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寅能否摆脱“青瓦台魔咒”?

2024-10-21 00:00:00于婉莹李旻
世界知识 2024年19期

近日,韩国前总统文在寅因涉嫌在任期间收受贿赂被韩国检方列为犯罪嫌疑人。在人们已经渐渐熟悉这位前总统作为乡下书店老板这一新角色的时候,他再一次站在命运的岔路口,成为韩国民众关注的焦点。

卸任后最大的危机

2017年5月,文在寅作为韩国第一任补缺选举总统上台,取代遭到弹劾的朴槿惠正式入主青瓦台。2022年5月9日,他结束所有总统工作,和夫人金正淑女士一起步行离开青瓦台,乘坐火车前往庆尚南道梁山市平山村开启了退休生活。他处事低调,自掏腰包在平山村经营一家书店,成为韩国首个“开店”的退休总统。除了自己亲自承担管理员工作,他还会推荐读过的书、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

在卸任前拍摄的纪录片《文在寅的真心》中,文在寅表示退休后要“像晚霞一样好好生活”。很多人认为,文在寅在任期间没有明显的过失,有可能打破“青瓦台魔咒”。但事实证明,文在寅的退休生活无法实现如同晚霞一般的宁静。就在今年的8月30日,韩国全州检方突击搜查了文在寅女儿文多惠在首尔的住所,文在寅也因前女婿就职问题“涉嫌受贿”,深陷舆论中心。检方认为,毫无相关工作经验的文多惠前夫徐某之所以能被易斯达航空公司聘用并担任高管,可能得益于“特殊关照”。据媒体报道,韩检方将徐某在易斯达航空担任高管期间收到的2亿多韩元(约合人民币106万元)薪酬视为文在寅收受的贿赂,文在寅夫妇金融账户被冻结审查。除了文在寅夫妇,青瓦台前人事首席秘书赵显玉,易斯达航空创始人、前议员李相稷等人也陆续被检察机关传唤。

文在寅被查引起了进步阵营的激烈反弹。9月1日,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在与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党首韩东勋会谈时表示,最近越来越多的“过度”措施可被视为对前政权的政治报复。同一天,共同民主党内的“亲明派”和“亲文派”人士共同成立了“前政权政治镇压对策委员会”。共同民主党还召开记者会表示,“过去两年无休止的调查,是从一开始就计划好的,目的是羞辱、折磨并最终将文在寅列入调查对象”。中秋节前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总统尹锡悦的支持率已跌至20%左右。因此,不排除在经济民生方面“乏善可陈”的尹锡悦政府以“前总统贪腐”为抓手转移民众注意力。

文在寅在任时,曾将两名前总统送入监狱。具体来看,2018年朴槿惠被判处24年有期徒刑,2020年李明博被判17年有期徒刑。当时身处检察系统的尹锡悦正是“审判”两名前总统的急先锋,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了极高的人气,为日后挑战最高权力打下坚实基础。如今,尹锡悦的身份已今非昔比,但在调查前总统这件事情上,尹锡悦团队依然是“孜孜不倦”。

韩国总统的“魔咒”

纵观现代韩国政治,无论哪位总统上台,似乎都要面对“青瓦台魔咒”的考验。在过去40多年的时间里,就有六名韩国总统被列为犯罪嫌疑人,其中五人已经服刑,前总统卢武铉更是因此自杀身亡。出身草根的卢武铉曾被称为韩国“最朴素的总统”,2009年5月因不堪亲属受贿案调查重压,绝望之下选择跳崖结束生命。他生前留下遗书写道,“不要觉得抱歉。谁也别抱怨,这是命运”。

从卢武铉的事例来看,身边的亲朋往往是韩国总统引火烧身的导火索。因“闺蜜干政”而下台的朴槿惠自不必说,连被视为“最好总统”的金大中,也因三个儿子的巨额贪污受贿问题而名誉受损。而本次文在寅夫妇及其女儿、前女婿被调查也并非文在寅的亲人第一次被调查。早在本案公开之前,国民力量党就已检举文在寅的夫人金正淑,称其六年前作为第一夫人访问印度是涉嫌贪腐的“豪华出差”。

2022年5月9日,韩国总统文在寅结束任期内最后一天工作后和夫人一起与工作人员及支持者道别,离开青瓦台。

由于尹锡悦刚上台就将总统府从青瓦台迁至龙山,文在寅实际上成为最后一位在青瓦台办公的韩国总统。单从字面上看,“青瓦台魔咒”似乎要退出历史舞台,但这并不意味着韩国总统不得“善终”的魔咒可以解开。目前来看,不仅前总统文在寅能否全身而退存在疑问,现任总统尹锡悦的门前同样“风声鹤唳”。和多位“前辈”相似,尹锡悦的风险也主要来自身边人。第一夫人金建希曾因涉嫌操纵股价被调查,而炒得沸沸扬扬的“名牌包案”前不久才刚刚以“无违法行为”结案。此外,尹锡悦的岳母因涉嫌伪造银行存款证明服刑,成为韩国历史上首个总统在任期间被判刑的总统亲属。从种种迹象来看,韩国总统的“厄运”延续下去的概率很大,只不过名称可能会从“青瓦台魔咒”变成“龙山魔咒”。

韩国的极端政治生态

韩国前总统们总是难逃厄运,这一现象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是总统的权力本身。“韩国总统”被称为世界上最高危的职业,但高风险总是和高收益相伴而生。在代议民主制国家中,韩国总统的权限名列前茅,甚至超过美国总统。总统掌握的大量行政权、人事权和财权很容易提供“交易空间”,即使总统本人竭力“守身如玉”,也难以完全杜绝身边人利用“灰色地带”。相比于在任时的“权倾朝野”,卸任后的韩国总统又显得十分脆弱。韩国民众经历过反抗军人总统独裁的民主化运动,如今又面临高度“内卷”的社会环境,对“公平”的敏感度极高,对官员和财阀滥用特权的容忍度极低。而总统是否滥用职权自然是最为敏感的事项,也是最容易点燃民众怒火的“爆点”。

二是由社会撕裂和政治极化推动的“政治报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政坛形成“进步”和“保守”分庭抗礼的局面,两大政党及其支持群体之间的隔阂在过去几十年里有增无减。社会撕裂和政治极化的必然结果就是斗争手段的“低俗化”和政治暴力的常态化。相较于政策优劣的比拼,两大阵营更醉心于从道德层面抹黑对手,而把对方阵营的前总统送进监狱无疑是这种“负面攻击”的极致表现。

可见,“青瓦台魔咒”的反复应验具有深层次的制度原因和社会原因。如果韩国总统的权力“定位”能够更加合理,且社会分裂和政治极化问题得到一定缓解,这种恶性循环或许有望打破。

(作者分别为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助理研究员、韩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