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作文思路分析

2024-10-18 00:00:00杨晓昕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24年10期

文题呈现

生活中有很多让我们心动的人和事,也有让人心动的景和物。有的人心动之后便有了行动,有的人仅仅是心动,或心动后拖延,但看那些成功之人,往往是心动后立刻就行动。

请以《心动就要行动》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思路参考

以上是2024年哈尔滨市中考作文题中的命题作文,我们来对这个作文题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要明确题目《心动就要行动》的含义。这里的“心动”指的是内心有所触动、受到感动或者是对某件事情产生的强烈兴趣和愿望;而“行动”,则是指将“心动”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文题中的“就要行动”,着重强调了在“心动”之后,立即采取“行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我们在构思时,只有明确“心动”的具体内容,才能展开思路、选择素材。在文题的引言里,明确地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寻找那些“让我们心动的人和事”,以及“让人心动的景和物”,并深入探讨了“心动”与“行动”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角度展开构思:

思路一:挑战自我,勇敢行动。通过描述自己心动之后立即行动,学习新技能或追求梦想,从而实现了自我成长。比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我”在悬崖上陷入困境,内心充满恐惧。在父亲的指导下,“我”先是心动于尝试迈出脱险的第一步,然后将“大困难”拆解成一个个的“小步骤”,一步一步地付诸行动,最终成功脱险。

我们可以写,“我”是一个胆小、内向的孩子,非常羡慕那些在舞台上自信地表达自我的同学。有一次,学校举办演讲比赛,“我”得知后非常心动。于是,在老师的鼓励下,“我”报名参加了比赛。“我”用心准备演讲稿,每天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妈妈也非常支持我,请来专业老师对“我”进行辅导。比赛那天,尽管“我”十分紧张,但“我”仍然勇敢地站在台上,出色地完成了演讲。这次经历让“我”变得更加自信,也让“我”明白:只要心动后马上付诸行动,就能完成目标,战胜自我。

我们也可以写,“我”对学习一门乐器很心动,通过立即行动,来达成梦想。一直以来,“我”都对钢琴那优美的旋律心动不已,渴望能够亲自弹奏出动人的曲子。这天,“我”不再只是心动,而是让妈妈立刻给“我”报名参加了钢琴培训课。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克服了反复练习的枯燥,并坚持每天练琴一小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终于能够弹奏出一些简单的曲目。当美妙的音乐从“我”的指尖流淌出来的时候,“我”深刻地体会到:心动之后马上行动,让梦想不再遥远。

思路二:逆境前行,突破自我。可以描述“我”在遭遇逆境时,如何通过坚定的信念、积极的行动来实现自我的突破。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宋濂,他幼年时因家境贫困,没有条件读书。但他心动于获取知识,于是借书抄书,四处奔走求师,最终成为大学问家。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因心动于创作伟大的史学著作,在逆境中忍辱负重,发愤著书。他没有因困境而意志消沉,而是将内心的渴望转化为实际行动,最终铸就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我们可以写,“我”一直梦想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长跑运动员,然而在一次比赛中受伤,医生说“我”的运动生涯有可能就此止步。但是,“我”并没有被逆境打倒,重新回到赛场的想法让“我”心动,于是“我”和医生制定了严格的康复训练计划。在康复的过程中,“我”承受着身体的疼痛和心理的压力,不断挑战自我。经过不懈的努力,“我”最终成功战胜伤病,再次站到了赛场的起跑线上。

思路三:传承文化,担当责任。可以阐述“我”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心动,并将其转化为具体行动,通过个人的努力,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如今,“国潮文化”的兴起,源于一些年轻人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心动。他们将中国元素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之中,让汉服、旗袍呈现出新的魅力;他们运用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结合现代风格进行编曲,创作出脍炙人口的国风歌曲;他们还把中国的传统手工技艺,巧妙地融合到各类现代产品中,赋予其新的艺术价值。“国潮文化”的崛起,正是年轻人心动后马上付诸行动的有力证明,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文化传承的责任与担当。

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着手,写“我”心动于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以实际行动传承赓续。一次,妈妈带“我”参观了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我”被那些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深深吸引,迫切地想要学习和了解它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促使“我”决定为其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于是,课余时间,妈妈帮“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活动中报名,让“我”有机会向更多的人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了一份力量。

思路四:《心动就要行动》同样能够写成议论文。在生活中,常常有一些令人心动的瞬间,我们可以用令人敬仰的杰出人物、触动心灵的感人事件、美不胜收的迷人风景、独具魅力的珍贵物品作为开篇,进而引出“心动就要行动”这一主题。在论据的选择上,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心动犹如发现“宝藏”的敏锐眼光,而行动则恰似获取“宝藏”的关键钥匙。比如:余华在成为作家之前是一名牙医,面对日复一日相似的工作,他萌生出想要改变自身生活状态的想法,于是果断拿起笔,开启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王传福心动于改变中国汽车行业在新能源领域的落后局面,带领团队经过多年的研发和努力,最终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在文章的最后,我们应当总结并强调心动与行动要紧密相连,只有将心动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让人生更加精彩,实现更多的可能。

《心动就要行动》这一作文题目,鼓励我们勇敢地将内心的渴望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写作时,要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详细地描述“心动”的原因和“行动”的过程,以及最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丰富、情感真挚。

素材链接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萧凯恩的故事,就是“心动就要行动”的生动写照:

萧凯恩出生仅三个月便失去视力,这无疑是命运给予她的巨大挑战。然而,当她察觉到自己在音乐方面的天赋时,一颗心动的种子便在其心中悄然种下。面对失明的困境和外界的种种质疑,萧凯恩没有退缩和犹豫,她通过摸盲文点字乐谱、反复听录音并背诵,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学会了弹钢琴。

在追逐音乐梦想的道路上,任何艰难险阻都未曾阻挡她前进的脚步。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她成为首位考入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视障人士。凭借在钢琴演奏和声乐方面的出色表现,萧凯恩又走上了歌唱的道路,最终成为一名歌手。

成为歌手之后,萧凯恩的行动并未停止。她热爱公益事业,用歌声募集善款,资助残障人士,还亲自赶赴贫困山区进行音乐支教。她将心动转化为传递爱与温暖的力量,以自身的行动影响并帮助了更多的人。萧凯恩让我们明白:心动只是梦想的起点,只有马上用坚定的行动去追求,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并为世界增添更多的美好和希望。

文题呈现

鲁班上山的时候,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一下子将手划破了。善于思考的鲁班想,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他拿起叶子对着自己的手指又划了一下,果然手上又流血了。鲁班按照细齿的样子,做出了锯子。

上述材料至少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发明来源于生活,创新从细微处开始,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思路参考

以上是2024年哈尔滨市中考作文题中的材料作文,它的中心内容是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我们可以从鲁班的经历中,挖掘创新的意义,进而探讨发明源于生活,以及创新与发展的关系。这个材料作文题聚焦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关注个人的观察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写作时,我们需要明确材料的核心观点,才能展开思路、选择素材进行写作。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构思:

思路一:发明来源于生活。根据材料显示,鲁班留意到了叶子上细齿锋利这一细微特征,进而联想并发明了锯子。由此展开思考,提出“发明来源于生活”这一论点。在论据的选择上,关于“发明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的事例很多。例如:瓦特在用水壶烧水时,发现壶盖会被蒸汽顶起这一现象,从而改良了蒸汽机;屠呦呦在整理中医药典籍时,留意到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有关“青蒿截疟”的记载,她从这一细微之处获得灵感,带领团队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功提取出青蒿素……生活中有很多创新发明,都是通过人们对生活的观察,经过认真思考而引发的。

思路二: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鲁班发明锯子,其结果必定是提高了工作效率,从某种意义而言,可以说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写作时,我们可以从科技创新的意义入手,进而阐述创新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比如: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出现了“网购”这一新的商业模式,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无人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能为我们带来全新的观察视角,还可以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写作时,我们还要在适当的地方运用议论和抒情,总结出自身的感悟。

思路三:创新,离不开不断尝试和坚持。从材料中我们可以想象:鲁班被野草意外划伤后,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再一次用叶子划手,勇敢地进行尝试。正是这种勇于尝试的精神,为他开启了创新的大门,最终发明了锯子。因此,文章的论点也可以是“创新需要具备持续探索的精神,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正如《虽有嘉肴》中所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我们在学习中,只有经历不断的尝试,发现问题并坚持改进,才能实现进步与创新。比如:嫦娥六号在执行任务的筹备过程中,中国航天人遭遇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他们敢于进行新的尝试,并且始终坚持不懈。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不断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最终,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展示出中国在月球探测领域强大的创新能力。再比如:袁隆平院士研究杂交水稻时,面对传统理论的束缚和条件的限制,他大胆尝试新的育种方法。他在稻田中穿梭,精心挑选稻苗,认真做好记录。无数次的试验失败,他也从未放弃。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他终于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解决了无数人的温饱问题,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进行议论文的写作时,我们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经历和社会实际,深入探讨创新的意义、方法和价值,这样才能令我们的文章,更具有思想深度和说服力。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运用具体且丰富的事例来支撑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素材链接

零的出现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源于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古时候的人类记数方式相对简单原始,零尚未出现。然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在计算和表达中对于“无”这一概念进行精确表述的需求愈发迫切。在人类坚持不懈的探索下,零才应运而生。而后,它被广泛应用于气温标识、计算机二进制等诸多领域,成为生活中极为有用的符号之一。这看似寻常的演变,实则是数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事物的出现都遵循着这样的规律。它们大多是由于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以及人类的不懈探索而产生。在“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新时代,这种需求变得更为迫切。

写作建议

今年哈尔滨市中考作文题,依旧沿用了“二选一”的考查形式。其中的命题作文《心动就要行动》,如果想写成记叙文,我们就要结合个人经历,并依照文体特征,将记叙的故事描述清晰,结尾处要点明主题并呼应开头,升华文章的主旨,表达出真情实感;如果想写成议论文,则要先明确地提出中心论点,然后运用充分且典型的论据加以论证,务必要做到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结尾处还需总结全文,让文章结构完整。

考题中的材料作文,建议大家写成议论文。我们在选择论点时,切记不可偏离材料的主旨。在构思文章框架时,要条理清晰:开头部分要紧密关联文题所给的材料,通过简要叙述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自然地引出论点;在议论过程中,要选择恰当且丰富的论据来支撑论点,所选事例应具备典型性和说服力,论据的范围最好能够涵盖古今中外;论证的过程要逻辑严密、层次分明,段落之间应过渡自然,使文章整体流畅、富有层次感。同样,在文章的结尾处,也应总结并升华文章主题,再次强调论点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