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了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和应用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生物学科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也为提高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微课;初中生物;应用
一、引言
微课全称为微型视频课程,即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将微视频作为载体,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作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在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微课授课,可以有效弥补当前初中生物课程课时少、内容多,课堂学习时间不够用等问题,有利于满足因材施教要求,能够体现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
尊重。
二、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结合多媒体视频,将抽象内容形象化
微课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应用性,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也能更好地契合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需要。纵观初中生物课程体系,其知识框架非常庞大,但是知识点却呈现出了相对零散的情况,甚至还有一些细小的知识点非常抽象。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在知识点理解方面会呈现出比较吃力的状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可以合理应用微课教学,则可以向学生直观形象传授生物学科知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视频带领学生直观的了解什么是取食行为、攻击行为、繁衍行为、领域行为,社会行为等,这些针对性强的教学视频,能够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印象,也能够提升学习效果。
再比如,教师在讲解“利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相关内容的时候,这一操作的过程会涉及图片观察、血细胞识别等内容。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制作成小单元微课,设计彼此之间有关联性的内容,以此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增强学生对于实验探究的兴趣。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了解实验的具体原理,分析操作过程的同时对其中的注意事项有全面了解,便于学生在日后进行亲自动手操作,也为后期植物叶片观察等实验提供了必要保障。
(二)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实现知识沟通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引入互联网技术,能够方便学生通过在线实验平台,观看各种各样的生物实验视频,借助虚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甚至直接参与在线实验。这些资源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也激发了他们的实验兴趣和创造力。互联网给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带来了更加便捷的交流与分享机制。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和心得体会,交流探讨实验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教师也可以在网上发布实验指导和教学资源,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和实验思路。这种交流与分享机制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也加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实验平台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培养科学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这种个性化的实验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应用重复播放功能,满足学生多样化诉求
微课教学方式的一大优势就在于其具有重复播放的功能,这有利于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教师在利用微课授课过程中,可结合其中分散的知识点,为学生在自主学习提供支持,这能够方便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合理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科学合理把控学习速度。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初中生对于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和相关的智能化设备并不陌生,这也为微课的应用奠定了设备基础。此外,微课的应用,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满足了不同能力层次学生对于学习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三、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运用微课资源,巧妙安排教学次序
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群体所呈现出的新特点,即更加倾向于整合与利用碎片化时间。教师需要明确微课视频的优势应该在于短时间内简明扼要地阐述内容,这样学生将会集中注意力。
基于这一特点,教师需要将微课视频时长设置在5—8分钟左右,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分割,这样将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引入微课,还能够方便教师更好地突破时间、空间的固有限制。依托微课资源,创设微课情境,能够方便教师更游刃有余地安排教学流程。教师可以结合生物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知识,结合微课教学资源库做好筛选对比,明确不同知识的呈现形式。以微课为载体,带领学生构建起完善立体的生物知识体系库。例如,教师在讲解细菌和真菌的相关内容时,可以通过微课视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带领学生直观的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各自作用,了解细菌、真菌的相同点、不同点,并进行归纳
总结。
在课前,教师可以结合微课视频设计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当前许多学生都会存在刷微博、刷朋友圈的习惯,教师可以借助于这些公共平台进行微课内容发布,贴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偏好,增进学生与生物学科之间的距离。在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应用微课手段,可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要求,也能够消减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陌生感,有利于提高了生物学科教学的实际意义与应用价值。
在课中,教师可以将微课视频与生物实验结合起来。在传统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受限于实验室的条件和设备,很难指导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验中。但通过虚拟实验平台,学生不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平台模拟细胞的运作过程,观察细胞的内部结构,了解其功能与作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经验,更能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所以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
(二)开发微课资源,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完成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在进行“种子萌发”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相关实验视频或者图片来为学生展示,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环境。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制作成视频或图片来向学生展示,从而吸引学生对生物实验感兴趣。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微课设计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其中,比如安排学生进行资料搜集,或者是进行种子萌发相关变化的图片拍摄,引导学生参与到整个实验探究以及微课制作的全过程,这样将切实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教学活动是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一大重点,在微课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例如,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基于新课标的教育要求,结合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培养的理念要求,融入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技术、教学方法,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化、多元化、立体化。
例如,在讲解哺乳动物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哺乳动物,结合微课视频,为学生介绍不同场景下哺乳动物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教师借助微课视频,设计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教学问题,还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例如,启发学生思考哺乳动物与生活实际有哪些关系?哺乳动物在自然界有哪些作用?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生物学科知识,提升综合能力,还能够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利于指导学生在直观体验中,加深对生物学科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基于微课视频,建设翻转课堂
微课教学技术的应用,并不是教师单方面的任务,更多时候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具体反映。如果微课技术的应用最终获得了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一样的效果且课堂参与度明显不足,就会导致课堂氛围比较沉闷的情况。所以在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师生关系的营造以及师生角色的转变,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教师通过结合课程内容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微课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内容进行探究以及后期的微课策划,但是需要教师意识到这一过程不可以占据学生过多的时间。这样就会使得学生感受到微课制作和准备的过程也需要花费掉教师较多的精力,同时也需要缜密的思维以及深度探究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相互配合才能够实现。
学生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自主预习和自主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在线上进行提问,也可以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切实提高了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的有效性,节约了教师的授课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例如“光合作用”的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还能提升其动手操作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内容开发一些小实验,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土壤中氧气的来源”这一内容开发一些小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思考有关氧气来源的问题。
在互联网技术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图片、视频等,这样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生物知识,然后再配合教师的引导,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这可以满足学生在课后随时随地学习以及温习知识的要求,也真正实现了课后自主学习与课堂解答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四)应用微课模式,完善评价反馈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授课方式,在初中生生物的评价反馈环节,教师可以将微课视频与大数据技术结合起来,利用线上学习平台,为学生布置测试任务,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性数据,教师能够灵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此同时,在线学习平台所具有的测试作用和实时评论功能都可以为教师的微课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和改进思路。比如有一些学生认为教师在课程安排方面存在不合理的情况,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在一堂微课当中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太多,自己消化起来略有困难等等。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及时收集学生的意见,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不断开展微课教学反思,切实提高初中生物微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微课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微课也更加贴合现阶段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与要求,能够帮助他们将碎片化时间有效利用起来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张蕊.基于微课的初中生物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3.
[2]付分分.面向复习的初中生物交互式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23.
[3]王小珂,王旭.关于巧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初中生物课堂的研究[J].考试周刊,2023,(20):121-124.
[4]翁雨婷.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初中生物学教学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3.
[5]杨良春.以“微”见大——初中生物教学中微课的运用策略[J].教师,2023,(08):69-71.
[6]莫雪斌.信息技术赋能初中生物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22,32(06):62-65.
左衍秋(1989.06-),女,汉族,山东兖州,硕士,初级称职,研究方向:初中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