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有许多个梦想。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侠梦始终是我心里最珍贵的憧憬。如果真的能穿越回盛唐,或许很多女孩儿都渴望成为唐朝的公主,而我却梦想着成为一名行走江湖的女侠。
小时候,成为一名侠客,是我最珍贵的梦想。我幻想着自己能够飞檐走壁,穿梭于刀光剑影之间。在女侠梦的激励下,我走过了童年时光。后来,虽然我不能再在床上挥舞刀剑,但我调整了追梦的途径,一头扎进书籍的海洋里,追寻游侠的影踪,感受江湖的侠气。
少年时期,我在书海中寻觅,终于捕捉到了那种气息。那气息,是缥缈的“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是激昂的“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也是悲壮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我深陷书中不愿走出,我愿与荆轲为伍,愿与盖聂同行。然而回归现实,在这清风朗月之下,却难以寻觅那些隐于市井的侠客。“侠”在何方,我的梦又在何方?
再后来,我读了金庸的小说,书中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对我而言,这就是“侠”的真谛。侠者,古往今来皆有之,侠义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1928年2月6日,革命烈士周文雍、陈铁军夫妇在广州红花岗刑场英勇就义。周文雍在监狱的墙壁上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他们在革命的暴风骤雨中结缘,在革命斗争中相恋,在刑场上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婚礼。他们的誓言是:“我们要举行婚礼了,让反动派的枪声来作为结婚的礼炮吧!”这正是侠义精神的体现,是侠肝义胆,也是侠骨柔肠。
有人说,动荡的年代才能孕育侠士英雄。那么在和谐安定的今天,“侠”还存在吗?答案自然是“有”,“侠”的概念和侠义精神也与时俱进。在已经成为青年的我的眼中,“最美教师”张丽莉便是“侠”之典范,她在千钧一发之际舍生忘死,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学生……其实,这正是个侠士辈出的年代。
如今,我的女侠梦有了深厚的土壤,那便是对祖国的热爱。虽然我不能飞檐走壁,但我依然可以召集各路“豪杰侠客”,共同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而努力。
名师点评
侠义之风,滋养着英雄的民族。我们崇尚侠义,不仅因为侠客武功高强,更因为他们奉天行道,具备善德、仁勇、仗义以及礼智忠信的精神。作者是一位少女,却怀揣着侠客之梦,从历史侠客的事迹中寻觅侠之大义,并与时代精神巧妙结合,找到了自己女侠梦的归宿,即“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同时,文章按时间顺序推进,用了“小时候”“少年时期”“再后来”“已经成为青年的我”“如今”等词汇为线索,不断推进、加深自己对侠义的认识,令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感染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