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经营压力不断增大,企业对财务分析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财务分析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客观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和目前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改善企业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参考。因此,强化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对于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务分析的概念和作用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报表等一切可获得的数据资料为基础,运用专门的方法,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对企业未来经济前景进行预测,进一步提出建议以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财务分析的外延不断扩大,凡是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价值创造和资源利用的一切分析和信息发现,均属于财务分析的范畴,如企业经营分析、业财融合分析等等,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财务与业务部门的信息实现了实时采集和实时共享,而且通过将运算分析模型嵌入信息系统以及利用AI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对企业外部经济、金融、政策等环境信息以及企业内部财务、业务等信息的综合处理和分析,快速、精准地捕捉到对企业发展和价值创造有用的信息,因此在当前新形势、新环境下,谁的财务分析能力强,谁就掌握了信息,就赢得了发展先机。
二、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务分析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首先,由于财务数据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对财务数据和相关指标的真正内涵认识不足,对财务分析背后能挖掘的价值不够重视,认为企业的经营效益主要还是依靠销售等一线部门去创造,将财务部门定位为服务型部门,导致财务分析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其次,在财务分析工作中,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对数据具有专业敏感性,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掌握财务分析的工作重点,通过财务分析识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但现阶段很多企业财务部门对财务工作还停留在做好会计核算,及时出具财务报表,满足上级公司报送、税务申报等要求的认知上,而不重视向更高体现财务人员专业和综合能力水平的财务管理工作转型,忽视了财务的价值体现能力。
(二)企业财务分析体系不健全
首先,财务部门往往简单地把部分财务指标分析作为财务分析工作的主要内容,例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的是整体应收账款的回收水平,但未深入分析那些可能存在的应收账款回收周期异常的客户明细,以及回收期较长的原因,从而无法判断是否应及时采取降低客户信用等级或通过法律途径催收应收款的措施。其次,企业财务分析也局限于对财务报表项目的表面分析,没有将报表项目进一步深入细化拆分,例如,未对主要业务的收入和成本进行细化和匹配,缺少对业务利润贡献度的分析,以及忽视财务分析与全面预算工作的融合。最后,当前国家财税政策变化较快,由于财务人员对财税政策关注度和敏感度不高,财务分析体系中容易缺少涉及企业财税政策的分析,从而错失一些优惠政策的享受,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
(三)财务分析的信息化手段有待加强
首先,财务分析人员主要是通过传统的财务软件中财务报表、明细账等传统会计电算化功能获取相应的财务数据信息,缺少将财务信息融合到企业整体管理和业务经营管理中,不能够从数据管理的角度来思考财务数据流转和支持财务数据(如ERP)的流转,致使业务数据缺乏精准性及完整性,从而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和利用得更少。其次,缺乏运用模型化工具来进行财务管理创新和思考,缺少构建用于企业决策依据的财务分析数据化平台或数据管理中心(如EPM系统)。
(四)财务分析相关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首先,当前企业财务人员普遍的工作特点是业务量大、重复性高,部分企业尚未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通常由一般财务核算人员兼任,核算的工作量占用了其大部分工作时间,重核算轻分析的思维削弱了分析工作的深度与广度。其次,部分财务人员侧重于财务专业理论知识的研究,缺少对财务分析工具的熟练运用,例如运用数据透视图对不同业务毛利的分析、运用数据建模工具对投资项目的分析等。最后,由于对业务的了解不够深入,企业财务分析人员业财融合能力欠缺,难以满足企业对业务运营数据的分析需求,无法识别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并提出合理的经营决策数据和方案。
(五)企业缺乏针对财务分析的业绩评价与考核
首先,财务分析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缺乏科学性,在构建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还存在评价不全面等问题,未将财务分析与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偿债能力等有效结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也未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核心,未能及时给财务分析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其次,企业侧重会计核算制度、资金使用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固定资产制度等会计核算和日常管理的制度建立,未建立相应的财务分析绩效评价与考核制度,对财务分析绩效评价指标缺乏定量分析,造成财务绩效考核体系缺失,难以发挥绩效评价和考核作用,很大程度上无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企业加强财务分析的有效对策
(一)提高企业对财务分析作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首先,应加大在财务分析中人力资源的投入,培养专业的财务分析人员,成立专业的财务分析队伍,定岗定编,做到岗位责任制。其次,要制定月度、季度财务分析会议机制,定期召开财务分析会议,要求管理层和部门负责人等关键岗位人员参加,通过会议切实了解财务分析反映的经营成果、潜在经营风险等情况,提高管理层对财务分析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最后,要加强财务人员在经营管理中的参与度,参加企业的决策讨论会和重大经营事项的讨论,切实了解经营管理对财务分析在方向、广度和深度上的要求,使财务分析更好地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
(二)健全企业财务分析体系
首先,要对财务分析框架进行完善,需要构建一个内容完整和重点突出的分析框架,将财务相关的指标与各类业务指标相结合,除了最常用的财务指标分析,还应完善应收账款客户信用评价分析、积压存货分析、业务利润贡献度、税收政策分析、经营风险评价等,形成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分析框架,从而优化经营管理,提高资金筹措效率和风险管控水平,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提升企业整体效益。其次,要保证财务分析的及时性和动态调整性。企业的财务分析体系应结合预算管理、投资管理等工作,加强对现有业务最新动态和市场变化的关注及分析,以支持企业经营管理措施的快速响应和调整,以便对项目投资、融资方案、市场开拓、产品创新等多个方面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最后,财务部门应建立相应的内部财税政策库信息平台,要求财务分析人员每天对于相关专业网站发布的财税政策进行筛选并整理到内部政策库中,培养财务人员的政策敏感度和分析解读能力,将财税政策的分析融入财务分析体系中。
(三)提高财务分析的信息化手段
首先,企业应推动财务共享、银企直连功能的建设,高效处理重复度高、工作量大、流程可标准化的费用报销、应付账款支付、销售结算等基础会计工作,将财务部门更多人力和精力转移到财务分析工作上,提高财务分析的全面性和深入性。其次,企业可基于大数据并借助智能数据工具赋能,促使分析更为快速、科学和精准,如运用数据分析平台(EPM)、AI算法、Python等,利用数据可视化工具直观呈现财务比率分析结果等,对大数据进行高效的处理和智能化分析,实现对财务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和转化。
(四)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专业能力
首先,企业应加强财务分析人员队伍的建设,设置专职的财务分析岗位,并配套建立轮岗机制,提升财务分析人员综合能力和素质。其次,企业应制订财务分析知识的年度培训计划并明确培训目标,通过内部的培训课程、外部研讨会、线上学习平台等多种方式常态化和系统化对财务分析人员进行培训,培养其专业知识和熟练运用财务分析工具的技能。最后,财务分析人员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外,还需全面掌握企业业务经营情况,全方位了解各项业务活动,企业应建立业财融合学习专题机制,定期安排财务分析人员深入企业研发、工程、生产、销售等部门学习业务知识,掌握业务流程和相关内容,培养业财融合能力,提高经营数据分析的质量和经营风险识别的能力。
(五)提高针对企业财务分析的业绩评价与考核
首先,企业应科学制定财务分析的业绩评价指标,例如增加财税政策享受带来的税费成本减少额、资金筹划带来的财务费用成本减少额、存货周转率分析带来的库存成本降低比率等评价指标,调动财务分析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深入性。其次,企业应深入分析内部财务管理的基本情况,建立和完善财务分析业绩考核制度,明确有关自身盈利、经营管理、风险管控、偿债等方面的能力,认真研究财务分析重要环节,明确财务分析岗位职责,严格将业绩考核指标量化、细化至考核制度中,将业绩指标纳入KPI绩效管理中,并采用例如内部专业小组评价、上级公司年度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提高考核评价工作的有效性。
四、结 语
企业财务分析有助于企业管理层和利益相关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利于企业做出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
本文研究了现阶段企业在财务分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发现主要问题是企业对财务分析重视度不够、财务分析体系不健全、相关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高、企业缺乏针对财务分析的业绩评价与考核等。针对这些问题,论文提出了提高企业对财务分析作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健全财务分析体系、提高财务分析的信息化手段和财务分析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针对财务分析的业绩评价与考核水平等方面的对策,希望能帮助企业提高财务分析能力,更好地挖掘财务分析的价值,支持企业经营决策和战略规划的制定,不断提高经营风险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增长,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作者单位:新疆新力能源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