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初中数学信息化课堂教学研究

2024-10-16 00:00:00孙丽
中国新通信 2024年16期

摘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带来有效助力。基于当前数学教学发展的要求,强调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利用,通过不断地融合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在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加持下,教师不断优化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数字化教室、数字化教学课件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达成数学教学目标,满足现代学生对广度学习和深度学习的需求。为此,本文以互联网为背景,对信息化课程教学方案进行讨论,重点讨论初中数学课程信息化教学的价值,阐述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对提高课程教学效率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

一、引言

在当前阶段,新课程改革事业的发展对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新需求进行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创设多样化、数字化的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在现代化、网络化时代背景下的学习能力,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在信息化背景之下的深度学习以及创新发展成效。

二、初中数学信息化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概述

信息化课堂教学是利用数字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在数字化教学案配套下的高效教学方式。教师需要结合现代教育思想的理论和观念,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创新。在信息化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带领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强调信息化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基于学科教学大纲对教案、教法进行探究,实现教学案的数字化备课。同时,我们积极为学生创设多种数字多媒体新课堂,通过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

教师应努力掌握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重要作用,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求。通过对学习过程的日常监控和评价,逐步提高信息化课程的综合教学效果,达到学科教学目标。

(二)“互联网+教育”模式发展前景

近几年,各教育部门推行“互联网+教育”的行动计划,强调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及为今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指明方向。国家在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建设,不断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创新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机制,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引领教育现代化的蓬勃发展。

目前,不同阶段的教育工作都注重在有效提升地方教育发展质量的同时,符合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要求,以积极加强各地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教育现代化的创新发展,并同时配套产业变革实践,有利于积极创设丰富的资源形态及教学场景,通过不断组织丰富多元的教学过程,可以逐步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综合成效[1]。

(三)数学教学信息化改革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和使用的技术服务资源,能够结合数学学科本身具有的抽象性特点,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以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之间的相互融合。在当前阶段,新课标以及双减政策的提出,都对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实践目标。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在注重降低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要向课堂教学要时效性和有效性,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并改进教学方案显得尤为重要。积极创设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形态和教学场景,帮助学生对现有数学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进行优化调整,通过提质增效的办法,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除此之外,与时俱进的数字化技术也能够在教育变革创新当中根据学生的多元发展潜力分配教学任务,提供系统性的教学过程,便于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并通过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三、初中数学信息化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当前阶段,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存在着部分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发展进程。在实践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采用的板书课堂教学单一方式,忽视了学生正处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特征,很少设计具有趣味性、数字化的教学活动,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探讨学习内容,更谈不上现在中考对数学学科考查的广度和深度。

(二)教育信息化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情况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很多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知缺乏生活经验,导致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很难在数学学习能力中找到有效的方法。有些学校不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很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生活化教学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育信息化可以引领学生观察和探讨所学的知识内容,真正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帮助,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可以在现代技术的实践运用当中发挥优势,提高课程教学成效[2]。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更新现有的教学活动,并通过课程教学工作的重新加工,赋予初中数学课堂新的学习成效。

(三)信息化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诸多教育软件良莠不齐,对师生日常教学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造成一定的困扰,甚至产生一些错误的引导。很多教师的日常教学局限于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表面上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相结合,并没有体现具体的实质作用,没有发挥信息化课程教学资源的总体优势。有些数学教师在优质的教学案建设中,思想意识不到位,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为学生打造良好的信息化课堂的重要性。此外,由于很多数学教师在互联网背景之下,开展信息化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有限,或并不具备专业化信息化授课能力,在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活动时忽视现代化技术手段的优势,由此降低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也很难在日常教学中打造信息化教学课堂,难以引导学生在当前的实践发展中解决现实问题,提高课程教学成效。

四、“互联网+”背景下初中数学信息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信息化教学工具的选择与应用

1.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

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能够结合互联网+教育背景,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应该积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阔学生的数学探索视野,让学生积极参与现有的数学活动,真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3]。例如,在学习空间图形的初步认识时,为了区分直棱柱、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情况,帮助学生及时辨别立体图形的构成。教师利用数字白板或投影仪,为学生展示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看的动画视图,让学生在积极的观察和探究中实现自主学习,并在直观感受中深入掌握立体图形展开图的形状以及整体情况。

2.在线教学平台的应用

在当前阶段,应用在线教学平台为学生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空间,是教师适应时代需要保障初中数学高效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设置丰富的学习任务和课堂练习活动,以提高课程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在学习乘法和因式分解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结合因式分解的规律为学生教授重点基础知识。在应用在线教学平台的同时,设计有梯度的因式分解习题,让学生能够根据理论知识进行深度分析。通过积极提炼题目当中的关键信息,促进学生运用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微课视频的应用

在信息技术背景之下,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让教师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合理设计丰富的教学方案,能够将其授课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并通过布置具体的远程学习任务,引领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对微课视频中提到的知识要点进行讨论。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数学作业批改和评价的方式,通过在线测验的设计和应用,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1.教学目标的设定

在信息化的背景之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能够发挥重要教育资源的优势,并通过设计具有互动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创新现有的教学方案,可以积极展现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背景之下,为学生提供实际的指导和帮助,是教师的责任。因此,数学学科的课程教学目标需要降低知识的抽象性,更清晰地展现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真正借助于信息化教学设备提高整体的教学成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4]。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

思维导图作为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工具,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在初中数学的课程学习当中,有关几何证明题的设计需要学生在明确定义和命题的基本含义的同时了解几何证明的意义及方法,能够结合平行线和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进行综合评定。在实践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带领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明确主题引领的重要知识点。并通过设计丰富的思维导图框架,让学生在预习任务和学习任务的推进过程当中,深入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由此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便于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我们需要真正积累丰富的知识体系,建构重要的教学内容以及制定课程学习方案。

3.教学过程的实施与监控

完整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需要经历课前预习、课中练习以及课后复习等不同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测和评价,能够有效利用丰富的信息技术做好课堂导入,并通过在线教学平台,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学科知识进行初步的预习。同时,教师借助在线教学平台的梯度习题,多元化课堂练习活动,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积极感受课程学习的乐趣,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通过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时的反馈监测,能够更好地统筹现有的教学过程,可以通过具体的设定,让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效并加以改进和创新。

(三)教师信息化素养专业发展路径

基于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注重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实现个人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创新建设,以此可以坚持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的深度融合,通过着眼于教师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目标,积极开展有效性的教学活动,能够以此服务教育教学改革,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引领教师加强智能化教育,提高课程教学的专业成效[5]。为此,学校需要注重提高培训团队的应用指导能力、创新信息教育资源的建设机制,通过设定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课程,帮助学校明确信息化培训的内容,提高课程教学的综合水平,同时通过统筹创新教育培训项目落实各主体的实践责任。

在实践教学工作当中,学校需要明确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在有力保障教师全员参与教学信息化培训工作的同时制定教师信息化素质提高的综合计划。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统筹整合互联网教学资源的能力,并通过教培资源的共享交流,吸收不同地区开展数学以及其他学科数字化教学工作的有效经验,创新现有的教学活动,带领教师改善原有的教学局限性,提高初中数学课程信息化教学的综合成效[6]。

五、结束语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思维逻辑和专业能力,而教师更需要重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成效,将信息化手段和学科内容结合起来,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真正引领学生在当前的学习环境中对数学课程知识产生深层次的理解和剖析,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保障课程的学习成效,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娜.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家长,2024,(17):19-21.

[2]赵振锋.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助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路与方法[J].中国新通信,2024,26(09):182-184.

[3]杨彬.浅谈如何运用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A]2024年文化信息发展论坛论文集[C].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国文化信息协会文教成果交流专业委员会,中国文化信息协会,2024:4.

[4]亓焕武.信息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以“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为例[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4,(06):20-22.

[5]丁丽艳.互联网时代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策略探析[J].中小学电教,2023,(Z2):115-117.

[6]舒宗鸿.“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为初中数学课堂提质增效[A]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育与创新融合》研讨会论文集(二)[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2023:4.

孙丽(1980.01-),女,汉族,山东诸城,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