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敦煌榆林窟第25窟北壁壁画《弥勒经变》中的守宝神龙形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剖析其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并进一步发掘其在现代设计领域的潜在影响与应用价值。首先从榆林窟守宝神龙的“过去”,即该形象的起源、艺术风格和文化精神说起;再针对性地分析榆林窟守宝神龙的“现在”,即当代人对于该形象形态特征、历史背景以及象征意义的理解,揭示其时代美学价值;最后探讨敦煌守宝神龙的“未来”,即从现代设计的视角出发,探讨守宝神龙形象在当代设计中的再利用与再设计,希望可以为敦煌石窟艺术形象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关 键 词] 敦煌壁画;守宝神龙;再设计
一、中华文化中龙形象的起源
中国文化中的“龙形象”在《尔雅翼》中有详细的记载:“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这种将多种不同生物的典型特征以“拼接”的方式进行融合,从而创造出“神物”的行为,在不同的人类文化中都出现过。
龙文化的形成,正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的结晶,也象征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与和谐共生性。李华强在《龙年说“龙”》一文中就深入探讨了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象征意义,从《说文解字》对“龙”字的阐释入手,深入研究了龙在汉字体系中的字形演变轨迹,并详细解读了“龙”字所蕴含的含义。历经数千年岁月的沉淀与发展,龙已然成为中华文明的一种代表性形象,它历经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整合与演进,也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开放包容的独特魅力。
关于龙形象的起源,始于我国上古先民对自然现象和法则尚处于懵懂之中,将无法理解的自然力量视为“神力”,并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构建起“图腾”的崇拜体系,借此来保护自身。在此后漫长的中华文化演进中,龙形象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人寓意吉祥纳福的重要纹饰。龙作为中华文化中重要的图腾形象,在佛教进入中国并逐渐完成其“本土化”的过程中,也成为佛教“护法神”之一,在莫高窟、榆林窟等佛教壁画中多有出现。
龙在中华文化中被视为神圣的存在,其地位崇高,与天地、神灵等相提并论。所以在历史长河中,龙纹充满着神秘意味。在封建社会中,龙纹是皇家的专属图案,是古时皇权的象征,是只有皇帝或是皇室家族成员才能使用装饰物品的纹样,宫廷艺术中的龙纹图案形象通常是威猛强健、严厉可畏,象征着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威严。
就艺术形象而言,中华龙具有很高的辨识性和独特性。由于近代对西方文化传播过程中“概念借用”所造成的误解,今天的人们往往会将西方文化中的“Dragon”和中国文化中的“龙”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其实,这两种“超自然的生物”完全不具可比性,它们从形象到精神内核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概念。在古代艺人的想象下,中华龙凭借流畅的线条、威严的外貌和丰富多彩的色彩运用等艺术表现形式,在艺术史上一直有着极高的研究及美学价值,深受中国人的喜爱。纵观历史长河不难发现,龙的形象的设计与运用其实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至商周时期已经经常出现在玉石、青铜器等器物上。
2024年,正值我国农历甲辰龙年。中国国家博物馆“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精心挑选了从中华史前时代直至20世纪初的众多含有中华龙元素的文物展品。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中华龙纹在中国美术史上纹样造型的演变历程,也凸显了中国传统工艺艺术的巧妙设计与精湛技艺。其中,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的红山文化玉龙凭其独特的造型设计及其制作的精细与不易,向观者展示了中华文化中早期“龙形象”的“巧思”与“细作”,反映了中华先民对“龙”的虔诚崇拜。
从文化角度来看,龙纹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表现中的重要代表性图案,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精神。龙纹样不仅是古时候人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璀璨结晶,更是中华大地上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全部凝聚力的具体象征。中华龙形象之所以能够在中华文化发展中“历久弥新”,就在于其文化内核所强调的包容、创新、进取等精神品质对于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与鼓舞作用。
二、敦煌壁画中龙形象的演化
龙在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艺术中历来都被视为吉祥的存在,当这种思想信仰体现在瑰丽的敦煌壁画中时,龙的形象就展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风采。我们可以在敦煌壁画中看到乘龙或驾龙车升天的仙人形象栩栩如生,仙人们在画中身姿优雅、面容愉悦,似乎在向世人讲述着龙作为通往天界的神秘使者,正带着他们飞升天界一般。敦煌壁画中龙的形象姿态可谓是丰富多样且生动逼真,它们既有静态的坐龙形象,给世人一种庄重而又威严的视觉感官,如在敦煌榆林窟第25窟壁画中的“守宝神龙”所展现的阳刚之美,将龙的雄壮与威严淋漓尽致地呈现在眼前;又有动势强烈的遨游之姿,龙身龙爪在云中灵动翻飞,显得充满了力量和活力。敦煌莫高窟第235窟“五龙腾云”中的金龙则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风采,它伸爪夺珠、细尾缠足,充满了强烈的动态感,仿佛能让人目睹金龙在云海中翻腾跃动的壮观景象,令人目不暇接。
龙形象在敦煌石窟壁画中的出现,标志着“土生土长”的中华龙进入了源自印度的佛教“护法神”序列,反映出佛教在东传过程中逐渐完成其“本土化”的过程。在早期,敦煌石窟艺术中龙的形象只装饰在敦煌石窟佛龛两侧,常常以“龛梁龙”的形式呈现,此时的龙充当护法神的角色,它既担负着护卫石窟的责任,同时也发挥着一定的装饰作用。而敦煌位于我国大西北干旱地区,深藏于降水稀少的甘肃戈壁之中,因此雨水对当地人民来说尤为珍贵,他们深信龙王拥有掌控雨水的神秘力量,深信龙王能够保佑他们享有风调雨顺的气候,从而实现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景。在敦煌榆林窟第25窟的壁画中就生动描绘了古人想象龙王布雨时的盛景,在这幅敦煌壁画中龙王夜夜乘着祥云施布甘霖,为世间大地带来滋润,整幅壁画构图和谐且细节丰富。
通过这些壁画可以窥见古时人们尤其是敦煌人民对龙王最虔诚的信仰与崇拜,他们相信龙王能够保佑他们免受灾害、盈车嘉穗、人寿年丰,也正是由于当地人民和艺术家对龙的祈祷与敬畏,我们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敦煌石窟中龙的形象与地位逐渐从边缘走向了中心位置,从而形成了雄伟壮观的“盘柱龙”和窟顶华丽的“藻井龙”等系列龙文化的艺术创作,这一变化无疑揭示了龙在敦煌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力日益增强。
三、榆林窟守宝神龙形象分析
敦煌石窟壁画中的龙形象,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古代信仰和文化的丰富内涵,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在敦煌榆林窟第25窟的壁画中,除了前文介绍的夜间造福人间的龙王之外,还有一位赫赫有名的敦煌龙王形象——敦煌守宝神龙。
敦煌守宝神龙是敦煌壁画中的独特艺术形象,源自榆林窟第25窟北壁《弥勒经变》的壁画之中,壁画生动描绘了弥勒在龙华树下得道之后,进行了三次讲法的场景。而在这面壁画中,左右对称的守宝神龙守护着库藏珍宝,是弥勒佛讲经时的护法兽之一,它们坐于祥云之上,形态威猛,护卫着敦煌石窟的密藏珍宝,展现出一种威严而神圣的形象,象征着守护与赐福,寓意着镇压百邪、守护珍宝,为人们带来吉祥与安宁(见图1)。
在色彩上,当时的艺术家采用了精妙的绘画技巧,守宝神龙整体色调以土红、石青、石绿等颜色为主,这些颜料的搭配运用赋予守宝神龙神秘而又庄重的气质;在色彩对比方面,守宝神龙身上的红绿对比和黄蓝对比等色彩运用都非常巧妙而又不显突兀地增强了守宝神龙在壁画中的视觉效果,使得守宝神龙的形象更加惟妙惟肖;此外,守宝神龙颜色的寓意同样值得深入探讨,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红色通常象征着吉祥与繁荣,而绿色则代表着生命与希望,所以在创作中艺术家对这些颜色的巧妙运用不仅丰富了敦煌守宝龙的艺术表现力,也进一步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
龙的形象在唐代表现得十分生动,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的唐代何家村窖藏金龙,在形象上身体和四肢修长,腰背微弓,极具动势,充满活力。而榆林窟守宝龙与何家村窖藏金龙的身体结构相似,只不过守宝神龙以坐姿展示出来。守宝神龙的造型设计、创作与色彩选取和寓意紧密结合,不仅增强了视觉效果,还将守宝神龙的阳刚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也使得敦煌守宝神龙成为敦煌壁画中引人注目的艺术形象,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家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观念,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四、榆林窟守宝神龙形象的再设计
守宝神龙作为敦煌的守护神,代表着敦煌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敦煌人民智慧的结晶。敦煌守宝神龙所蕴含的守护之意,不仅代表着家庭和睦与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景,而且与人们对吉祥、幸福生活的热切期盼相契合。
敦煌壁画中的守宝神龙,以其神秘而庄重的形象为甲辰龙年的产品设计注入了丰富的灵感和启示,为众多设计师提供了广阔的创意天地,也获得了广大民众的广泛认可和推广。在2022年第五届青岛国际版权交易博览会上,以守宝神龙为IP设计出的周边产品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设计技艺,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并荣获了版权产品类金奖;在2023年中国卡通形象营销大会上,守宝神龙形象设计采用了Q版风格,其色彩鲜艳明快、造型可爱俏皮,每个细节都充满了亲和力,仿佛是一个活泼可爱的精灵,以让人一见倾心的艺术表现被评为优秀案例。这些荣誉的获得不仅彰显了守宝神龙本身的独特性所带来的商业价值,更是对敦煌文化传承与发扬的肯定。
这些关于敦煌守宝神龙的成功案例,启发我们可以对敦煌守宝神龙在甲辰龙年进行针对性设计,将敦煌壁画中守宝神龙的独特形态及其深厚的象征意义融入现代设计之中,打造出既具有独特魅力又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龙年设计佳作。这样的设计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更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敦煌的文化产业内涵,也为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这无疑进一步提升了守宝神龙的文化影响力并有助于其传承与发展。
五、总结
从古至今,龙在中华大地上一直被人们视为神灵、祥瑞和权威的象征,其造型形象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建筑、绘画、雕塑以及服饰等。中华龙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代表,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鲜明象征。而敦煌守宝神龙作为中华龙文化中的重要形象之一,代表着守护、纳福和传承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
在数字化、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加强对敦煌守宝神龙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加强文化遗产教育,培养新一代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和保护意识。我们需要像敦煌守宝神龙一样,守护我们的历史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素养,同时在传承的基础上,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与发展,让敦煌守宝神龙可以在历史舞台上永不褪色,让它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有效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以及为世界文化的繁荣与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源隆.探寻龙纹里的中式工艺美学[N].中国文化报,2024-03-03(003).
[2]赵振宇,崔华春.敦煌壁画中动物形象的视觉表达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2023,13(1):42-46.
[3]尹晓雪.传统瑞兽纹样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22.
[4]惠洁.中国“龙”纹样探析[J].大众文艺,2010(22):104.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