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共识》为反腐败全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 等

2024-10-21 00:00:00
廉政瞭望 2024年10期

《北京共识》为反腐败全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

9月24日至27日,联合国全球反腐败执法合作网络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10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近400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反腐败执法合作大计。

此次会议首次设置高级别论坛,近70名高级别代表参加。作为高级别论坛一致通过的成果性文件,《关于加强执法合作、拒绝腐败避风港的北京共识》(以下简称《北京共识》)就如何通过加强执法合作有效追逃追赃、拒绝腐败避风港提出了具体措施,为反腐败务实合作指明了方向。

更加注重务实合作是此次会议的另一个突出特点。会议期间,参会的各国反腐败机构进行了160多场双边磋商,就有关个案等深入沟通。国家监委也与10多个国家反腐败机构进行了工作层磋商,就追逃追赃个案和刑协事项交换意见。

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反腐败工作组重点围绕追逃追赃开展磋商,推动各方通过了《北京反腐败宣言》,这是第一个由中国主导起草的国际性的反腐败宣言。21个经济体围绕拒绝腐败避风港形成共识,首次提出要加强追逃追赃合作。此后,中国陆续推动通过《二十国集团反腐败追逃追赃高级原则》《金砖国家拒绝腐败避风港倡议》,在联合国大会反腐败问题特别会议上提出反腐败国际合作“四项主张”。2021年6月,联合国全球反腐败执法合作网络正式启动,历时3年多,该网络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反腐败执法机构加入,成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反腐败执法合作平台。

从《北京反腐败宣言》到《北京共识》,十年来,中国在反腐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彰显。近年来,中国广泛开展国际司法执法合作,综合运用引渡、遣返、异地追诉等多种方式,追回大批外逃腐败分子。当前,中国已同80余个国家缔结引渡条约、司法协助条约、资产返还与分享协定等170余项。国家监委同100多个国家反腐败机构建立工作联系,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签署了40余份合作文件,初步构建起覆盖各大洲和重点国家的反腐败司法执法合作网络。

中央层面首次出台“二十四条”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发布,部署拓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成才渠道、保障平等就业权利等二十四条举措。这是新时代以来,首次从中央层面出台的促就业指导性文件。

意见明确,强化宏观调控就业优先导向,提出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项目确定、重大生产力布局要同步开展岗位创造、失业风险评估。

当前,“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并存的结构性就业矛盾仍然突出。意见要求,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据社会需要、产业需求、职业开发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对就业质量不高的专业实行红黄牌提示制度。意见在强调统筹抓好教育和就业的同时,就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制度作出全面部署。包括指导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引导企业逐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等。

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是就业工作重中之重。针对不同就业群体面临的不同问题,意见突出精准分类施策。着眼于拓展青年就业成才渠道,意见提出,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对就业困难人员、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意见要求,按照规定给予一定的社会保险补贴。针对3亿农民工群体,意见提出,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空间,推出一批适应乡村全面振兴需要的新职业,注重引导外出人才返乡、城市人才下乡创业。

权益保障问题,广大劳动者高度关注。意见明确,保障平等就业权利。坚决破除影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同步推进户籍、用人、档案等服务改革,消除地域、身份、性别、年龄等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