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读者:斯桃姐姐,我听说小麦的麦秆也能作画,这是真的吗?
斯桃姐姐:你说的应该是麦秆剪贴画,又叫“麦秸画”或“麦草画”。它因其制作材料为麦秆而得名,据记载,其源自隋唐时期,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在古代,它曾作为贡品送入宫廷,被誉为“中华一绝”,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小读者:它与我们之前看到的剪纸、桦树皮画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斯桃姐姐:它们虽然同属于剪贴艺术,但由于麦秆本身有着天然的纹理和光泽,能够使画面更加立体、生动,制作出的人物、花鸟、动物更加栩栩如生,能够给人一种古朴自然、高贵典雅的美感。
小读者:麦秆剪贴也是剪裁后拼贴的吗?
斯桃姐姐:你可真聪明!不过,麦秆剪贴画制作前,需要先将麦秸秆进行烫色、染色,之后再运用撕、剪、刻等特殊工艺,或是平贴,或是直接用麦秆逐层粘堆来形成画面,最终创作出精美的画作。麦秆剪贴画经过现代技术处理,融合了中国画、版画、剪纸、漆画、油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和风格,呈现出独特、美妙的意境。
小读者:我国很多地区都种植小麦,有的地方也有麦秆剪贴画,那么黑龙江省的麦秆剪贴画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斯桃姐姐:黑龙江省的麦秆剪贴画是以黑土地生长的天然麦秆为材料,有其独特的自然光泽和材质肌理,画作色泽明快,神态逼真。同时,麦秆剪贴画的题材内容也特别丰富,从北国冰雪到风土人情,从祥禽瑞兽到自然风光,就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黑龙江省各族人民的劳动与生活,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小读者:我明白了,麦秆剪贴画不仅是艺术品,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斯桃姐姐:没错!正因为如此,麦秆剪贴技艺在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第五代传承人马文侠,更是一直致力于麦秆剪贴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她研发了很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诸如以雪乡、白桦林、东北虎等为主题的作品,以及为迎接第九届亚冬会制作的吉祥物“滨滨”“妮妮”的摆件,都在市场上备受青睐,为麦秆剪贴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