三宝”。其具有清热开窍,豁痰解毒的功效,临床上可用于治疗中风昏迷者,但它不是包治所有中风昏迷的神药,因安宫牛黄丸中成分是苦寒的中药,所以,只适合热证中风。

【 温馨提示】

发现患者突发出血性中风时,家人应当保持镇定。在急救和等待救援过程中,不要移动患者,随意移动出血性中风患者是很危险的一件事。尽量将患者的头朝一侧转动。在急救车到来之前,凡属中风中脏腑之闭证的,均可采用以上方法急救。在采取中医急救措施后,仍需送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