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儿时学书,中间断断续续,屈指已三十余年,然越写越感书法之难,其难在技法,更难在与性情的高度统一,即老子所言“技进乎道”是也。“技” 是根本,是基础,是有形可依的,相对于“道”而言,既实在又具体,不像“道”那样玄之又玄。书法应重技,技备则近彰矣。
王僧虔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既要有思想性,又要有艺术性。当代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周俊杰先生指出:“书法在当下首先是一种艺术,不是文化的附庸,更不能把书法本身当成文字或四书五经等经典的奴仆,抄书就很有文化了?抄了一辈子的古典名著,但书法艺术本身不提高也是不行的……”
少时,曾想作一名书法家,深信,唯勤习苦练而经岁不辍,始发吹尽狂沙之功,值终未有得见金之竟日。暇余,常临历代法书墨宝,神游古人之妙境。痴于白纸黑墨变幻所之无穷机趣。叹汉魏之正大气象,慕王子敬之劲俊豪迈,敬颜平原之气韵生动,仰苏东坡之意造自然。三十余载,面对前贤法书,奉为圭臬,心摹手追,时时揣度,留恋于碑林帖海之中,醉心于喧嚣尘世之外,恨不能汲取百代之精华,现于毫端。然艺海茫茫,稍涉深处便陷于玄奥,余只有借笔墨诗书以遣我心怀。
古语云:“书为心画,诗为心声。”笔者认为,诗与书都需要讲求“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寓妙理于豪放之外”。不为法所圈,直抒己意,方为佳境。迩来似有所悟,案边临池,于平夙所学之规,一俟忘却,舞笔弄墨,兴之所至,大有“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之感。无师无我,任意挥洒,似大将军挥戈陷阵,纵横驰骋,何其优哉?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文丞相一席千古咏叹,让世间飘荡的正气,顿时有了归宿。它犹如水煮器,赋形万物,这里当然包括书法,并且在形,至于作品,但求能养我胸中浩然之气,不至虚度其时。以能于一岁一月而有所进境,足矣。
对于书法创作,余素喜抄录自家诗文和历代文赋。不计较于一点一画之失、一词一字之误,兴尽搁笔,其乐陶陶,怡然自得可也。多年羁旅,恍恍惚惚,庸生碌事,百感杂陈,存乎于心,付之于笔,表我情愫,现我所历,回首所思。行年已近不惑,名利之事,皆以淡然,作品入展获奖与否,常不以为意。
素以为书法者,由技入道,以文养书,方为正途。要做到我手写我心,书家创作需要有大格局,书法作为中华精神的载体,不只是技术,更是文化。随着书写群体的不断扩大,书法展览层出不穷,书法人的责任感更加凸显,更需要倡导我手写我心,使书家、观众能感知中华文脉的延续,增强文化自信,这是当代书法人应肩负的时代使命。
唐源茂,三级美术师,现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篆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篆刻教育专家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刻字硬笔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曾获怀化市第四届政府文学艺术奖(青年人才奖)、怀化市第五届政府文学艺术奖(贡献奖)。
作品入选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今日丝绸之路国际书法邀请展、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军书法作品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华章·百年辉煌”主题书法篆刻作品展、“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全国书法美术作品展、“中国字·世界情”甲骨文书法大展;获首届全国“农垦杯”书法作品展一等奖、“纪念郭沫若诞辰120周年”全国书法邀请展三等奖、“情系中国梦——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全国产(行)业书法精品展”优秀奖。
《书法导报》 《中国书画报》 《书画世界》 《文化艺术报》 等多家报刊曾专版推介报道,有作品被江苏省美术馆、广西美术馆、青海省博物馆、中国水利博物馆、中国体育博物馆等机构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