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初中化学精准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路径

2024-10-16 00:00:00宫厚香张森
中国新通信 2024年16期

摘要: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教学被提出,说明在初中化学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势,进行化学课程的精准化教学。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或平台,有效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个性化要求等,并以之为作为制定、优化教学方案与思路的基础,从而切实提高化学学科的教学效果。本文首先针对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教学内涵与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初中化学精准教学现状,重点提出了大数据背景下初中化学精准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旨在为化学学科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有益参考,同时为促进初中化学精准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初中化学;精准教学;策略

一、引言

在计算机领域,大数据是非常专业的术语。信息主体利用大数据,可以分析信息客体的需求、行为及趋势等,从而为主体提供精准的分析结果。在初中化学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大数据,可以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需求,从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辅导,也可以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共性问题,集中进行辅导。大数据技术可以辅助教师开展精准教学活动。

二、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教学内涵与特点

依托信息技术的支持,在大数据的驱动下,教师将有效实现精准教学目标。精准教学这一理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是指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具体表现等记录,并用量化的方式对相关记录进行展现,反映出学生的行为特点。教师从这些行为特点出发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具体需求。精准教学有以下特点:

(一)学习目标标准化

大数据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个性特点等多维度信息并加以分析,数据分析结果指向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存在问题等,基于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标准化的学习目标。

(二)教学预设过程精准化

教学预设本身就是教师客观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后,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针对课堂教学活动所设计的具体方案,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流程、教学工具的选择等。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很容易突显教师的个人意志,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状况。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教学,则要求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突显生本主义教学理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避免在教学预设的过程中出现极端情况,即在教学预设的过程中必须结合课堂动态,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从而实现教学预设过程的精准化。

(三)师生互动深度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收者。而在精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更加平等和互动的关系。教师通过提问、发起讨论和组织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和实践能力。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和参与互动讨论的方式,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种深度互动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学生学习个性化

因为精准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依托大数据针对学生学情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习动机,从而促使学生不断提高学习热情与自信心。大数据也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实时记录,并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与学习偏好,从而方便教师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为学生推荐更加适合的学习资料,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简言之,学生在精准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第一时间获取相应的学习成果反馈,也可以在与教师、同学的沟通过程中提高自身学习和探究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调节自身的学习行为,发挥自身的价值。

(五)教学评价多元化

传统的考试评价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而在精准教学中,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大数据技术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动态评价。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生的潜能和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发展空间。同时,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当前初中化学精准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客观分析

纵观当前初中化学学科精准教学现状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群体的客观分析。教师授课在过程中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将知识更多地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本身无可厚非,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学生是否可以跟上进度、是否可以掌握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一股脑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只会导致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相背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越是想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的学习过程就会越被动,长此以往,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不利于初中化学这类实验性学科教学活动的推进。

(二)教学内容缺乏层次性

化学学科知识点相对琐碎,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和能力要求相对比较高。加之不同的学生在能力层次、认知水准、知识储备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如果针对所有学生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制定唯一标准的教学目标,选择同样的教学内容,就会导致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无法体现,也不符合因材施教的目标与要求。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如果教师讲解的内容相对浅显,就会导致这些学生感觉学科学习无趣,进而影响其对课堂教学过程的专注度。而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讲解的内容如果有较高难度,那么这一部分学生就很容易出现跟不上教师思路的情况,导致积压的问题越来越多,成绩也会越来越差,最终造成班级中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

四、基于大数据背景的初中化学精准教学策略

(一)利用大数据了解分析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

大数据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帮助教师客观评估学生情况,并且对学生日常学习、实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化学学科中存在许多记忆性知识点,比如化学方程式、元素符号等,这些内容相对具体,并且每一个具体内容下还会涉及更多的细分知识点。针对这一特点,在初中化学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概念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掌握逻辑思维意识,把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深化记忆、加强应用。

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统计显示,在初中化学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出现对记忆性内容的记忆错误,这就说明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原理的记忆不够清晰。究其原因,死记硬背的记忆方式很容易造成记忆偏差,长此以往,导致应用过程中错误频发。比如许多学生会存在对元素物理性质、具体反应等出现认知错误,还有一些学生难以区分氢元素和氮元素等等。针对这一常见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开展元素比对教学课程,在课堂上针对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与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寻找规律,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从而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往届学生的练习题、考试试卷等作为数据来源,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如部分学生对于溶液浓度这个知识点的基础理论内容掌握不够扎实,教师则可以根据这一情况,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反复强化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的掌握。通过大数据,教师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还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准确把握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从而帮助教师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二)利用数据分析方式优化学生记忆和思路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知识相对较多,同时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很难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有效记忆,也不知道如何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化学学习中。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例如,在“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针对性的问题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将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教师一方面可针对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也可以引导和鼓励针对自己的薄弱之处进行自主化学习。初中化学学科教师还可以尝试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即对知识点进行形象化处理。

比如:氢——“轻”;氧——“养”、硅——非金属“圭”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清晰地将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进行串联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加强记忆深度,避免知识点混淆的情况。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头脑风暴课程,让学生结合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化合价等等,形成联系思维与想象,从而以轻松记忆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分析和思考,既强化了学生的记忆效果,也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技巧。

(三)通过大数据技术增强学生思维意识与能力

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为学生提供精准化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帮助学生了解不同难度题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化学思维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教师的教学计划、标准制定,都需要依托于科学的课时安排。例如,教师在进行“酸、碱、盐”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了解这一章节内容的常见题型、基本解题方法和解题步骤。同时,在课堂上设计互动环境,考核学生对章节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对学生作业和课堂提问情况进行分析,教师能够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从而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解答。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方式制定出更为精准的课时计划,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对化学学科知识的理解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思维意识。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教师可以在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过程中,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为学生安排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从客观上形成教学活动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比如,教师通过大数据分析结果得出,较多学生在化学式计算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那么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明确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等基础概念的特点,面对这一情况需要教师通过结合大数据分析的方式,了解每一位学生具体出现的问题所在,之后通过类比概念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相关的化合物、纯净物、单质等具体概念进行深入剖析和理解,区分其常见的差别,了解到彼此之间的差异所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精准解决了学生的问题,也能增强学生思维意识与能力。

五、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情从而做出针对性地教学计划,从而有助于教师实现精准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素养,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倪仁健.基于大数据的初中化学精准教学实践路径[J].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2023,(05):50-52.

[2]赵泽昆.基于极课大数据的高三数学精准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宁夏大学,2021.

[3]许洪良.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初中化学精准补偿教学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12):117-118.

[4]王琳瑛.发现数据背后的知识——浅析大数据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初中化学精准教学模式[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17):93-94.

[5]陈海燕.精准聚焦事半功倍——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35):82-83.

[6]陈千惠.精准分析准确定位——大数据视域下初中化学精准教学模式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35):88-89.

宫厚香(1982.03-),女,汉族,山东诸城,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化学精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