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课程教学,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架构出感官化、趣味性的学习环境,帮助初中生摆脱对语言说教的认知依赖,有效提升学生生物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为了加速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师务实验证信息技术的可行性,是农村生物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助力初中生知识学习、课程进步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信息技术;优化价值;科学策略
一、引言
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是新时代科技手段走向生活化、大众化的实践例证。为了加速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实现科技提质,教师应以信息技术为抓手,推动生物实验教学实现模式进阶、创新增效、精品育人,为初中生架构高趣味性、高能动性、高素养型的科技生态。因此,教师应积极将信息技术融合于生物实验教学中,通过情境熏陶与资源支持架构优质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养成。
二、信息技术是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必选项
与城市教学条件相比,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着实验器材落后、数量不足,实验室建设水平低,实验原材料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等诸多不利条件。为了帮助农村初中生获得高水平的生物实验教学,有效弥补农村教学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的不足,促进农村初中生的课程进步及素养的提升,教师需要推进信息技术与生物实验教学活动的科学融合。如以多媒体技术应用为例,它的应用可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趣味化。信息技术是农村生物实验教学的必选项,它既能促进生物教学提质增效、科学育人,也能够推进教育公平、社会和谐。
三、信息技术融合于生物实验教学的可行性
(一)信息技术能够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品质感、直观化、趣味化
信息技术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支持,以高价值视频资源帮助生物实验教学摆脱简单直白的说教活动,为生物实践操作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直观的展示手段和清晰的步骤指引。与此同时,教师在推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课件制作能力、资源融合能力,为生物实验教学架构科学先进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智慧与科技魅力的深度结合,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生命活力、能动水平、认知层次。
(二)信息技术能够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生本化、丰富性、科技感
信息技术能够为生物实验教学提供思维导图构建的知识模块与体系、教学课件承载的实验视频素材、教学互动彰显的人文教育思想。利用信息技术,教师能够通过优质高效的教学资源夯实生物实验教学的知识基础,优化生物实验教学的育人品质,实现创新增效、模式转型,推动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创新。
(三)信息技术能够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参与性、交互化、能动性
教师能够基于信息技术采用高品质、高效率的教学方法,设计互助化、能动性、参与感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师的积极隐退与学生的主体上位。信息技术能够辅助教师立足于优质资源践行教课改新方法,为生物实验教学提供新思路、新创意。所以,信息技术融合于生物实验教学具备较高的可行性,有助于帮助教师基于人文思想与科技魅力,通过方法创新与情境创设实现提质增效。
四、信息技术融合于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价值
首先,信息技术融合于生物实验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打造人文定位、趣味吸引、资源增效的教课改生态,帮助初中生获得科技感知识情境、高价值教学课件、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在信息技术与生物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下,初中生能够深度沉浸于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与思维导图中,通过高效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通过团结协作、集思广益高效完成实验探究的理论准备活动,通过团队竞争与求同存异提升包容性,通过自主探索提升创造力。因此,信息技术融合于生物实验教学,能够为初中生架构富有科技魅力、趣味体验、人文气息的创新型育人环境。
其次,信息技术融合于生物实验教学,能够帮助教师集聚高效率的科教设备、高品质的教学资源、高水准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师于实践中淬炼教学能力,探索教学创新,推动教学改革。具体而言,教师能够在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设备使用的过程中深度感悟科技的无限产能,提升信息化素养,进而自觉推动生物实验教学实现生本定制、科技提质、创新增效,终而创设高品质育人生态。可见,信息技术融合于生物实验教学能够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学能力、理论修养以及职业使命与价值感。
最后,信息技术融合于生物实验教学能够助力科学育人观的优质落实,并通过高水平设备、高价值资源、高品质模式的支持,帮助教师打造充满时代感、富于技术先进性、具有高度趣味性的高效育人生态。信息技术融合于生物实验教学还能够帮助教师优化知识探究活动的创新性、交互化、能动性,加速教学经验积累、方法共享、理念优化,创设科学育人环境,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高效推进。所以,信息技术融合于生物实验教学能够满足“双减”政策提出的新时代教书育人要求,促进科学育人观的优质落实。
五、信息技术融合于生物实验教学的科学策略
教师既要从理论层面深度探讨信息技术融合于生物实验教学的可行性与价值,还要从实践层面研究信息技术融合于生物实验教学的科学策略,创设高品质的科技创新生态。
(一)借助信息技术建构人性化情境
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活动中借助信息技术建构人性化情境,有助于提升知识探究活动的生本性、趣味感、启示性,优化生物实验教学的主体基础。教师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打造人性化情境,能够有效提高初中生的认知专注度、思维拓展力,帮助学生沉浸式融入理论性实验知识储备中。
例如,在教育部审定的初中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植物的生殖”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基于教材内容,为初中生提供“植物的有性生殖”与“植物的无性生殖”两个课件,帮助初中生快速掌握教材内容中的课程知识。在“植物的有性生殖”教学课件中,初中生能够欣赏到五颜六色、赏心悦目的鲜花,亲眼看到蜜蜂、蝴蝶、蜂鸟以及风力传花授粉的过程及价值。初中生还能够在“植物的无性生殖”教学课件中看到“扦插、嫁接、压条”等多种多样的植物“生殖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掌握和对生活常识的积累。
教师基于教学课件支持的视频素材中,隐含集聚课程知识、领悟操作技巧、提升生活技能等教学目标和过程指引,能够引导初中生在家居环境中进行实践验证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初中生深度沉浸于信息技术创设的科技情境与知识情境之中,为后续的实验操作提供充足的知识储备。所以,多媒体设备能够赋予生物实验教学科技情境、知识氛围、趣味吸引、思维启迪等教学效果,指引初中生在生本化、定制型、开放式的教学空间中进行信息收集、知识提取、能力训练。
(二)借助信息技术建构高品质资源
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活动中借助信息技术建构高品质资源,以教师的育人智慧与教学能力推动初中生深度沉浸于教学情境中。教师可通过实验视频、过程总结、知识模块等多元化教学资源,帮助初中生积淀认知、开拓思维、提升素养。
以教育部审定的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为初中生提供小型模拟性实验视频。如教师可以以家庭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鱼缸”为生态系统载体,设计出一个简单的“鱼缸模拟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元素有水、鱼、浮游生物、水草、砂石等。初中生能够在教学课件里的视频欣赏中领悟到鱼缸这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等级——金鱼处于食物链顶端,浮游生物处于食物链末端,水、水草、砂石等元素组成鱼缸生态系统的物质环境。“鱼缸模拟生态系统”不仅能够成为初中生进行生物实验教学活动的研究对象与知识资源,还能够成为初中生课下预习自主学习活动的“虚拟教师”,科学指引初中生做好教学内容的知识储备,成为翻转课堂的智慧导引,从而架构出“双师型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资源能够成为初中生进行课内外知识学习的必要指导与知识启迪,既有助于推动学生进行科学高效的知识探究活动,也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知识学习过程的品质感与智慧化。
(三)借助信息技术建构先进性方法
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活动中,借助信息技术建构先进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弱化生物知识、实验活动的抽象性与深奥感。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的科技功能与实效价值,向初中生呈现丰富多彩的知识模块、集成信息、实验视频。
例如,在教育部审定的初中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基于教材内容制作一个思维导图,清晰呈现“传染病”的类别、特点、途径、危害以及预防方法等教材内容。教师还以制作“口罩的使用”教学课件,指引初中生一起探讨“口罩”对于“传染病”传染途径的阻断价值,以此开启初中生关于“口罩”对于“传染病”防治价值的开放式讨论活动。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初中生一起探讨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如勤洗手等,并总结出科学洗手的实践方法等。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推进生物教学的实践性、生活化,从而提升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吸引力。所以,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课件能够开启生物实验教学的知识讨论活动,辅助初中生集聚更多的实验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与卫生意识。
(四)借助信息技术建构高效型活动
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活动中借助信息技术可建构高效型实验教学,帮助初中生做好实验操作的全面准备工作。
例如,在教育部审定的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光合作用”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辅助初中生完成理论层面的知识学习。然后,教师可利用“光合作用”的实验视频帮助初中生快速掌握实验材料、实验设备、实验过程、注意事项等相关信息。最后,教师可组织初中生仿照实验视频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将课程知识、思想方法、经验积累应用于实验操作活动中。
在这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初中生夯实课程知识基础,为实验活动做好知识储备;实验视频能够帮助初中生熟练掌握实验操作过程,提升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品质感、实效化。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初中获得全面、优质的认知环境,为学生的实验操作活动奠定知识基础、提供经验导引、进行能动支持,为生物实验教学提供高品质的准备活动。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农村初中生高水平、高效化完成生物实验学习活动的必选项与立足点。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深度沉浸于充满时代科技感、富于新奇趣味性的高价值知识环境中,让学生能基于优质精彩的教学课件实现深度学习,完成知识的高效积累。信息技术还能够帮助教师科学架构高趣味、生本化、能动性的课程生态,推动生物实验教学走向方法创新、人文定制、创新增效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赵晓莲.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天津教育,2023, (04): 53-54.
[2]张文静,李文巧.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初中生物教学优化[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 2023, (03) : 176-178+186.
[3]王非.浅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3, (06) : 136-138.
[4]任兴华.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 (26) : 140-142.
[5]刘继荣.信息技术下的初中生物创新实验教学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 2022, (16) : 117-119.
[6]姜琨.信息技术优化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2, (Z1) : 136-138.
[7]刘建丽.试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初中生物显微镜实验教学——基于实验“观察酵母菌”的教学案例[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21, (12) : 183-184.
[8]谢华.基于网络信息技术下初中生物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分析[J].新课程, 2021, (39) : 33.
[9]魏娅琼.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21, (17) : 126.
[10]刘文达.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J].学周刊, 2021, (10) :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