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推进教育数字化的发展,探索符合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特色的新形态教材建设路径,本文以“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为例,结合岗位需求、技能大赛考点、职业技能证书标准等内容构建了“书+二维码+数字资源+线上平台”的新形态教材模式,以期为高职专业教材建设提供参考,为教育教学优化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传感器;新形态;教材建设
一、引言
“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是连接“岗”“赛”“证”的关键,而教材是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2021年,教育部印发《“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统筹建设意识形态属性强的教材,加快建设新形态教材,开展“岗课赛证”融通教材建设,形成更多数字化教材、融媒体教材。根据知网数据库分析,新形态教材相关研究从2019年开始快速发展,呈不断上升趋势,当前研究中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研究论文较多,占比达50%左右。因此,分析当前职业教育教材的现状,探索切实可行的教材建设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适应性不强,有效性不高
“岗课赛证”融通教材强调将企业岗位要求、课堂教学、技能大赛、等级证书中的考点融会贯通,教材资源要形式多样、互动性强、更新及时,能够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目前使用的教材中,传统纸质教材占85%,但传统纸质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且形式单一,不能有效辅助学生自主学习。此外,大部分职业教育教材配套的数字资源以教材内容为主,内容不够丰富,且教材缺乏交互和反馈,对学生个性化、泛在化学习支撑不够,课堂生态化不足。
(二)实践性不足,优质资源欠缺
“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职业教育教材内容开发以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综合能力为诉求,由于校企合作不深入,传统的职业教育教材普遍存在理论知识比重过大,实践操作不足的问题,大部分教材内容与大赛、证书考核脱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且部分教材内容不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规律。在线资源以老师讲解配套课件为主,缺乏优质数字化资源:如2D/3D动画、虚拟仿真视频等,并且教材资源使用方式较为单一。
三、新形态教材开发与实践探索
“岗课赛证”融通的新形态教材基于类型教育,包括以下特征,一是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活动;二是将教学内容与技能大赛考点相结合,突出教中融赛,以赛促教;三是在学习成果方面,注重证书考点与教学过程的衔接与整合;四是思政要素融入,实现“岗课赛证”一体化推进。
(一)思政元素融通
教材是德技融合体系,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新形态教材建设过程中,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从普适性、专业性、职业性三个维度融入包括家国情怀、人文素养、科学精神、深度学习、人格发展以及实践创新等六个方面的课程思政元素,结合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要求的职业守则内容,注重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培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和职业素养。
(二)内容先进适用
教材内容对接技能大赛(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与服务)赛项及物联网安装调试员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总结等级证书中的考核点及评价标准,提炼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相关的技能点和要求,包括建立传感器设备认知与检测;设备与设备、设备与网络的连接;布设网络操作、调试、维护物联网系统;云平台传感数据采集;物联网传感应用开发等内容,着重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开发技能,同时,按生产实际、岗位需求设计教材,并及时将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工厂、智慧农业等典型物联网应用场景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纳入课程教学内容,提炼典型任务和案例丰富教材内容。
(三)对标规范标准
按照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安全操作规范、职业技能要求、物联网技能大赛评分标准以及“1+X”传感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工程实施与运维证书中的评价标准,从传感设备选型配置正确、安装布局均匀排布美观、设备接线合理牢固规范、网络配置正确、数据采集分析能力等多个方面设计互动、考核与评价体系,结合“岗、赛、证”评价标准中要求的职业守则及职业素养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发展。
(四)富媒体平台化
依托泛雅学习平台,通过专业教师、企业专家、技术员等多主体深度合作,协同推进,从而形成与“岗、赛、证”最新发e5uDWpzb/9cFnU9N2n7SbPVxRV1PJiYn3DbPzH7KVSo=展相匹配的教学资源,搭建基于海量专业教学资源的课程资源教材平台,教材从纸质文字、图片为主形式转化为“书+二维码+数字资源+线上平台”形式,内容从习题、教案、课件、示范课等常规数字资源升级为在线课程、微课、实训素材、音频视频资源等多媒体网络化资源,进而依托平台增加在线答疑、互动练习、思政媒体资源、实训案例视频、师生活动、评价管理、数据分析等功能实现富媒体平台化资源建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新形态活页教材集合教材、学材、技能实操工单、证书考核等于一体,促进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使用教材的方式也从单一的阅读模式转变为浏览资源、参与互动、记录评价等多种方式,新形态活页教材不仅是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实现泛在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媒介。
四、新形态教材建设成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按照“书+二维码+数字资源+平台”的构建模式,集成纸质教材、微课、虚拟仿真系统、数字应用平台等多种媒介类型,丰富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并对内容进行海量级扩容。教材从顶层将指导方针、教学理念、学术成果、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赛证核心内容与数字资源、平台进行一体化设计,将富媒体、平台化的数字资源与课程知识点、技能点、任务点精准对接,使数字资源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更好适用于课程教学情境。
教材内容通过植入资源二维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视频资源、习题、思政内容、考核评价等资源为学生自主泛在学习提供保障。此外,通过泛雅学习平台中课程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教学活动参与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做出即时反应和自动反馈,并能够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学生通过讨论群积极沟通,互助学习,就教学内容安排、学习困扰等问题与教师进行沟通,最后,集成一线教师的实践智慧、学生的课程反馈及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实践经验,在泛雅学习平台中形成示范教学包,推动教材与课程建设循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新形态教材建设是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必然选择,“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探索了新形态活页教材建设路径,以教学需求为基础,加快推进数字化资源及平台建设,实现从教材内容到资源、平台一体化教学服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数字教学资源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结构化、系统化,并继续扩大教材研发团队,综合运用多学科思维推进精品新形态教材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2]冯朝军.关于新时期我国高职教育新形态教材出版的思考[J]. 出版科学,2022,30(2):40-46.
[3]王晓军,赵文平.21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研究热点主题及演进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17):71-81.
[4]李宝贵.国际中文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内涵特征、现实挑战与推进路径[J].语言教学与研究,2023(03):15-25.
[5]杨浩,付艳芳,方娟等.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的时代内涵及开发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14):30-37.
[6]刘晓杰,邵雯.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14):75-79.
[7]曾斌,刘海溧.我国数字教材建设与应用的路径探析[J].科技与出版,2023(02):62-68.
本文系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活页式、融合型、立体化:职业院校新形态教材建设的校本研究》,课题编号:ZYB115。