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发挥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财务管理作为基层事业单位综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角色和定位在新的市场形势下正在发生深刻改变,其功能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资金收支记录与核算,更与单位的战略决策、资源配置、风险控制和绩效评价等工作产生密切关联。为助力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顺利完成升级与转型,有必要加强对新市场形势下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策略探讨,助力其健康发展。
一、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涵及价值
(一)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涵
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在于对单位内部各类财务资源及经济活动实施高效整合与优化配置,实现对日常运营、项目执行、资金流转等全过程的精细监控与科学管理。作为支撑单位稳健运行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财务管理不仅关乎资源的高效利用,更在于通过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确保各项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金运用安全有效。特别是在处理如养老保险基金等专项资金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尤为重要,保障资金的安全性与使用效益,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稳健发展。
(二)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价值
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联到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繁荣格局。强化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最大程度发挥人力资源的效能,确保单位内部各项工作有序高效推进。同时,优质的财务管理能够稳固基层事业单位的经济基础,营造健康、稳定的内部财务环境,使单位能够清晰把握自身财务状况,实现财务报表的精准编制与合规披露,为决策制定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高效的财务管理还能促使基层事业单位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服务模式,为公众提供更加多元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进一步增强社会满意度与信任度。
二、新市场形势下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挑战
基层事业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中,为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而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它是独立地进行生产活动和生产某个产品的基本单位,具体特征是具有一定生产场所,能够获取有关生产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资料,包括劳动和资本生产要素的投入。由于市场形势的快速变化,很多基层事业单位在实践探索中仍难以有效解决成本核算、社会效益考核评价等工作,为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造成较多阻碍。
(一)财务管理制度滞后于市场发展形势
当前部分基层事业单位尚未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导致其难以良好适应新市场形势下的单位管理需要。部分管理人员对单位的财务管理重视度不足,未能充分且合理地利用现有的财政、社会和技术资源,缺乏改革和创新的动力,导致单位的财务管理观念和方式滞后,整体运行的效益不高。部分基层事业单位在财务制度和报表方面仍存在“只记账不记业务”的现象,导致事业单位难以准确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可能会引发资产流失问题,还会对其正常运营造成深远影响。
(二)财务预算管理目标不明确
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其有效性直接关乎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但当前部分基层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目标设定不清晰、不科学的问题,预算编制过程缺乏严谨性和前瞻性,导致预算与实际执行脱节,难以有效监控和评估资金使用情况。这种预算管理的不完善,不仅削弱了单位对财政资金的掌控能力,也限制了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不利于单位的长期发展。
(三)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是保障财务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屏障。但部分基层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建设上投入不足,存在制度缺失、执行不力等问题。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使得财务管理活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容易出现财务风险和舞弊行为。这不仅损害了单位的财务健康,也会影响单位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
(四)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短板
在新市场环境下,部分基层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显现出明显的管理短板,主要体现在对固定资产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方面,亟须构建一套全面、系统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因监管不力,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处置等环节存在漏洞,极易发生资产流失、侵占或低效使用的现象,给单位带来财务风险。此外,财务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使得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与账务管理脱节,导致账实不符,会计信息失真,进一步削弱了财务管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五)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养较弱
面对新市场形势,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团队的能力建设显得尤为关键。但当前很多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队伍中非专业背景或缺乏系统培训的人员占比较高,导致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这不仅影响了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限制了基层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创新方面的探索。同时,虽然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但在实践应用中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难以适应新经济环境下对财务管理的新要求,从而制约了单位财务管理的专业化和高效化进程。
(六)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基层事业单位内部组织架构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其财务管理水平,但当前部分基层事业单位未能对内部各层级权责进行清晰界定,未能明确不同层级的工作流程,或内部财务风险机制建设尚不完善,导致基层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的应对能力较为有限。
三、新市场形势下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效策略
(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在新市场形势下,基层事业单位若想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法规作为指导思想,细化并构建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财务管理框架,全面涵盖预算管理、货币资金管理、实物资产管理等多个维度,确保每一项财务活动都能在法律框架内高效、透明地运行。
为此,事业单位需要对现有财务工作流程进行深度剖析与改进,简化冗余环节,提升流程效率。加强内部人员的法律教育,不仅仅是对现行法规的掌握,更要培养员工的财务管理意识与职业操守,确保每位员工都能按照规范的流程和标准执行工作任务。持续优化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引入先进的内部控制理念和工具,如风险评估、内部审计等,强化对单位运营业绩的实时监控与评估,为单位的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二)践行财务预算要求
在新市场形势下,财务预算管理的精细化与执行力成为衡量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尺。预算管理不仅仅是数字游戏,更是单位资源配置、战略实施的关键所在,必须引导全体员工树立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意识,将预算编制视为一项严肃而复杂的工作,不断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可尝试组建专业的财务审核团队,定期对单位的预算方案进行严格审查与评估,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与控制,建立健全基金监督制度,严防资金被挤占、挪用或浪费,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益。严格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加大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查处、决不姑息,同时密切关注资金流向,确保财务活动的合法合规与高效透明。
(三)构建财务内控体系
在新市场形势的驱动下,基层事业单位需深刻审视并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以确保各类资源得以高效、安全地配置与使用。需要深入剖析现有内控机制,识别短板与漏洞,并据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强化内部监督职能,完善财政管理机制,提升单位整体运营效率。明确界定各岗位职责,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加大对关键财务活动的监督力度,实施定期审计与检查,鼓励员工间相互监督,共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此外,建立健全内部评价体系,对财务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进行周期性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持续优化内控体系。还需密切关注单位的资金流动、资产负债状况、内部往来款项及杠杆率等核心财务指标,精准评估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并据此制定专项风险防范策略,有效降低潜在风险对单位运营的影响。
(四)强化固定资产管理
首先,强化日常管理与监督。设立专门的财务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确保资产的实物与账务相符,特别是针对高价值、高机密性的固定资产,应实施更为严格的保管与监管措施。其次,实施定期盘点制度。定期组织资产清查工作,核实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编制《固定资产清单》并经相关领导签字确认,确保资产信息的准确无误。此外,规范资产处置流程。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处置机制,对各类资产的报废、出售、调拨等行为进行严格审批与监督,确保资产处置的合法合规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五)提高财务人员素养
事业单位不仅要关注财务人员现有的专业技能与经验积累,更要注重其持续成长与能力提升。需构建系统化的培训体系,定期为财务人员提供最新财经法规、财务管理知识及先进技术手段的培训,确保他们的知识体系与时俱进,能够应对日益复杂的财务挑战。此外,还应强化管理干部的财务意识与责任感,通过领导力培训、案例分析等方式,提升他们在财务管理决策中的科学性与前瞻性。这样的举措不仅有助于优化财务管理流程,还能促进整个组织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与重视。
(六)优化单位内部管理水平
在新市场形势下,基层事业单位应不断优化其内部建设与管理能力,推动财务管理职能向综合职能方向转变,构建完善的组织架构与法人治理结构,确保资本运作的高效与合规,为单位的稳健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同时,基层事业单位各级部门应顺应时代趋势,积极转变管理思路,引入并深化大数据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构建可视化金融管理体系,从而促进其财务管理流程的透明化与精细化。
综上所述,为满足新市场形势下的战略发展需求,基层事业单位有必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优化路径与策略的研究,提升财务管理质效,为基层事业单位的稳健运行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助力。
作者单位:山西省天镇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