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里的“甜糯”养生

2024-10-17 00:00:00沈晔
食品与生活 2024年10期

随着秋日的悄然而至,气温渐趋和煦,暑热的余威已逐渐淡去,人们的食欲也随之提振。众多养生爱好者纷纷行动起来,希望通过药膳食补,以期在换季之时,让身心跃升至更佳状态。此时,我们可深刻践行“药食同源”这一古老而智慧的养生哲学,在日常饮食中融入养生智慧,实现健康与美味的和谐统一,滋养身心。

蜂蜜

蜂蜜,这份大自然的甜蜜馈赠,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人类的青睐。它不仅给味蕾带来了享受,更有养生保健之用,还深藏着自然界的智慧与生命的奥秘。每一滴蜂蜜,都蕴含着花朵的精华与蜜蜂的辛勤劳作。

蜂蜜的营养价值很是丰富,它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以及酶类等活性物质。这些成分在人体内协同作用,为身体的各项机能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常食蜂蜜,有助于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美容养颜,还能增强免疫力,辅助人体抵御外界病邪的侵袭。

日常饮用:温水冲服或搭配柠檬、柚子制成蜂蜜茶饮,清爽解腻。

注意事项:

❶不宜空腹饮用:空腹饮用蜂蜜水可能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从而损伤胃黏膜胃膜。建议在饭后或胃内食物较多时饮用。

❷避免高温冲泡:水温过高会破坏蜂蜜中的氨基酸等丰富营养物质和天然色香味。因此,冲泡蜂蜜水时水温应控制在40摄氏度左右或用冷水,以保留其营养价值和最佳口感。

❸不宜过量饮用:蜂蜜中富含葡萄糖和果糖,正常成人每天食用蜂蜜的量应控制在20~25克左右。过多饮用容易引起肥胖,长期过量饮用甚至会引发糖尿病。

❹不宜与某些食物同食:蜂蜜与韭菜、葱、蒜等同时食用可能导致腹泻或引起其他不适。蜂蜜也不宜与豆腐、大米、洋葱等食物同食,以避免产生不良反应或影响营养吸收。

❺不宜用金属杯冲服:蜂蜜呈弱酸性,和金属接触后容易发生氧化反应,产生铅、锌、铝等物质,不仅会破坏蜂蜜成分,还容易引发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❻糖尿病患者不宜饮用:蜂蜜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饮用蜂蜜水后,容易引起血糖增高,因此糖尿病患者禁食蜂蜜水。

山药

山药,原名“薯蓣”,在中医古籍中早有记载,被视为物美价廉的补虚佳品。其性味甘平,归脾、肺、6IE80QXHrzjdhr/nPbkWwgV8xKHqdyYwbO+Oi+yuKBk=肾经,可以健脾养胃、补肺益肾、固肾益精、聪耳明目、延年益寿,是一种具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的食材。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山药种植,但以产于河南温县一带的怀山药最为著名,被誉为“道地药材”,是河南四大怀药(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之一。

山药富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烹饪方式也多样化,既可以作主食,又可作蔬菜,口感软糯细腻。山药补而不热,温而不燥,是秋季的滋补食品之一,适合各年龄段人群食用。

日常食用:山药粥,山药汤,山药甜品等均可。

注意事项:

❶适量食用:山药虽然营养丰富,但过量食用会增加肠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胃肠胀气甚至便秘等症状。建议每次食用量控制在100~200克。

❷注意储存方法:购买山药时应选择新鲜、无霉变、无虫蛀的产品。储存时应保持干燥和通风,避免受潮发霉。

❸了解个人过敏史: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食物的适应能力也不同。在食用山药前应了解自己的体质情况,食用后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此时食养,除了上述提及的蜂蜜、山药外,还有着众多同样富含药用价值的食材可供选择,如淡雅的菊花、滋补的枸杞,它们各自以其独特的属性,为秋季养生绘就了绚丽多彩的一笔。我们可依据自身的健康需求与体质特点,精心挑选并巧妙搭配这些药食两用物质,以达到内外兼修、身心和谐的效果。在践行“药食同源”的古老智慧时,以下几点需铭记于心:

❶适量为宜:任何具有药用价值的食材,皆应秉持适量原则享用,以免过量摄入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负担,保持平衡,方为养生之道。

❷智慧搭配:食材间存在着微妙的相互作用,选择搭配时需细心考量,确保它们能够相辅相成,而非相互抵触,避免搭配不当导致身体不适。

❸专业指导:针对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群,更应谨慎行事。在“药食同源”的探索之路上,不妨寻求专业医生建议,以确保食疗方案的科学性与安全性,让健康之路走得更加稳健。

总而言之,“药食同源”不仅是一种源远流长的养生哲学,更是现代人追求健康生活的智慧之选。让我们以更加敏锐的感知,选择适宜的食材,巧妙搭配,不仅滋养味蕾,更滋养身心,共同迈向一个充满活力与健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