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音乐信息化 课堂教学的探索

2024-10-16 00:00:00刘颖
中国新通信 2024年16期

摘要:随着时代科技手段的突飞猛进,音乐教学获得了互联网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双重支持与提质增效,能够为小学生建构出高体验、高价值的艺术成长环境。为了促进音乐教学实现与时俱进,教师务实研究信息化架构是音乐教学的提质增效之路。本文概括了“互联网+”背景下音乐信息化教学的研究价值,并详细总结了音乐信息化教学的实施策略。音乐信息化教学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高品质艺术作品、高价值美育启迪、高效化德育教化。

关键词:“互联网+”;音乐信息化教学;提质增效;研究价值;实施策略

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学校教育拥有了四通八达的信息交互平台,进而获得高水平的资源支持、理念指导、模式借鉴,创造出高品质的教书育人环境。为了深度挖掘“互联网+教学”的价值,教师基于信息化教学建构的角度务实研究音乐教学活动实现科技创新、网络支持、提质增效的可行性方法,为小学生架构高体验、艺术化、素养型的育人生态。因此,基于“互联网+”的音乐信息化教学可以为小学生提供生本定制、趣味吸引、艺术熏陶的美育基地。

一、信息化架构是音乐教学的提质增效之路

“互联网+”能够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高体验、高品质的艺术资源与网络作品,夯实课程知识探究的信息基础与资源支撑。艺术资源是音乐教学的物质基础,蕴含着教师的思辨智慧以及选择方法,是提升音乐教学的人文支架。教师应该利用“互联网+”的艺术资源促进音乐教学科技的提质、创新和增效。

“互联网+”能够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趣味性、时代性的育人方法与课改理念,大幅度提升教学活动的生本性、科技性以及实效性。“互联网+”能够帮助教师借鉴与应用网络资源中的新方法,在艺术教育活动中践行新思路。教师应借助“互联网+”技术,促进音乐教学的人文定制、能动推进、提质增效。

“互联网+”能够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教学课件、思维导图等高品质的教学资源,有效提升教师的使用能力、制作能力与信息素养,淬炼科学思想、品质观念、创新理念、课改意识。教师利用“互联网+”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旨在凸显小学生的生命活力、能动水平,建构提质增效的生本课堂。

二、“互联网+”背景下音乐信息化教学的研究价值

基于“互联网+”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能够为小学生提供高品质网络资源、先进育人理念、生本性教学方法,建构出网络助力、趣味加持、素材辅助、模式进阶的创新育人生态。让小学生能够深度沉浸于趣味横生的网络资源、天马行空的创新思维中,科学积累高层次奇思妙想、高品质创新思维,共同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智慧发展。因此,基于“互联网+”的音乐教学活动可以为小学生建构出科技感、网络化、生态性、沉浸式的课程认知环境。

教师为小学生播放网络歌曲“听闻远方有你”,引导小学生沉浸于甜美、纯洁、干净、舒缓的童音环境中,创设出有韵味、哲理性、想象感的艺术氛围与审美意境。网络歌曲“听闻远方有你”能够启迪小学生的想象力、鉴赏力,让他们在有思想、有情感、有思考的能动空间中放飞自我、自主畅想。因此,网络歌曲“听闻远方有你”可以为小学生提供艺术畅想、快乐体验、美育陶冶。

基于“互联网+”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可以为教师提供网络资源辅助、设计理念指导、时代科技支持,帮助教师汇聚高层次的课改经验和高品质的创新方法。教师能够自觉融入时代进步的创新思想中,深入挖掘“互联网+”的科技力量、巨大产能、发展前景,智慧推动新时代科技元素融入音乐教学中,打造提质增效的教科研环境。基于“互联网+”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能够为教师提供前所未有的网络资源、设计理念、课堂模式,打造高效音乐教学。

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提供网络歌曲“孤勇者”,利用艺术元素为小学生塑造出一个“倔强的生命”、昂着头的“英雄形象”,实现艺术欣赏、思想教育、理想教育的深度融合。教师能够通过网络歌曲“孤勇者”的使用,感受到小学生对于高品质艺术作品的渴望之情,并乐于接受艺术性、思想化的教育资源。因此,教师能够亲自验证人性化艺术滋养的强大教育价值,并在后续教学中持续践行。

基于“互联网+”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能够为科学育人观的深度落地输送网络支持、先进资源、人文模式、创新生态,创设出高体验、定制型、艺术化的新时代育人环境。基于“互联网+”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还能够为新课程改革工作提供新尝试、新探索,不断积累新经验,实现新拓展,为小学生提供赏心悦目、IybXWOtQZrdsQccb571Sbg==优质高效的新时代教学环境。因此,基于“互联网+”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可以加速“双减”政策的务实育人、落地,实现网络提质、智慧增效。

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提供网络歌曲“最炫民族风”,引导小学生深度感悟到艺术层面的民族特色、传统美德、东方文化,从而实现艺术教学与思想教育的优质整合。网络歌曲“最炫民族风”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加速推进科学育人观与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双重发展,构建高层次艺术生态。因此,网络歌曲“最炫民族风”可以成为音乐教学实现提质增效的物质基础。

三、“互联网+”背景下音乐信息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教师不仅要立足“互联网+”优质小学音乐教学实现提质增效的育人价值,还要研究总结小学音乐教学信息化架构的实施策略,打造高品质艺术生态。

(一)基于“互联网+”架构的科技情境

音乐作品以“双减”政策提出的新时代教书育人要求基于“互联网+”打造科技化教学情境,在教师、小学生、教师之间搭建起三通式信息桥梁,为小学生提供艺术熏陶、思维启迪、美育教化。网络资源能够为小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沉浸时间、想象空间与顿悟机会,打造智慧高效的生本课堂。因此,基于“互联网+”的音乐信息化教学可以为小学生提供科技情境、艺术氛围、人文滋养。

在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小学生播放网络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并通过多次欣赏、跟唱、试唱、合唱等方式帮助小学生快速掌握本首歌的演唱方法。另外,教师还要为小学生提供与歌词一致的视频素材,支持小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收看交通类的知识教育视频,有效培养小学生的交通法规意识、安全意识,营造出浓厚的科技情境、知识情境、快乐情境。而且,教师还可以基于网络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在互联网上精心选择其他视频素材,为小学生提供主题一致、丰富多彩的视频情境,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交通知识教育,积聚高价值的生活常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小学生提供网络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及相关的交通知识类视频素材支持,帮助小学生在科技情境中接受交通知识教育。

(二)基于“互联网+”架构的先进方法

教师根据“双减”政策提出的新时代教书育人要求基于“互联网+”架构创新型先进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设备为信息展台,助力小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艺术熏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高体验、高价值的信息化教学活动,为小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艺术资源、信息生态,帮助他们实现快乐沉浸、艺术成长。因此,基于“互联网+”的音乐信息化教学可以创新教学方法,优化小学生音乐学习环境。

在歌曲“小动物唱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小学生播放网络资源“小动物唱歌”,引导小学生欣赏“老虎叫声”“小猫叫声”“狮子叫声”“马的叫声”“蛐蛐的叫声”“小鸟的叫声”等,为小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声音素材。小学生能够在网络资源的引导下进行仔细倾听活动,并跟随网络资源内的分辨活动,去分辨“响亮的声音”和“低沉的声音”,启迪小学生掌握一定的倾听方法。而且,小学生还能够在后续的儿歌欣赏中沉浸于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声音情境之中,还能够在大屏幕上看到与声音对应一致的小动物图片,尽情体验“四四拍”的儿歌类型。这样,小学生就会在网络资源与多媒体设备的共同支持下,深入学习小动物叫声、节拍学习、强弱体验等音乐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设备,通过实施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为小学生建构网络化、高体验、品质感、生本性的艺术熏陶环境。

(三)基于“互联网+”架构的同步课堂

根据“双减”政策提出的新时代教书育人要求,教师需要基于“互联网+”架构同步课堂,借助网络支持、摄像头、话筒打造跨地域的教学模式。小学生能够在“互联网+”和多媒体设备的共同支持下悦纳优质师资、先进资源、科技生态,与异地教师和同学进行多维度的灵感交融、成果共享。因此,基于“互联网+”的音乐信息化教学可以打造同步课堂,为小学生提供新模式、新生态、新进步。

在歌曲“小红帽”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摄像头、话筒、互联网与其他学校的小学生一起进行儿歌欣赏活动以及集体合唱活动。小学生对儿童歌曲“小红帽”较为熟悉,拥有良好的认知基础,能够快速完成信息储备活动。教师还能够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小学生提供背景支持,支持小学生与异地小学生进行音乐剧表演活动,让小学生全身心地沉浸于歌曲演唱、舞台表演、造型展示之中。这样,小学生能够在互联网的强力科技支持下与异地小学生深度沉浸于音乐剧表演活动中,亲身体验儿歌“小红帽”以及音乐剧中隐含的快乐元素以及艺术熏陶。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设备为小学生建立同步课堂,通过儿歌合唱、音乐剧表演等活动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打造高品质的艺术教育环境,促进小学生在深度体验、同步互动、友好互助、合作表演中快乐学习。

(四)基于“互联网+”架构的高效互动

教师利用“双减”政策提出的新时代教书育人要求基于“互联网+”架构高效互动,为小学生提供高价值的欣赏体验、思维导引、沉浸感悟。小学生能够在网络资源与多媒体设备的共同支持下进行高体验、品质感、能动化的信息交互,并通过艺术元素启迪高阶思维活动。因此,基于“互联网+”的音乐信息化教学可以借助时代科技力量,构建出高水平、互动性、整合型的艺术生态,加速生命跃升。

在网络歌曲“数蛤蟆”的信息化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小学生播放网络歌曲“数蛤蟆”,帮助学生进行沉浸感悟、艺术欣赏、审美体验。教师可以将舞蹈表演活动融入小学生的儿歌欣赏、表演活动之中,通过载歌载舞支持小学生全元素沉浸于艺术情境之中,让他们获得更多更好的活动体验、肢体刺激、艺术畅想。歌伴舞是小学生最乐于接受的艺术学习活动,它充分展示了小学生旺盛的生命活力、艺术想象力、审美表现力。这样,小学生能够在歌伴舞活动中进行深度沉浸、自主表现、个性演绎,充分展现个人的艺术理解力、审美表现力、能动创新力。切身感悟歌伴舞活动的艺术熏陶以及美育教化。因此,在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的支持下,儿歌“数蛤蟆”欣赏活动以及歌伴舞体验活动可以为小学生提供高刺激的艺术体验、高效化的知识积累,帮助他们实现音乐学习的提质增效、人文创新。

四、结束语

总之,“互联网+”能够为小学音乐教学活动提供先进化、科技感、丰富性的外围资源环境,助力小学生拥有多姿多彩的音乐作品欣赏、艺术熏陶启迪,而信息化建设则能够实现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设备更新、模式进阶、提质增效,与“互联网+”实现完美对接、相得益彰,架构出高体验、高品质、高价值的艺术鉴赏空间、审美体验生态,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架构的双重支持,科学地构建科技情境、先进方法、同步课堂、高效互动,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内外对接、科技提质、创新增效的高体验艺术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新香.践行“双减”,与时俱进——探讨小学音乐信息化教学的实施[J].新教师, 2023, (12) : 49-50.

[2]王倩,刘璐.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音乐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音乐, 2023, (12) : 61-63.

[3]王粲.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创新路径[J].中小学电教(教学), 2023, (11) : 94-96.

[4]陆珮君.探索“互联网+”视域下小学音乐信息化教学路径[J].小学生(下旬刊), 2023 ,(10) : 115-117.

[5]张晨曦.“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音乐信息化课堂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23 ,(09) : 16-18.

[6]张楠楠,孙慧涛.“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助力小学音乐编创教学探索——以《幸福拍手歌》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 2023, (Z2) : 91-94.

[7]施萍.智能技术赋能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评”一体化的思考——以歌曲教学《西风的话》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 2023, (22) : 90-92.

[8]魏玉梅.信息化与小学音乐教学深度融合实践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 2023, (05) : 197-199.

[9]徐晶晶.“小”微课 “大”作用——探微课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小学生(上旬刊), 2023, (05) : 94-96.

[10]高妮娜.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课程的融合实践[J].中小学电教(教学), 2023 ,(04) : 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