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乡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运行是基层治理深入推进的重要表现,也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程。河北省L县正逐步推进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升级,推动村党群服务中心更好发展、更有效参与基层治理,增强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密切党群关系,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新格局。
关键词: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基层治理;优化路径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加剧,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基层服务的坚实后盾,对于服务好基层人民群众,发挥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功能,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建设覆盖广泛、集约高效的党群服务中心,并对党群服务中心的顶层设计和宏观布局提出了基本要求。随之,党群服务中心在全国各地兴起,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也得到长足发展,党群服务中心运行逐渐规范化。但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伴随着数字治理和智能化服务的深入,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还不太熟练,参与基层治理比较困难,开展基层服务阻碍较多,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
一、乡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发展概况
(一)党群服务中心的概念
党群服务中心是专门为基层党员和群众集中提供服务的场所。具体说,是以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向基层党员和群众开展党务政务业务办理、党史党建理论知识宣讲和各类党群活动承办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党群服务中心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型载体、基层治理的新型阵地以及服务基层党员群众的新型平台。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在宣传教育、呈现展示的基础上,更着重为基层党员群众提供一些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如医疗、社保、养老、民政和法律救助等。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的总要求是以集约化的形式,整合基层资源,摘掉各行政村、社区自行设立的各类站点和牌匾,消除形式主义,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值得群众信赖、依赖的活动阵地。
(二)L县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的运行现状
L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处冀鲁四市七县交界,总面积542平方公里,辖区7个镇、2个乡、1个省级工业园区,299个行政村,耕地59万亩,常住人口39.2万。截至2023年3月,L县相继投入2 200万余元,新建、规范提升141个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其中占地面积超过300平方米的有22个,村级组织的形象面貌有了大幅度提升,把各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升级成为组织宣传、规范统一、群众信赖的服务阵地是L县正在推进的一项重点工程。
L县围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坚持“抓点示范、以点带面、规范提升”的原则,按照有标志、有党旗、有设施、有场所、有制度、有书报的“六有”标准,采取财政支持、党费补贴、各村自筹、社会捐助等多种方式,有力推进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特别是老官寨镇按照“六有五室两统一”标准,制订了该镇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方案,因地制宜促进党群服务和政务服务提升,打造家门口的党建工作综合阵地。为发挥“一室多用”的综合功能,L县为各村党群服务中心科学布置“两委”办公室、党群服务大厅、玉兰调解室等多个功能室,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元素融入其中,设立了专门的事务公示宣传栏。目前,全县各村“玉兰调解室”受理并解决群众诉求、调解家庭纠纷和邻里矛盾等各类矛盾纠纷2 500余件,利用村党群服务中心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党建宣传、产业就业指导、健康教育等530余次,组织各村党员群众参与村级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研究等618次。
二、乡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
(一)政治引领“魂动力”
党群服务中心带有鲜明的政治特色和红色基因,发挥好党群服务中心的阵地作用,必须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和组织功能,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魂动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深入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带领基层党员群众跟紧党的脚步,建强党的群众队伍,开展丰富多样的“红色”活动。落实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责任,加强对基层党员的教育管理,健全党内组织监督制度,借助党群服务中心治理平台,引领基层党员群众共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二)服务群众“零距离”
党群服务中心的核心功能就在于服务群众,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仅为了群众,更要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服务是党群服务中心建立的宗旨所在。乡村党群服务中心要在便民惠民上下功夫,打造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零距离;为困难村民入户解决难题,急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困;因村制宜落实富农惠农政策,帮助群众学习新技术新政策新思想,促进强农富民,助力乡村振兴,真正做到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
(三)社会管理“稳定剂”
党群服务中心在基层治理的一线阵地应充分贯彻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整合辖区内各项资源,完善中心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村干部工作责任制度,提升党群服务中心运行效能。党群服务中心要深化区域协同共建,协同县域内各级党群服务中心互通互享,更近距离服务党员群众,明晰各项办事制度,洞察各行政村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及时处理影响社会稳定和管理的各类问题,强党心,聚民心。
(四)联动各方“凝聚力”
党群服务中心相较其前身村民委员会,要摆脱政府的单一主体治理模式,探寻多元主体共促共享的合作治理模式,即“五社联动”,是以“政府—社区—居民”为主线,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等在党建引领下形成的联动机制。共治共享是基层治理优化发展的大趋势,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能够弥补政府单一主体治理的不足,汇聚多方合力,共助和美乡村振兴。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能够通过党组织协同各方,引领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凝聚社会各界的服务合力。
三、乡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多元主体参与不平衡
第一,政府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运行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领导部署着各项工作,有较多话语权,而其他主体参与较少,话语权也就较小。第二,基层社会组织很少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未能发挥政府引领、各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合力,L县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大部分还是以政府主导为中心,缺乏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会慈善组织的参与。第三,村党群服务中心与各类群体的联系不密切,各村基层老党员、群众、企业主等大都对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不了解,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对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兴趣不大。
(二)服务内容和功能较单一
第一,虽然L县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在硬件上已达到“六有四上墙”的标准化建设水平,但在提供的服务内容方面仍偏行政化,且能办理的业务较少,群众仍需到辖区所属的镇党群服务中心办理业务,权力下放的大部分职能下放到镇,以至于村党群服务中心无权过问。第二,对于群众所需的养老服务、惠农政策、教育社保等组织和生产生活方面的服务,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也多流于形式。第三,不同的行政村之间没有实现资源数据共享,群众只能到所属的党群服务中心办理业务和咨询服务,外村居民没有办法就近跨村办理业务和共享公共资源。此外,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人员配置不健全,村党群服务中心领导班子队伍年龄偏大且对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治理等应用操作明显缺乏专业技能,村老党员、流动党员居多,缺乏新鲜血液。个别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思想觉悟、责任意识不强,仍受到“钱”“情”干扰,不利于密切联系群众、团结群众。
(三)群众知晓度和参与率较低
村党群服务中心正式挂牌运营以来,大多数群众对党群服务中心、村民委员会、便民服务站等认知不清;对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功能和服务内容也不了解,甚至不少“空心化”严重的行政村居民都不知道有村党群服务中心,也没有进去过。而且有些村党群服务中心只有开会时才开门,其余时间没有专门值班人员。群众的参与意识本来就不强,加之年轻人外出打工,村里多老人和儿童,基层党组织的政策宣传和服务不到位,群众就更难参与到基层治理中。
四、乡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功能优化路径
(一)完善多元合作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即基层治理“五社联动”机制。从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彰显了党对社会治理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意味着中国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将更加注重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人尽其责的共同体思维。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入推进,社会治理重心不断下移,资源、技术和服务等也在持续下放到基层,群众要求高质量的服务和多样化的活动,单靠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政府补贴,财力物力和专业化明显不足,必须发挥基层治理合力,以党组织领导为核心,号召各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基层治理,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拓宽社会慈善机构和志愿者的多样化资源供给渠道和服务,整合各方主体优势,实现社会协同治理目标。同时,基层党组织也要与各主体建立合理的利益协商与沟通表达机制,以保证各主体依法有序行使协商和共治权,打造家门口的“综合服务体”。
(二)优化服务供给机制
第一,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和其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应满足群众多层次、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群众的要求,因地制宜制订合理的公共资源配置方案。特别是地处偏远的行政村,群众获得服务难,要破除地域和户籍壁垒,构建各服务中心之间信息业务、服务功能和设施的协同机制,提升业务办理的便捷性,共享文体活动设施和场地,拉近基层群众和党群服务中心的距离。第二,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治理等智能化手段加快资源配置、扩展线上服务空间、整合线上服务平台,丰富线上活动形式、建立联动服务机制,打造集政务、生活服务、基层治理于一体的线上党群服务中心智慧平台。第三,要突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的地缘优势,精准定位辖区村民的需求,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党群活动,满足村民对多样化生产生活的需求;同时,定期开展民意评估测评,解决群众诉求,提高群众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三)健全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机制
健全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机制,一是完善基层党组织队伍的人员配置,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加强党员学习,积极开展党员活动,吸引流动党员尤其是外流的青壮年党员回流,帮助老党员学习新技术新理论,培育孵化专业型党群人才。二是组织基层党组织内部思想理论学习和管理教育,严肃党内纪律,整顿部分党员思想涣散之风,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群众的权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升党的影响力、公信力和凝聚力。三是上级党组织要不断将权力下放到街道、村党组织,以便基层党组织借助党群服务中心平台因地制宜整合辖区资源,加强党对各级各类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政治引领,凝聚党心人心。
(四)构建群众参与机制
要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基层治理中。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渠道、全平台将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功能和服务流程清晰直观地告知群众。同时,安排专门的接待人员帮助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答疑解惑。二是畅通参与渠道,采取线上+线下的参与形式和正式与非正式参与渠道的有机结合,不断完善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实现对群众所表达需求的及时有效反馈。三是完善监督和问责机制,要根据群众的需求开展工作,使群众能够顺利行使监督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知情权。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 [N].人民日报,2019-05-09(004).
[2]韦元桃.党群服务中心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定位及效能探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6(4):151-153.
[3]邱国良,李静,王松阳.基层治理“五社联动”机制:实践运作、治理限度与优化路径[J].社会工作与管理,2024,24(1):70-78.
[4]公维雪.建强党群服务中心 提升为民服务能力:以江苏省丰县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的实践为例[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2(10):33-35.
[5]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N].光明日报,2021-04-28(001).
[责任编辑:李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