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策略建议

2024-10-21 00:00安梓阳黎明秦响玲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4年10期

摘 要: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乡村建设日益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中国数字乡村建设的政策日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但也存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农业产业技术研发存在短板、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仍显匮乏等问题。为此,应着力构建数字乡村建设的长效机制,营造数字乡村的信息共享生态,依托乡村数字人才队伍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关键词:数字乡村;乡村振兴;路径优化

在21世纪的数字化浪潮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深刻地影响到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中国政府对数字乡村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制定并实施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数字乡村建设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驱动力,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转型指明了全面发展的方向。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如何利用数字经济的发展浪潮来巩固脱贫攻坚的已有成果成为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为新时期乡村振兴目标的切实推进提供了创新路径。随着农村地区网络覆盖面和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数字乡村建设已成为农村地区实现经济转型与资源整合的重要力量。

一、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

(一)数字乡村建设提升了乡村振兴质量

数字乡村建设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治理模式、数字公共服务等内容,强调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数字乡村建设无疑成为乡村振兴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通过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可以有效打破信息孤岛,打通信息闭塞的痛点,促进多方主体的合作与共赢,实现利益的共建共享。传统的农业生产受制于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公共服务及治理效能等因素的影响,数字乡村建设成为打破系列瓶颈的关键所在。研究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地区收入水平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数字金融和电子商务的增收效应、信息获取和渠道拓展所带来的市场效应、信息技术促进认知能力提升产生的效益增加等方面。

(二)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

近年来,随着国家扶持“三农”系列政策的出台,农业数字化金融得以快速发展,拓展了农村地区的资金渠道,增加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多样性。数字乡村建设涵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村事务智慧管理、农村数智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财税优惠补贴和社会资金参与能切实赋能数字乡村建设,构建科学全面的金融服务体系,奠定新时期乡村振兴的基础。数字技术与乡村建设的协同不仅能够提升农业产业链的效率,助力乡村治理,还能提高乡村公共服务的质量,为现代农业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开辟广阔的道路。数据已成为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更是激发数字乡村建设内在动力与价值的关键。构建涵盖农业产业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政府管理服务数字化等内容的综合性数据库和服务决策平台,已成为推进乡村智慧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

(三)数字乡村建设促进乡村社会经济发展

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不仅催生了农村电商、智慧农业等新兴业态,而且带动了乡村旅游、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极大丰富了乡村产业结构。数字乡村建设提升了农民的数字素养和就业技能,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有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此外,数字技术的应用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市场营销能力,使得乡村经济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数字乡村建设还改善了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了乡村的生活品质,吸引了更多人才和资本回流乡村,为乡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在整体上促进了乡村社会经济的繁荣和进步。

二、数字乡村建设现状

(一)数字乡村建设政策日趋完善

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中国数字乡村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对数字乡村建设作出明确部署;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2021年《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发布,标志着数字乡村建设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出台;2024年《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和《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等政策文件陆续出台。这些政策进一步明确了数字乡村建设的具体目标、实施路径和行动计划,在宏观指导、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已经广泛介入农业生产环节。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的智慧化管理等已成为当下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乡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2023年年底,5G网络村镇覆盖率超过80%,累计建设益农信息社46.8万个,乡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和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电子商务站点覆盖率达到74.0%,政务服务在线办事率高达66.4%。目前,国家农业遥感应用与研究中心构建了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公共平台,相关部门累计支持建设国家智慧农业创新中心和分中心31个、创新应用项目97个,推广应用各类农机北斗终端超过220万台,全国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27.6%。

三、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跟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数字基础建设基础,完善的5G网络体系极大地推动了乡村地区的数字化转型。依托信息技术的建设基础,经济发达区域通过构建农业大数据中心、农产品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服务等创新模式,助力智慧农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囿于自然资源、气候条件、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围绕乡村开展的数字基础建设面临更多挑战。同时,地方经济实力也决定了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对当地数字乡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大量限制性因素的存在导致中西部地区在信息服务、电子商务、远程医疗和网络教育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与东部地区存在一定差距。

(二)农业产业数字技术研发存在短板

当前,我国规模农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其中,针对农业产业的数字技术研发存在明显短板,特别是在农业专用的机械传感器、自动化机械以及智能化农业机械等领域,科研力度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整体水平。此外,农业App的开发及应用也尚未全面铺开,部分研发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不同地理位置、技术水平、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多样化的农业场景需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技术的传播和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随着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规模经营的优势得到呈现,这种技术应用层次上的差异也限制了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普及。为了克服这些困难,需要从资金投入、技术研发、信息共享和技术创新等多层面推进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整合。

(三)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仍显匮乏

农村居民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和应用存在偏差,信息的获取与发掘不足成为制约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当前,由于缺乏针对农民的数字技能培训,农民在利用数字平台和工具方面存在障碍;同时现有数字平台的功能与农民的实际需求不匹配,也增加了他们获取信息的难度。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农村地区青壮年人口的流失,留守农村的老龄人口学习能力有限,对新兴数字技术的接受度普遍不高,导致数字技术对传统农业生产的改善进度较慢,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农村新质生产力缺乏内驱力。

四、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相关建议

(一)构建数字乡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数字乡村建设是涉及农业生产模式、农村环境治理、农村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体系建设,需要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提供保障。考虑到地区经济水平发展对数字乡村建设的影响,相关部门应统筹协调、精准扶持地区重点产业,持续推进数字金融的发展,围绕数字乡村建设关键环节,汇聚更广泛的资金支持,为数字乡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应聚集财政与财税的引导作用,加强绿色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的支撑,鼓励金融机构及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数字乡村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平台、数字公共服务的发展建设,对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营造数字乡村的信息共享生态

促进乡村治理的数据整合,建立村庄数据资源整合平台,采用“互联网+社区”模式,提升乡村信息服务水平,丰富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加强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形成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合力,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这将为相关部门提供强有力的科学决策支持,促进大数据在农村生产、治安、交通、生态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实现乡村治理的精准化与智能化。此外,构建农户共享平台,建立一个透明的信息发布机制,让农户自主发布流转、退出或转让耕地和宅基地的信息,确保程序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建立经营主体共享平台,以促进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激发农业发展活力。利用“互联网+”思维,结合数字技术,大力发展现代智慧农业,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三)依托乡村数字人才队伍推进乡村振兴

建设一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数字人才队伍是激发乡村数字经济动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战略。因地制宜,构建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实习创业,聘请技术人员与专家驻村指导,吸引优秀人才投身乡村建设。针对经过选拔和专项培训的优秀信息技术人才,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与激励机制,依托现有人才队伍培养数字经济的带头人,通过在智慧农业生产、电商经营等领域的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农民积极提高数字技能。构建专门提升农民数字素养的培训体系,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与互联网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模式,为农民提供定制化的数字技能培训和实操练习。打造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数字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只有让农民切实地参与到智慧农业的发展建设之中,成为推动乡村数字化转型的积极行动者,才能在根本上实现农村经济的腾飞。

五、结语

数字乡村建设可以助力农业资源的高效管理和利用,推动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显著提升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水平,通过数字化治理工具提高治理效率和透明度,使农民能够更积极地参与乡村事务决策;还能较好地助力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利用数字平台记录和传播乡土文化,增强乡村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可以预见,数字乡村建设将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提供坚实的支撑,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参考文献:

[1]王鹏.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J].当代县域经济,2024(4):52-55.

[2]魏超.数字乡村治理的逻辑机理、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J].岭南学刊,2024(3):41-53.

[3]李博,刘东,湛文婷,等.数字乡村、认知能力与农户增收[J].统计与决策,2024,40(13):45-49.

[4]肖振宇,张安琪,张潇潇.基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金融支持与乡村振兴研究[J].人口与社会,2022,38(1):63-70.

[5]哈冠群,王浩.县域数字化发展何以赋能乡村振兴:以陕西省H区数字乡村建设为例[J].沿海企业与科技,2024,29(2):116-127.

[6]李国英.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及推进策略[J].区域经济评论,2022(5):86-93.

[7]杨仪娟,彭鹏,何珊,等.四川省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地域特征与影响因素[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24,47(3):92-101.

[8]关珊珊.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现实困境与路径抉择[J].农业经济,2023(9):74-75.

[9]胡卫卫,李一凡.数字赋能乡村韧性治理的模式建构、生发逻辑与驱动机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2):23-33.

[责任编辑:朱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