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笔下的千古名句,让黄鹤楼闻名中外,真可谓一首诗成就了一座楼。
夕阳西下,白云悠悠,紫霞绚烂,黄鹤唳唳,烟波浩渺,扁舟缓行。右望汉阳,郁郁葱葱;左望鹦鹉洲,芳草连天。仰望黄鹤楼,层层飞檐,高大耸立,气势磅礴。好一番奇景,真不愧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啊!
黄鹤楼立于蛇山,飞檐流阁,雕梁画栋,六十个翘角,角角飞扬,七十二根圆柱,撑天支地。整座楼似一只即将腾飞的黄鹤,欲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黄鹤楼共五层,每一层都颇有气势,又十分精致巧妙。每一个翘角下都有一个小铃铛,江风吹过,清脆的声音伴着呼呼风声,每一声都是黄鹤楼轻声的呢喃,都是古人对此情此景由衷的感叹。
黄鹤楼面向大江,它听尽了大江之歌,也看尽了朝代的兴衰。它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毁灭、一次又一次的重建,留下无数文人墨客的足迹与手迹。“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崔颢、李白等名人均曾在此“打卡”。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句诗虽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但带给我们的远远不止忧伤。黄鹤楼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多少往事,多少感慨,多少怀念,融入楼下那滚滚江水,也融入中华民族灿烂的诗歌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